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城乃保定别称。缘因城墙基本方形,唯有西城南部向外凸出,状如靴子,故得名。寓意保定地处京畿要地,守护京师,顶天立地,踏平艰难,阔步向前!
1曾经的人民影院简介
曾经的人民电影院又称人民剧场,位于保定市北市区(现莲池区)青年路(现永华北大街)24号,影院东靠青年路,南与保定市电视大学毗邻,西与保定市第三中学接壤,北至五四路,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隶属于保定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老人民影院于年由原市文化局拆除升级改建,在原址建成那约文华大厦,形成现在的那约文华广场,原人民影院所属场所由原市文化局牵线搭桥,引入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投资经营,更名为今日的“天映影城”。
从东面偏南位置看人民影院。根据横幅上热映《焦裕禄》,推测当时是年。据有关人士回忆,“人民影院”四字是保定书法家姚超先生题写,“影院”二字是从“二宫”拆来,“人民”二字为后补,做字时排字比例略有偏差,致使”影院“二字稍显偏大。
从东面偏北位置看人民影院,售票处前面台阶正在维修。根据横幅上热映《赌命汉》,推测当时是年。
剧场于年建成,原名建筑礼堂,系砖木结构。座位是长条木椅,容纳观众千余人。年6月,易名人民影剧院。年因失火被焚毁,年由市文化局、市财政局拨款48万元重新修建。年恢复营业,年改为人民剧场。
从东面位置看人民影院。天下着小雨,影院台阶上站满了避雨的人,广场停满车辆,可以看出当年影院的火爆。
人民剧场有观众座位个,以放映电影,演出戏剧为主。曾接待北京实验京剧团、中央音乐学院、北影演员剧团。著名戏剧、电影、音乐演员马连良、谭元寿、赵燕侠、郭兰英、凌元、张力维、陈佩斯、马精武、毛阿敏等曾来此演出。自年改革以来,又增设了投影、舞会等项目。
这是当年人民影院全体职工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宋文庭、杨世芳、孟庆昌、韩金山、康增连、赵海川、王铁山、刘英茹、江香梅、陈冬月、周秀珍、吕桂梅、徐新华、翟艳丽、傅国春、宋福锁、孟革新、郭丙雪、马永、潭虎城、臧永巨、田凤坡、张月、贾永和,后排左起田彩芬、翟文霞、李春梅、栾淑敏、孟祥文、吕登欣、崔崇福、张兰杰、张大芝、韩梅。
人民影院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又于年第二次改造,拆除影院前面的大门和老橱窗围墙,加盖两侧二层配楼,建成广场,增加了营业面积,增设了经营项目。先后增设了投影厅、游戏厅、舞厅、酒楼等。上面图片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人民影院全体职工合影。
当年人民影院职工合影(局部)
当年人民影院职工合影(局部)
剧场原有职工42人,舞台调杆半自动化,机器和其他设备较好,舞台布景吊杆、灯光、音响,都是当时同业之中最好的。年总收入17.万元,利润2.万元。
当年的“人民影剧院”的票面(正面),中间部分呈上中下三部分,上面是“人民影剧院”(不知道何人书写),中间是拼音“RENMINYINGJUYUAN”,下面是座位号“14排4号”、“14排2号”,左侧像是菊花,右侧是副券。
当年的“人民影剧院”的票面(背面),不知道是哪年,可以看出日期是“11月2日”,时间是“下午2时40分”。
年6月17日《保定市报》
当年的《影讯》:军人俱乐部、二宫、保定、红星、河北、人民、百花、八一、一宫、公园等在列。
保定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编发的《电影欣赏》。
保定市各甲级影院中,“人民”排在第一个。
《靴城往事》编辑黎枢和人民影院书记、经理郭丙雪合影(图右)。
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乃至一个时代的印迹,承载着重要的电影文化信息。中国电影发展初期,影片的招贴画、巨幅户外广告均由手工形式绘制。
人民影院的手绘电影海报——《滴血黄昏》
发行公司的电影海报——《滴血黄昏》
当年,电影海报作为影片宣传的重要载体,需要专门美工人员根据发行的小型海报,进行再创作后,通过水粉画的形式画出,而后放到影院的橱窗上。
人民影院的手绘大幅的电影海报——《原野》
发行公司的电影海报——《原野》
由于发行的海报都是印刷的小型竖张,要想发到橱窗上需要改成大幅的横版形式,一般都需三四块牌子拼接而成,甚至有的重点影片广告画达9米之长。
人民影院手绘的大幅电影海报——《最后的疯狂》
发行公司的电影海报——《最后的疯狂》
