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成长故事一个童诗教学名师的十年

发布时间:2022-5-30 18:33:23   点击数:
北京看手足癣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40.html

十年前,你在哪里?十年后,你在哪里?十年前,陪在你身边的是谁?十年后,陪在你身边的又会是谁?

,我在兴化实验小学,陪在我身边的是三(8)班的60个孩子,我被他们称为61号。,我在锡山实验小学,陪在我身边的是三(6)班的44个孩子,我被他们称为顾妈妈。

十年

顾文艳

年暑假,我在“中国儿童诗网”上结识了好几位全国著名的儿童诗人。整个暑假,我每天都泡在这个网站,不停地读帖,尝试着写诗。开学后,我和三(8)班的孩子们开始了童诗之旅。至今,仍清晰记得,我给他们读的第一首童诗是金波的《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天气很安静,

我在静静地倾听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

听见了下雪的声音。

是什么样的声音?

像小鸟飞?像微风吹?

噢,不对,不对,

那声音真美!

下雪的声音像一首歌,

在我心中回想;

还有一幅图画

在我梦中闪亮。

我听见

雪花引领着春天来了,

她的身后

是春天的鸟语花香

孩子们静静聆听我的朗读,似乎醉了。他们还畅谈读这首诗的感受。有的说:“我感到自己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听下雪的声音,整个世界静得就像只有我一人。”有的说:“我好想将耳朵凑在雪地上,倾听下雪的声音!”还有的说:“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雪花显得很可爱,她带着春天向我们走来!雪花就像是个小导游!”

听了发言,我惊叹无比:第一次接触儿童诗的他们,竟然会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如此看来,儿童诗的确是离孩子们最近的文学。

从那以后,我每天早读课都和孩子们一起读诗,那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不知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孩子们诵读童诗的清脆童音,如天籁般美好动听。

真没想到,孩子们第一次写诗,竟然让我收获了如此多的惊喜!

下雨的声音

陶天淇

沙沙沙

下雨的声音真好听

雨是一位音乐家

演奏着美妙的音乐

这声音真美

雨是一位歌唱家

他会唱许多歌儿

有“滴”有“嗒”

还有“唰”

雨是一位作曲家

他天天都在创作新的歌

小雨是“滴答”

中雨是“沙沙”

这是一个下雨的日子,孩子们写下一首首小诗。看着孩子们交到讲台上的这一沓美妙无比的儿童诗,我仿佛就是那望着沉甸甸的稻穗,乐得合不拢嘴的农人,我想把我的快乐告诉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庐山的云雾》,文中有这样一段:“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我问:“在你的眼中,云雾又像什么呢?”

朱朝晖说:“雾像窗帘。”

我又接着问:“是谁的窗帘呀,这么大?”

朱朝晖:“是太阳公公起床时忘记拉开的窗帘。”

朱朝晖

是太阳公公

起床时

忘记拉开的窗帘

第一首小诗的诞生,点燃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这一首小诗,发表在《少年文艺》上,拿到样刊的那一天,成了我们的节日。

年5月,泰州市教研室的鞠主任带着我去外地赛课,我情不自禁地和他分享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写诗的快乐。那时候泰州地区还没有人进行童诗教学,鞠主任建议我可以申报童诗教学的课题。鞠主任的话给了我鼓励,更给了我压力。虽然我已经积累了一些童诗教学的经验,孩子们的作品也总是让我惊艳;可是,做课题,我却感到力不能及……

年8月,江苏省第八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开始了,校领导让我填写《开题论证书》。论证书中最难撰写的就是“课题研究具体方案”,我在网上搜集资料,我向教科室的主任求教,不知熬了多少夜晚,终于填好了那份论证书。几天过后,那份交到教研室的论证书又被退了回来,那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让我欲哭无泪,只能打起精神,重新修改《开题论证书》。又熬了好几晚,终于把修改好的论证书再次交到教研室。

和孩子们读诗写诗是那么甜蜜;可是,一遍遍地撰写《开题论证书》时,我品尝到的却是苦涩的滋味。我暗暗思忖:如课题顺利立项,我还得经历多少次这样的煎熬呢?若不能立项,我和孩子们还是会像从前那样单纯而快乐地读诗写诗,岂不是更好?

开了几次课题培训会,《课题研究方案》改了又改;教研室组织了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年12月,我收到了《儿童诗阅读欣赏与创作的探索和实践》的立项证书,证书上主持人一栏,写着我的名字。那薄薄的一页证书,捧在手里,却沉甸甸的,我心中不知是喜还是忧。

年,我的童诗课题研究正式开始了。我除了在本班进行童诗教学的研究,还组建了蕴华儿童诗社,诗社里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我每周都给他们上童诗课,他们也爱极了儿童诗。

和孩子们一起读诗的快乐亦是别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银铃般的童音是那么清脆,无一丝杂质,纯净而美好!他们边读诗边想象着做动作的可爱模样,更是让我看了乐不自禁。而他们新奇大胆而独特的想象力,则让我忍不住一次次惊叹不已。

他们说:“春天是从柳枝上滑下来的,瞧,柳枝都绿了!”,他们说:“鱼儿从来不怕热,因为身后总是摇着一把大扇子。”他们还说:“云是服装设计师,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裁新衣”……

他们用想象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而流连在这童话世界里的我们,是如此幸福如此快乐!

