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东
我想去庐山,不仅仅由于那是一座风光秀丽的风景名山,还因为庐山是许多名人、政治家都去过,并且充满历史故事和传奇的政治名山。仅就其自然风光而言,庐山算不上天下第一山。庐山闻名于世,最重要原因还在于它是一座政治山。从上世纪中叶,庐山就已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许多重要政治谈判都在庐山进行,国民党的风云人物很少有不登庐山的。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有二十多次,也有人说三十多次。他头一回上庐山,是在年北伐占领南昌后,于11月26日上庐山。到了共产党打下江山,自年开始,它也成了会议重地,尤其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三次登上庐山后,便发生过许多政治事件,每次都对中国政局地覆天翻。我到庐山,目的与多数游人有不同,除了观看风景名胜外,更主要的就是想重温毛泽东主席当年来此的情景。人活得短暂一生里,没有所谓世外桃源,分分秒秒都离不了“政治”。我的政治就是跟着共产党,为民谋幸福。所以,政治领袖喜欢的山,我必定感兴趣啊。
看到当下,有人恶意诋毁领袖,污蔑英烈,篡改历史,抹黑事实,还有那位借助央视星光大道的平台,用力发出对毛主席恶毒语言的大连籍主持人,我真的义愤填膺!历史不容篡改,伟人不容亵渎,我就是要到毛主席去过的地方——庐山,从每个细节牢记那段革命的历程,更加温暖我心中对毛主席的热爱!让我和父辈当兵打下和保卫过的江山永不变色。
记得,年的4月末,我也在南昌市随旅游团到过庐山,驱车多公里后,在庐山午餐,便下起了大雨,又加上庐山会议旧址和好多景点还要买票,只从锦绣谷到仙人洞冒雨一游半天时间后,就匆匆下山,没有多少印象。这次,我决定自由行,好好满足我的愿望。
4月27日,从景德镇赶到九江长客站时已经快18点了,按惯例,上庐山已经没有游览车了。正当我们想在九江住一夜后再第二天上山时,一群出租车司机围上来,说他们可以把我们送上山去。讨价还价后,我们决定夜奔庐山。
九江出租车那位看起来还算憨厚的40岁左右的女司机,把我们拉到庐山脚下后又转包一位开着微型面包车的庐山本地男司机,从庐山边的一条当地居民小道绕到庐山公路上,开始飞快向上跑起。这时候,我耳旁不由想起毛泽东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在庐山开党中央八届八中全会时,在那里写过的那首荡气回肠的诗词,叫做《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关于四百旋,指的是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又想想当时伟人在庐山眺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口吟诗词的情景,真的叫我好想快上庐山去探个究竟。据说毛主席年6月30日晨看完《庐山志》,又临窗铺纸研墨。有顷,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首《七律·登庐山》。只是原稿的颔联与正式发表的有一句不同:正式发表的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原稿是“冷眼向洋看世界,热肤挥汗洒江天”。此诗发表后有一种传说,即首联末句“跃上葱茏四百旋”中的四百旋不是约数,而是确数。是毛主席用火柴棍标记的一路登山所历的旋。天很黑,没有法子去数清到底有多少旋,反正觉得人与车不断地盘旋、不断地升高、不断地东倒西歪,漆黑的周围只有车灯发出打旋又顽强的白光。耳朵鸣叫了,头亦有点晕,我不禁感慨道:上山这样晕,还要到这里开那么多的会议。那位当地司机却说,我不喜欢在这里开会,每次开会都要斗人。这也许正是普通百姓想过上“桃花园里可耕田”式安逸生活的朴素心态吧。
我很感谢在我当过兵的23年生涯里,有那么多肝胆相照的好战友。陈精宪就是这样一位与我很知心、很铁的战友。转业后他回到家乡上海,几十年了,我俩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多次邀我上庐山,此次也是他托庐山的一位好朋友全程安排我们的一切。他对李记华那句:杜东是我最好的战友,你看着办吧!这句话叫我感动了许久。
尝一尝毛主席食过的庐山“三石”。我们入住到了牯岭电厂路附近的一所很幽静的上海休闲山庄。当天晚上,老李大哥把我们带到在大林路一家当地人开的十分火爆小饭店(梅花小吃)里用餐,从此拉开了品真正庐山美味佳肴的序幕:有名贵的石鸡、石耳、石鱼,这些都生长在奇峰异洞和峭壁溪水之中、均系庐山稀有的山珍;还有春笋、翘嘴鱼、腊肉、腊猪蹄炖庐山土豆都是叫我们目不暇接、难于相拒的诱惑啊。
据江西名厨廖济标于年在江西日报发表的文章说:“年7月,我有幸调到美庐,为毛主席做厨师,在会议期间,江西省作为东道主,设宴款待客人时,我们常用‘三石’做菜,倍受参宴毛主席和客人的称赞”。从此,“石鸡、石耳、石鱼”名扬天下。
庐山石鱼体色透明,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闻名遐迩。这种鱼身长不过绣花针大小,就连鄱阳湖的特产银鱼都比它大好几倍。可这种鱼的成活率相当强,习性群体活动,生长在庐山深涧溪流清水中。庐山石门涧流域及庐山垅溪流生产最多。用这种鱼做菜,不用去鳞,不用破肚,洗净之后,色彩透明。虽然它是鱼类最小的一种,据医学鉴定,可它富有营养,是产妇难得的补品,对成年人还能起到补肾滋脾作用。有人说:凡生长缓慢、个体又小或者是性子急躁的动物,其肉质鲜嫩,都属美食,如甲鱼、乌龟和螃蟹等。石鱼却是奇中之奇,真正算得上是极品。
庐山石耳与黑木耳同科,是一种野生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菌类植物,由于它形状扁平如人耳,又附着在岩上生长,所以称之为“石耳”。石耳营养价值极高。
讲庐山石鸡,一定不要被它迷惑的名字所欺骗,误认为禽类,石鸡其实是蛙类的一种,有牛蛙一般大,就在庐山也难以买到,活的大约80元一斤。其肉质鲜嫩胜鸡,口味极佳,且营养价值颇高。
石鱼跑蛋、石耳炒肉、红烧石鸡这些绝爻都叫我大哚口福。
品一品毛主席喜欢的庐山小镇。庐山不算太高,除最高的汉阳峰海拔在米外,作为庐山风景区中心公园式美丽繁荣的牯岭镇,是一座海拔才米非常独特、犹如桃源仙境般的云中山城,它包括环绕牯牛岭的东谷和西谷。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入山,在这里兴建住宅别墅,逐步开发,并按其气候清凉的特点,据英文Cooling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牯岭镇面积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3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牯岭街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牯岭街商店鳞次栉比,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和无数宾馆、别墅、招待所等,牯岭街中心呈三角形的街心公园,将近1万平方米,园中央筑有一个半月形大花坛,坛上安放着一头由数块巨石镶嵌而成,约高2米,长4米,造型生动卧即待起的石牛。由于融合雕凿、圆雕、浮雕等技法,使一头强劲有力具有抽象神韵的牯牛借石质而生。基座上镌有现代书法家启功题写的“牯岭”二字。这头石牛是牯岭的象征。这里天好时,白天可以眺望到九江古城、长江玉带。黄昏时,老李带我们攀上望江亭,看到了如梦如幻的落日余晖。
看一看毛主席住过的别墅。四月底的庐山,满溢着杜鹃花大红、粉红和洁白的语言。在我耳边,那恰似一个伟人当年那一句句荡气回肠的诗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看过“老别墅的故事”,向东北方向走不远,就到了我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