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国庆特辑从长袍马褂到潮牌时装中国人
“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的贴身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
―张爱玲
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时期,从改革开放到现代生活,随着中国社会经历的种种巨大变革,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也在不断地改变,而中国服饰的变迁恰恰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由过去的“从众心理”到现在的“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同时也体现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建国初期-新旧交替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的服装依旧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男士穿开襟扣长袍或中式对襟短衣与长裤,女士则穿旗袍或长裙、开襟短衫加长裤。
过渡时期-革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开始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是资产阶级情调而变得不再受青睐,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了人们的普遍选择。
三大改造时期-趋于多彩年,随着三大改造的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流行色也从朴素的蓝、灰变得丰富多彩。当时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穿着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的女孩们成为了街头最靓丽的风景。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艰苦单调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打击,人们置办衣物都要尽可能的节约,买衣服的首要标准不是好看而是耐脏、耐磨。于是蓝、棕、灰成为街头流行色,衣服款式也开始变得男女不分、季节不分。
文化大革命时期-质朴勤俭“文化大革命”时期,一整套草绿色的军装是当时最奢侈、最有派头的打扮。当然,艰苦朴素还是当时最主流的时尚理念。人们甚至在新买的衣服上故意做旧或缝上补丁,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艰苦朴素。
改革开放初期-多彩个性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穿着方面样式色彩等也越来越丰富。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庐山恋》里,女主角炫丽时尚的造型引领了年轻人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时尚,戴墨镜、穿喇叭裤、男生留长发……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太接受这样的装扮,但这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年轻人追求自我个性的理念。
《庐山恋》剧照
90年代以来-丰富多变90年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流行时尚趋势也更加多元化。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受欧洲设计师建立品牌的启发,中国服装设计师也随着经济改革的浪潮,加入创业大潮,纷纷成立自己的品牌。他们的设计有的大胆融合了中国元素,受到国际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相信未来中国设计一定会有更好、更多元化的发展。
中国设计师吉承《牡丹亭》系列时装于伦敦时装周
(资料参考《建国以来的服饰变迁》)
想了解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心路历程,点击“阅读原文”观看《中国设计》完整节目,更多精彩纪录片尽在“影像中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