据人民影院美工技师杨世芳(现人民影院副经理、工会主席,保定三中高中70班,年毕业)回忆,上面这三块电影海报留存照片,是他于左右日常工作所绘制。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人们,到了电影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影院门口上方的巨幅手绘电影海报,使人们会对电影院本月上映的主要影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项工作都是各影院的美工技师,根据上级电影发行公司提前下发的小型电影海报,结合各影院实际广告栏大小进行取舍绘制而成。人民影院上方的电影海报宣传栏宣传栏通长16.2米,是由18块宽0.9米,高1.50米的单块牌子组合而成。
杨世芳(现人民影院副经理、工会主席)
这种手绘电影宣传海报的形式伴随了电影产生以来近百年,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被巨幅印刷海报而取代,直至发展到今日的电脑制作的海报日臻绚丽多彩,手绘电影海报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这一传统的手绘电影广告形式,现今只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段历史的印迹,估计后出生的年轻人对此压根没有印象。
人民影院原址建起了那约文华广场
那约文华广场北侧是现在的天映影城
延伸阅读马连良
年轻时期的马连良
马连良(年2月28日-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主演《海瑞罢官》而被迫害致死。
延伸阅读谭元寿
谭元寿的唱片
谭元寿(~)京剧武生、老生。北京人。谭富英的长子。出身梨园世家。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
延伸阅读赵燕侠赵燕侠的磁带
赵燕侠(年3月1日一),女,祖籍河北(现天津)武清。我国著名的京剧演员,她的演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赵派”。
延伸阅读郭兰英
郭兰英和邓颖超在一起
郭兰英年12月生于山西平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年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等。
延伸阅读凌元
凌元(.2.8-.1.20)
凌元,原名张敏,年在影片《红旗谱》中饰演忠厚、善良、贤淑的中国北方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还曾在电影《平原游击队》、《黑三角》、《甜蜜的事业》、《红楼梦》等中担任重要角色;凌元从影50年,塑造了百部影片中农村中老年妇女的银幕形象,以喜剧见长。
延伸阅读张力维
年轻时候的张力维
张力维,年11月17日生于北京,影视演员,作品主要有《海霞》《雁鸣湖畔》《英雄无悔》等。
延伸阅读陈佩斯
陈佩斯和他父亲陈强参演的电影《父子老爷车》海报。
陈佩斯,男,年2月1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国家喜剧演员,曾演过多部电影和小品。
延伸阅读马精武
马精武(图左)参演的电影《悲喜人生》
马精武,年11月14日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副秘书长。
延伸阅读毛阿敏
毛阿敏,年3月1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歌唱家、演员。
2对人民电影院的回忆
1九安防火门之MHT(保定三中高中班):电影院以前有围墙和大门的,这张没有围墙的照片不知道是何时的。我上学时在人民看过不少的日本片,《追捕》《生死恋》《望乡》,挺过瘾。当时看电影觉得真是很过瘾。那时候我心中的偶像是张俞,一部庐山恋迷倒了当时多少的少男少女啊!
电影《追捕》海报,高仓健主演。
电影《生死恋》海报,栗原小卷、新克利横内正主演。
电影《望乡》海报,栗原小卷、田中绢代主演。
2兼具文化潜质和经营头脑之五姐(保定三中高中班):我从出生到38岁前,一直生活在人民电影院东边的邮电宿舍。小学在河北小学,初中、高中在三中。可以说,我的学习生活就是以人民电影院为中心,以三中、小北门为半径,基本在这个圆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人民电影院是我们的乐园。那时学校经常包场看电影,那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
当年的人民影院附近真实的场景:行驶在路上的疑似定州产胜利牌老式面包车,街边老式方形敞口绿色垃圾箱,推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和把腿搭在自行车后架上的少妇,露出一部分货物的卖货三轮。
参加工作后,半天工作日。我刚刚上班,就去送报纸。正好送人民电影院。时间不长,我就和电影院的男女老少混得特熟,大家对我特好,从此看电影从来不用买票。所以所有的新电影场场不落。那时电影院有职工承包的投影厅、台球厅。我下午不上班,就去台球厅打工。一个月挣60元呢,在那个年代可是高工资!
