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伴途

发布时间:2021-3-1 0:28:05   点击数:

一.出发

大巴车上,等车时,有朋友羡慕我勇于一个人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撂下手头的事(其实我真没事),不管不顾说走就走,说的自己仿佛马上就要被吹到天上。

然而,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强行情怀了一波,我出门有多犹豫。每次出行前,想到途中的无聊、孤独与劳神,我都有些退缩。

毫无意外,这次也一样。我没有提前做路书,买了去的火车票,却没有买归程的票,更没有想好回家的时间,对于江西安徽的陌生让我仅仅知道几个地名,误以为黄山庐山对我来说一天就可以搞定,甚至于自信到景区的车票缆车票全都可以省。这些一切,与其说是旅行者的洒脱,到不如说我是被这些麻烦的细节唬的破罐子破摔,懒得操心,笃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狗屎运,以及苏秦舌头般的自信。

当然准备还是有的,比如周六上午去买了个粉衬衫,因为妈妈说带点红,吉利;比如自拍杆找不到,又用了妈妈的粉色自拍杆(带点红,吉利);又比如,火车启动前4小时去买了一个酷酷的黑色雨伞,显得比较man,比较精致。

就这样,如同初生孩童,满心忐忑,面对一切未知,出发。

而这一行,如今想来,确似人生。

二.啥天看啥景

初到庐山,我是很失望的。

雾太大,门票太贵,旅店太偏(其实也还好,只是当时心情不好)。的门票,你就让我看如同寂静岭一般的大雾?旅舍静的仿佛只有我一个人。这样,看什么云海?看什么落日?看什么瀑布?

早上起的那么早,只有雾中的芦林湖还有些韵味。站在本可看到鄱阳湖的含鄱口,面对漫天大雾,我只能徒呼奈何。

芦林湖

含鄱口的大雾

虽然我一向坚信,出来玩,我的运气从来都不会太差,此时也有些无奈。给老妈打个电话,告诉她不是我败家,只是真的没啥看。老人家也只能安慰我啥天看啥景,不可强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愿身在此山中”,我想我这会儿对于这句诗的感觉应该和苏轼写这句诗时并不一样。

坐在山道边的亭子中,俄而风起,日升。正当我闭眼享受山风暖日之时,身边一小哥狂呼,“XX,庐山云海,真XX非浪得虚名,真壮观!哥们能来帮我拍张照?”

我睁开眼,一时惊住,三山五岳我已去四岳,秦岭、东北小山,海边崂山,青藏高原上的高山也走过一些,但从未见过如庐山一样的云海。他处只是云,唯有庐山可称为海。横拍竖拍,然而不能表现心中情感以及庐山云海美景的万一。

人说拨云见日,此刻应该是拨云见海。

至此,好运常伴吾身。徒步到三叠泉,刚到时雾散,要走时雾来。一路听人抱怨雾大,没有看到三叠泉,白白走了好汉梯,我心中更是偷笑。

三叠泉

山中云雾变化无常。谢灵运那句“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是很贴切的。离开三叠泉时,大雾又来也就只好再赌一赌运气,去五老峰试试能不能看到云海。

在一峰(五老峰由五座峰组成),待晴亭处,恰遇青旅同住的伙伴,被拉住等待雾气散去。想来时间还早,何不坐下等等?闲聊之间,果然风吹之后,云海渐显,远远可看汉阳峰,虽然不见鄱阳湖,但我那时似乎听到湖中货船汽笛,心中也越加舒爽,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拉着他和路上聊在一块的同伴一起再向后几峰走去。

一路天愈加透蓝,而云,我只能想到“海”这一个字来形容,我想吴承恩也一定来过庐山,《西游记》中的天宫怕就是庐山云海的样子。身边同伴自觉背诗无数,此时此刻却无一句可以直抒胸臆,倒是山边石刻上“俯视大千”,道尽此时感觉。

俯视大千

运气总有用尽的一刻,本想再去含鄱口看日落(据说最佳地点是锦绣谷,但是没有时间过去了,太享受五老峰顶看风起云涌),大雾又来。日落看的不是太真切,但是风吹雾气如同瀑布一般从山口倾泻我倒是第一次见。真实日落想象中的日落

路上,我也想拽两句文言,想了一路也只想出“半山云,半山雾,海下有湖”。另外,我总算明白为何庐山上这么多别墅,我也只想说一句“有朝一日权在手,定在庐山置别墅!”