以后的日子,走在校园里,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小脑袋,他们会蹦到我面前,甜甜地叫一声:“儿童诗老师好!”听着这稚气的问候,那一刻,即使是阴雨绵绵,我的心里也会高高挂着一轮艳阳。

有一次,儿童诗社活动时,我看到讲台上放着一个自制的小信封,上面用蜡笔画了一颗小小的红心。轻轻打开,里面是一行汉字与拼音夹杂的文字:“gù老师,我xǐhuān儿童诗,我xǐhuāngù老师……戴雨菲”泪在那一刻几乎冲出我的眼眶,我望向那个名叫戴雨菲的一年级的小女孩,含着泪微笑着。我在心里默默地说:“认识你们,真好!”

我和孩子们继续享受着儿童诗带来的甜蜜。每次与童诗相约的时光,我们都无比幸福。孩子们告诉我读诗的感觉是甜甜的,还有孩子告诉我读诗就是有趣,就是好玩!而最让我难忘的是朱朝晖的回答,他说:“童诗就是我爱吃的巧克力,吃着,吃着,就上瘾了!”

的确如此,我和孩子们一样,认识童诗,爱上童诗,就再也离不开童诗了。撰写童诗教学笔记,上传课题研究资料,约请童诗教学专家来校指导,我忙得不亦乐乎。忙碌的充实与快乐也将手捧立项证书时心中的不安驱散得无影无踪。

孩子们的一首首小诗发表了,我的一篇篇童诗教学随笔发表了,我还被称作“泰州童诗教学第一人”,年,我的童诗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厅颁发的江苏优秀教学成果奖。

年,我离开了家乡,陪伴读高中的孩子,来到了无锡。我的行囊里有一册《小小诗花朵朵开》,那是我从孩子们上千首童诗作品中精选了几百首变成的诗集,我带着它,是想告诉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所陌生的校园里,我也要努力播下诗的种子;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六(4)班的孩子们约定,每天给他们朗读一首诗。第一天,我给他们朗读了《点灯的人》,他们告诉我,这是第一次听老师给他们读诗。毕业时,他们给我写下的毕业赠言中,竟不约而同提到了那首《点灯的人》:

您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老师,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上课时的微笑,

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第一次给我们读诗的场景,

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第一次教我们写诗。

那一首《点灯的人》会成为我一辈子忘不掉的诗……

——潘雨菲

“要做一个为他人点灯的人。”顾老师,记得第一次

听您读诗,您在黑板上写了这一串大字,您的嘴角

微微翘起,看着我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华雨萌

我永远不会忘记您为我们读的第一首诗——《点灯的人》,

读完这首诗,您对我们说:“希望你们是为别人点灯的人。”

顾老师,您可知道,您就是为我们点亮心灯的人啊!

——邓夏欣

年9月,我迎来了一(6)班的小朋友,我又和他们一起读诗、写诗;有诗相伴的日子,是幸福的……

年的春天,《当代教育》的编辑来我校采访,在我们班听了一节童诗课,她们写下了这段文字:

“同学们,你们看,树上有一片红叶,它像什么?”“像嘴巴。”“像红领巾。”“像在吐舌头。”“像染了红头发。”……“树林学校/开展入队仪式/春风校长/给每棵小树/戴上了红领巾”,一首《入队仪式》在师生的话语中产生了。

孩子们当堂创作的一首首童诗,让编辑老师们无比惊叹。《当代教育》以《童诗,唤醒孩子心中的真善美》为题,整版报道了我的童诗教学。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我们读四季的诗;寻找大树的新芽,捡拾缤纷的落叶,我们读大地的诗;风雪雨露,日月星辰,我们读天空的诗……

今日清晨,我和三(6)班的孩子一起学习《庐山的云雾》时,一场浓雾似乎是为了赶赴十年之约,来到我们身边。我把朱朝晖的《雾》抄写在黑板上,并郑重地写下了。

接着,依霖的《赛跑》,陶孜的《拥抱》,一苇的《迷宫》,怡伊《胡子》,希希的《捣乱》,这些小诗,都涌来了。我在每一位小诗人的名字后,都写下了。

十年了,我和孩子们与童诗相伴,已经整整十年。

办公桌的一角,放着卓昀送给我的橡皮泥的手工作品,她在我的诗社里学习,也已三年多。她的小诗相继发表于《中国儿童报》《少年诗刊》等报刊,学校曾举办过她的个人诗画展。她写过一首《种子》送给我:

种子

范卓昀

有一粒种子

没有颜色

没有味道

也不长在泥土里

顾老师

你猜它是什么

告诉你吧

它就是诗

你把诗的种子

种在了

我的心里

诗歌的纯洁与灵性,会给孩子们的人生打上明亮的底色;和孩子们相遇在诗的海洋,是今生最美的际遇。我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孩子,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把每一个日子过成诗!

来源:竹影居

投稿请联系编辑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41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