电影《欢颜》
投影厅在电影院的南边,那时也是最火的年代,好多的琼瑶剧都是在那看的。电影院的职工大多长得英俊漂亮。后来才知道好多都是从文工团、京剧团下来的演员。投影厅的承包人郭丙雪,浓眉大眼,那时就特有经济头脑,把投影厅搞得红红火火,我们三中的学生是那的常客,那时的录像带也健康,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主要是言情为主,台湾电影《欢颜》就是在那看的,觉得胡慧中太漂亮了。片中的歌曲齐豫演唱的《橄榄树》简直好听的不得了。
3陪儿子在南方之小龙女(保定三中高中班):我的家当时在五四路河北小学东家属院,也就是现在的冀英校址。我小学在河小,中学在三中,从出生年到年一直住在这个家属院,和人民影院距离非常近。年搬到小北门现在的四通商场北面,和人民影院也不远。可以说,我见证了影院的兴衰,影院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从小到大都在人民影院看电影。
人民影院没有拆掉围墙时候的情景,根据《血魂》海报推测,应该是年。左下部分是卖冰棍和汽水的摊点,依稀可以看到“北冰洋”的身影。
人民影院十字路口西南角有个推冰棍车卖冰棍的大妈,刚开始三分、五分,后来有一毛的了,我小时候吃东西少,不会每天要,但妹妹不同,嘴壮能吃,天天都要吃一两毛钱的,热了吃得更多,所以每个夏天必须把她送回奶奶老家一段时间,老妈说养不起她吃冰棍儿,老家冰棍儿二分,只能把她打发走,现在想来多好笑呀!影院正对着摆着个瓜子摊,当时瓜子三毛一斤,每次买一毛钱的。卖瓜子的老头儿不显年轻,四十年过去了!影院南行不到百米的路东,有一家流洋瓜子,还是那个老头儿,也没显多老,但现在走进去,稍一买就二三十块钱了……时代在变迁,人是物非,不变的是记忆深处那份青青岁月,那份纯真美好……
记得从四五岁起,我每天早晨都拿个大玻璃瓶子,去电影院门口打牛奶。那时,奶场是一筐筐的白塑料瓶,谁买倒出来给谁。得提前买好奶票,奶少人多,每天要赶早排队,去得太早了怎么办?不能一两个小时那么站着呀,所以就用土坷垃、小树棍、石头子、破砖头摆上代替排队。
这样的早晨我持续到初中。上中学了,每天去买奶,妈妈会让我带上本书,说一边等奶一边看书,书也确实坐在影院橱窗的窗台上看了,但很少能记住东西,马路上的喧嚣和橱窗里的海报时刻拆分着我的注意力……不然那时候怎么能对每个橱窗里的海报内容烂熟于心?当时好像影院大门口左右各三四个橱窗,哪个换新的了,换的什么内容就成了上学课间少不了的话题……
4在北京的保定人之Maggiexu(保定三中班):“文革”时,我家住青年路副8号,省财办宿舍,现在华北电力大学西门操场位置。我小学在河北小学,中学在三中五年多,家长在电力学院。家长单位和自己学校包场看电影基本都在人民影院。当时流行话是,一看衣服就知道是哪个大学的学生,因为电力学院学生穿得最好,容易辨认。当时,我经常用自己积攒的零钱,去人民影院附近的书摊买《上影画报》的杂志。
年10月的《上影画报》
小学时,学校组织看日本儿童电影,剧情有小孩收集眼泪提炼盐。我看了真心里一动。仔细一想,又不行:一是我不爱哭,二是眼泪不易搜集,总不能端着瓶子,课间等同学哭就上去接吧。得攒多少才能够一瓶啊,估计没等攒够就蒸发没了。记得年初三寒假考完后去人民电影院看录像,大概是琼瑶风格的《云河》或《云飘飘》。散场一看,半个班同学都在,大部分观众都是三中的。
我现在在北京居住,回保定不多。上个月回去了一趟,在原来人民影院地方找了半天,最后在拐角才看见了天映影城。以前人民影院临街有高大的电影广告栏。现在没想到就那么一点地方了,地方小多了,估计票房也不高吧。
5保定晶艺门窗之SUN(保定三中高中班):年深秋,在人民电影院看《天皇巨星》,循环场,从早到晚六、七遍没出来,史兰芽和孙浩演的,当时女神,现在好像和李幼斌一家,胖成那样,造化弄人。
《天皇巨星》电影海报
影院对面卖花生仁的特别香,我老是买8毛钱的。那时候挺值钱。?大瓜子儿,五香滴!卖花生仁的清苑的多,卖瓜子的徐水的多,卖柿子的满城的多。
6从事法律工作之阳光(保定三中高中班):人民电影院,我的青春!我彷徨的青春!
原来上三中跳东墙,就可以直接跳到人民电影院投影厅的厕所院子里,然后就可以直接进投影厅了,这是我们的逃票秘籍。你知道影院的员工是如何处置逃票观影的同学的吗?我班的几位被抓住,然后每人一把笤帚做起了义工。
年人民影院内部墙壁上的电影介绍。
人民电影院是离咱大保定三中最近的影院,学校包场、进行啥爱国主义教育么滴都是在那里,是校友们当年最嗨的娱乐场所!
体育杨老师带着我们班男生,推倒过人民影院和三中的围墙。原因好像是人民影院多占了三中的地方,老师们不满意引发的。记得那时那条路上总放歌曲《跟着感觉走》(见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歌曲《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是苏芮演唱的一首歌,陈志远作曲,陈家丽作词,收录于年《台北东京》专辑。
苏芮
7瓷器收藏之保定小崔(保定三中初中班):我小时候家里住得离人民影院近,几乎天天在人民电影院门口混,看小人书,看电影,得空就溜进去,不买票。因为和人民电影院看门的阿姨都熟了,睁一眼闭一眼……
当年的小人书
特别鸣谢本期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影院郭丙雪和杨世芳先生、保定三中校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yj/2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