第二天,小雪时节,带着北方来的最强寒流,庐山又一次变成了美剧中寂静岭的样子,吃早饭时,我问老板这种天气可否下山,他说:“下你的山,下雪都无所谓,都是老司机。”

我终究是待不住的人,不愿意在雾中浪费一天,车览西线之后,匆匆和伙伴下山。庐山这地方,一次毕竟是看不完的,春夏秋冬各个不同,下山后的第二天,果然看到后去的小伙伴在朋友圈晒出雪后天晴的庐山。

走后小伙伴的票圈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三.“南方的小镇,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

赵雷的民谣我很喜欢,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曾无数的想象歌中“南方姑娘”到底是什么样子。到了婺源,再由婺源去篁岭,我想起他的这句“南方的小镇,阴雨的冬天没有北方冷”。真是欺负我冬天的雨后没有去过南方。我逐渐体会到了大学同学所说的冷到骨子里,管你穿几层衣服。

湿气伴大风,脂肪厚度如我者,也套上了带的所有衣服,之后还是去买了个雨衣披上。

最强寒流下,一路瓢泼大雨,大巴司机都在心疼我和伙伴这行什么也看不到。到了篁岭入口,雨势渐小,司机师傅开心的说我们可以玩到下午也说不定。伙伴回头对我笑说,毕竟两个晴天小王子。

走在篁岭起伏小巷,心中祈祷快快雨停。和伙伴走饿了,吃个梅菜饼,看到雨停,立马出店,也看到很多和我们一样匆匆找好位置准备看晒秋的游客,举起相机准备拍照。无奈天公不作美,我们只好再去欣赏梯田。

当地人说,来婺源,只去篁岭就够了。我觉得没说错,也难怪婺源周围村子都是通票,只有篁岭是单独的票。

既然看不了晒秋,脑补一下油菜花盛开的样子也是不错的。

四.我心中的小镇

记得去年暑假,我满怀期待的前往苏杭,想去心中的那些水乡小镇。在乌镇、西塘、同里等等名镇中左右为难摇摆不定,感觉西塘风评不错,便决定先去西塘,之后再看看还想去那些小镇。

我无意再去批评西塘,它最终也只是给我留着晨曦下老人们撑船清扫垃圾、喧嚣之后的安静画面。只能说夹在沪杭之间的西塘并不属于我,我无法去找到想象中的南方姑娘,于是也再没有去其它镇子。

“一生痴绝处,无梦入徽州”(我觉得“入”比“到”好)。

白壁,灰瓦,马头墙;高院,深井,石木雕。

徽派建筑的韵味以我的能力,拍不出来,写不出来,只有真的站在宏村的月沼前,南湖边,坐在有着两三百年历史的小院中,方能体会出你心中的徽州小村。记得大巴司机说到,山区闭塞,想要出去看看唯一的可能就是读书。于是,歙县黟县清代一朝就出了多进士,如今,我也听到村中老人抱怨自村进士要比邻村少的懊恼。千斤门头二两院(有些记不清是不是这么说的了),突出徽州人对于门头的看重。沉重的门头诉说着每家每户的荣耀与身份。

宏村月沼

宏村南湖

徽派建筑庭院布局是相当科学的,村落的整体与自然也极为协调,很有东方的韵味。但是说句实话,我爱从远处去看徽派建筑,但并不喜欢进去的感觉。我曾一个人走进卢村的私塾,高墙的压抑感以及深院的阴郁感,让我很不适。包括西递那些朝中官员的宅子,我也不是很喜欢在里面呆。也许是天气不好,也许是人气不旺,但想想宏村住的那家青旅的院子还是非常舒服,一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爱还是不爱。

卢村外的小河

我和伙伴走在通向塔川和木坑竹海的路上,恍然有一点4年前在川藏线上行走的感觉,路边连山,山尖带点白,似霜似雪。空气又是很好,路边可看梯田竹林,只可惜塔川秋色被之前的寒流提前带走。

夜晚的宏村,是吃货的天堂,各家各院都是小餐馆,各有各的拿手菜(我觉得我吃过的三家做的好吃菜都不一样),徽菜中我尤为爱的是竹笋、竹衣、马兰头、梅干菜(一定要热的,冷的太难吃)、酱排骨。从黄山下来往杭州的大巴上,司机师傅给我讲了一路他们怎么吃笋,怎么作笋,怎么采笋,说的兴致很高,也非常有趣,只可惜我脑子太小,记不住许多了,我也只是连连说,西安并不能吃到他们这里这么好吃的笋菜。

而西递,则有些过于安静了。日落之后,便没什么人晃悠了。

“还是这边安静啊,不知道比西塘晚上的霓虹灯钢管舞高到哪里去!”

“是啊是啊,不过晨曦的西塘也不错,也安静。”

“行了行了,还没见过像你俩这么装纯的年青人。”

哈哈,同是装逼人,一路伴我行。

五.黄山归来不看岳

没去之前,我无知的认为,南方的山,顶破天了就是比北方的秀丽。五岳去了四岳,这黄山我还不是如履平地,晚上山上的住宿我也可以省了,反正可以二进山,下来一趟再上去而已。

得亏青旅前台姐姐没搭理我我这个想法,不然哪天晚上我一定冻死在光明顶(我一直觉得就是明教光明顶,离朱元璋老家又近,虽然其实不是)。

那天,光是从山下爬到住处,我就用了7个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23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