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杨慎流放时期的诗作,通过描写边塞景色,表

发布时间:2025/2/25 11:54:14   点击数:
白癜风会诊启动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88617.html

本文由作者《小红爱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鹧鸪词》是唐乐府曲词,多写征人思妇,如唐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作品就和唐乐府曲词有关。明代诗人杨慎冠以“塞垣”字,用以咏边塞。塞垣,泛指边地。唐高适《蓟中作》有“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句,这里指明代北方的边墙。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些诗人的背景。

杨慎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因被流放云南边塞地区充军,目睹边塞生活的困难,边塞风光的荒凉,因此他模仿唐朝时期的风格,写下许多关于边塞主题的诗作。他的诗大多反应的主题是忧国忧民,渴望报效祖国的心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杨慎流放时期的作品《寒垣鹧鸪词》。

“秦时明月玉弓悬,汉塞黄河锦带连”,写边塞风光秀美。首句用唐王昌龄《从军行》“秦时明月汉时关”而以玉弓拟月,白居易《暮江吟》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秦“北据河为塞”这里改秦为汉与上文“秦时明月”成对含义也更为广阔。黄河如带语出《史记-高祖功臣年表序》所载封爵之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这里在“带”字上加一“锦”字更显示了山河的秀美。明月如玉弓一样挂在夜空中,九曲黄河如锦绣的彩带相连。这里用王昌龄《从军行》,一用“汉塞”事又与抵御外侮事紧密相连,很具匠心。“都护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甘泉”写蒙古鞑靼屡启边衅,杀掠尤惨,指告急的羽书飞自边关。诗句出自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羽书,即羽檄,指调兵遣将的紧急文书,上插羽毛,表示紧急。猎火,借指战火。瀚海和甘泉,泛指边地。杨慎在这里只改动数字,而袭用高适原意,描述了当时边患严重、频频用兵的情况。“莺闺燕阁年三五,马邑龙堆路十千”一联,用边塞诗最常用的征夫思妇的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丁壮抛妻别子远戍他乡“黄沙百战穿金甲”“万里长征人未还”。

而且“战士军前半死生”“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们有可能埋骨黄沙,永无归日。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目断归鸿“少妇不知归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诗人们对他们寄予过无限的同情。杨慎的这两句诗,写得较为含蓄。诗句化用唐皇甫冉《春思》“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诗句。上句经杨慎改作,以“莺闺燕阁”喻少妇思边,她们多么希望“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不过也许“春闺梦里人”已成“可怜无定河边骨”。马邑、龙堆都是边塞地名,泛指边庭。“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平淡的语言中,却包含着无限辛酸。诗的尾联“谁起东山安石卧,为君谈笑靖烽烟”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句。李白遭受谗毁,被“赐金还山”,漂泊流浪之后隐居庐山。安史之乱起,唐明皇仓皇出逃,肃宗即位于灵武,命永王璘东巡,李白被邀参加了永王幕府。

他踌躇满志,认为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表示愿意像隐居的老谢安一样,为苍生起谈笑之间,即可平定安史乱军。杨慎借用李白诗意,表示自己也像谢安、李白一样,东山再起为国效力,宁靖边患。但是,李白写《永王东巡歌》,是在被永王璘礼聘下山,随楼船东行之时。而杨慎这首诗,却写在贬谪流放之后,因此仅仅是他的希望,而且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他将李白诗中的“但用”换成“谁起”,情调便完全不同了,字里行间,浸透了他有怀报国、无路请缨的痛苦与悲哀。杨慎拟唐人边塞之作,每杂用唐人名篇,袭用唐人成句,稍事改作,自成新品,“有用古人句律而不用其句意者”。这种写法略似集句,别具新意。清王士禛称赞他的“《鹧鸪词》‘秦时明月’……工妙天成,不减前作”。

明王夫之对这首诗尤为称许,他说:“古今《塞上曲》,尽此一词,看他八句四层,密成一片,每于行处止,止处行,低回俯仰,神动而不以顿挫,天藻天灵,古今不多遘也”。当然这种写法也受到一些人的诘难。《明三十家诗选》批评他“好事剽窃,如《塞垣鹧鸪词》四联中,五用唐人成句,但窜易数字耳”。读完这首时候我能体会到作者的报国之情,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不是也一样呢?

参考资料: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参考资料:明诗评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小红爱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zn/262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