庐山_庐山旅游

耳朵有何用胡秋云

发布时间:2024/5/25 13:14:50   点击数: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一位朋友左耳出了问题住院治疗,我们一行人前去探望。有人打趣道:“不用治,这样也好,捂住另一边,再也听不到闲言碎语、流言蜚语,免得徒生烦恼。”我说:“不,不,必须得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众人莞尔。

笑过之后,问题来了,要耳朵有何用?这不废话么,听声音啊。那么,究竟听什么,怎么听,这是个比较难以解答的问题。

人是复杂的动物,不仅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并不一致,此时所想所言与彼时所想所言亦不相同,何况说话时的心态、语气、用意等等更须辨别。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老话,叫做“锣鼓听声儿,听话听音儿。”其实,所谓“听话听音儿”就是说要透过话的表面,去探询说话者的真实用意。所谓话的表面,即指一般措词、用语、铺垫、描绘等等。有的人喜欢弯弯绕,说话云山雾罩,常常话里有话,需听弦外之音,是褒义还是贬义,是夸奖还是损话,是真心真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实话实说还是含沙射影等等,不一而足。一句话的含义能分辨出很多种,就是让人仔细分辨说话人的目的、动机!总之,让人难以琢磨。对此,我是敬而远之的。简单的事情,干嘛搞得那么复杂,既然猜不透,干脆就不猜。那么,常常吃这方面的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太宗和许敬宗一段对话,很有意思。一日,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故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唐太宗认为许敬宗是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然而在群臣中仍有人说许敬宗的坏话。于是,君臣之间便有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人生在世,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这是很正常的。即便你做得再好,也无法保证人们百分之百满意,此之谓一人难称万人心。诚然,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凡事只要依正道而行,何需理会别人说长道短。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这正是许敬宗智慧之处,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只要自己坐得正、走得直、行得端,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他人评说犹风过耳。有道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兼听,才能明辨是非。人的耳根子不能软,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事关原则问题之时。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就要细听端详,条分缕析,从而披沙沥金,去伪存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明明知道,苦口的是良药,但难以下咽;逆耳的是忠言,但难以接受。往往,忠言直指痛处,切中要害,让当事人特别是权贵,一时觉得丢了面子、伤了自尊,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火冒三丈,气冲斗牛,充耳不闻、置若罔闻还是好的,轻则挨打,重则丢命,甚至祸及家族也说不定。倘若没有宽阔的胸襟、足够的肚量、冷静的头脑,是听不进去刺耳诤言的。因此,一代明君李世民察纳善言、从谏如流,造就“贞观之治”,是令人叹服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由于自身所处位置、条件的局限,立足点不同,看问题、想事情自然也不相同。所以,对待事物、处理问题,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上帝造人,给人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一对耳朵,不仅是要人少说、多看,更要多听、多想,才能摆脱主客观的限制,跳出圈子,置身物外,冷静思考,祛除成见,识得“庐山真面目”。

作者简介:胡秋云,洛阳新安人,供职于洛阳石化公司,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协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53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