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很美
美在一份热情
美在一份喜悦
美在一份清澈
美在一份收获
热情
伴着暖暖的阳光,10月22日下午,德阳市外国语学校的“四川省语文教学名师”葛荣弟老师应邀到什邡国人小学,为全校语文教师做统编教材新形势下的习作教学专题讲座。葛老师一行人满怀喜悦到达目的地时,受到国人小学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接待。
喜悦
葛老师详细分析了一到六年级的习作单元的创新编排,建议大家鸟瞰教材、把握序列,聚焦目标、前后关联,创设语境、激发动机,建构支架,精准训练。他深入浅出、毫无保留地结合自己的故事介绍了在习作教学中的故事原型唤醒、加与减的方法,在场的老师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在场领导和老师们时而爆笑时而思考,无疑这些都将化成收获的喜悦。
老师们津津有味地听着,脸上的喜悦不仅是对葛老师教学方法的认可,更是吸收新理念的满足。什邡国小黄若兰校长希望全体语文老师携手统编版教材,迎接新的挑战,眼里有孩子,过程有指导,写作有对象。包容和欣赏孩子,多阅读,多质疑,定能助力孩子的阅读与写作。
清澈
教育者既需传道、授业、解惑,又需感知、善引、循导,唯有若水若云、禅思静致的情怀,常补自身不足,常修自身之道,以主动上进为帆,以勤修苦学为桨,不断充实、提升、完善,才能将灵魂修炼得尽善尽美,才能具备唤醒其他的灵魂的无穷力量。教育是一汪清泉,不宜有功名利禄掺杂其中,教育的清澈归根到底在于心灵的清澈。葛老师及其团队这样不辞辛劳,把自己研究所得毫无保留传授给什邡国小的老师们,正是清澈的见证。
收获
“话习作”有感什邡市国人小学景爽谈起习作教学这个话题,总是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一是自身写作水平欠缺,写得很尴尬;二是自己习作教学中也很纠结,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刚好葛老师到学校专门对这个主题进行讲座,欣喜之余,认真端坐,握笔待记,然而葛老师不提倡记笔记,好吧,索性就不记了,听听这堂课最终会给自己留下什么。3小时的聆听,没有记下一句完整的话,心里却反复出现几个词:生命、真实、热爱、钻研。说生命。葛老师说:尊重且重视学生的生命个体。我自己的理解是:老师不是为了上一堂课而去上课,而应该是围绕学生这个生命个体去激发他的灵气与智慧,碰撞出让你惊艳的火花。一堂好的习作课,不一定是按部就班,提前备好,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序列”去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探索。既不揠苗助长,也不降低要求。你不能让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按四年级的标准进行写作,既碰撞不出火花,也让双方很痛苦,课堂也就不存在时效性了,认知正确了,才能接着操作。讲真实。什么是真实?葛老师的现身说法给了我启示:源于生活。这次讲座,课堂上提了一个我从来没有听过的词儿:体验原型。即教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唤醒沉睡在学生自己内心的经历。葛老师分享自己擦皮鞋、炒蛋炒饭的经历,听得学生感动、大笑的过程,也悄悄地唤醒了孩子们自己的经历。要写的素材出现了,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有了这一环节,感觉习作教学豁然开朗。当然,后面提到的“加与减的唤醒”、“多视角唤醒”都需要在“体验原型”这个基础上才能展开。讲座的第二天,听了一堂《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教学课。课堂开始老师用一个小短片讲述父母对子女的爱,接着问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你做的哪些事让给你印象深刻?一个孩子起来说了很长一段话,老师让他写成小标题概括写在黑板上,继而请下一位同学说。说的学生越来越多,黑板上的小标题也越来越多。我脑袋突然一亮:这不正是昨天讲座中的体验原型吗?学生们黑板上的板书,不正是他们被唤醒的原型吗?轻轻松松引出话题,看来“体验原型”在习作教学中相当关键,而这些原型来源于老师的真实生活,也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如果说“生命”和“真实”两个关键词是基于学生层面而言,那么我想说的第三个词“热爱”就是面向老师这个个体了。三个小时的讲座,听的我们兴趣盎然,真实的经历,有效的引导背后源于这个老师对教学的热忱。葛老师对语文或者说是对语文教学无疑是热爱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放在习作教学中却起了作用,让我们感叹“习作教学原来可以这样上”之余,折射出老师对于工作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百分之百的用心。这样的用心即是一种热爱。当然,光热爱是不够的,还得肯“钻研”。要下功夫去吃透教材、想办法去搜集素材、有创新去唤醒学生,才有例如《漫画老师》这样一堂精彩的习作教学课;才有例如支教课上虽突然却别有一番滋味的课堂。只有钻研,才能精益求精,而钻研也会给自己留下宝贵的经验财富。这次学习于我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真的学到了教学的某一种方法,而在于通过分享我感受到了对待教学的一种态度:学、悟、钻。想平时之不想,得平时之不得,或许这就是各位前辈专家们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的新人,探索教学之路漫长而深远,希望自己能怀着一颗“上下求索”的初心,开辟自己教学的新天地。再次感谢葛老师的分享!拨开云雾见月明什邡国人小学李莉今天有幸听了葛老师的作文讲座,犹如醍醐灌顶,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现从三点来谈自己的感受。一:习作能力提升构建框架感听葛老师谈语文,太佩服他站的高度。感觉我就像是迷路在“庐山”之中,是峰是岭很模糊。而葛老师像是不仅穿越了“庐山”的各条线,还从高空航拍“庐山”。对整个小学语文习作体系,教材编排的梯度,各段习作的训练要点,他都有宏观的把控,所以能从容地教学各段的习作。我们可能就是缺乏系统感、序列感,教这个年级就管这个年级,忘了孩子这之前的储备情况,不知下一步要他如何,该如何为下一步做怎样的准备,没有在心中构建语文习作的整体框架,这是我第一要反思的。二:尊重生命个体,注重真实体验。拜读葛老师的文章,恭听葛老师的作文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专业技能,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让人佩服。更佩服的是他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