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景区 >> 朴素低调的爱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参观的
○
走到桃江路的尽头,右转角进入东平路,就能看到东平路9号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浓浓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宋美龄的陪嫁住宅,是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爱庐”。褐色的鹅卵石墙面,红瓦坡顶的建筑风格一看就并非一般的洋房建筑。一楼的窗户有一个特别的拱形设计,窗户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朴素而低调。
○
每到春天,爬山虎会爬满整个墙面,一片绿意盎然。洋房入口处的两排刚上漆的翠绿色木质长椅为洋房增加了不少生气。而再往里,就是上音附中的教学楼。每当有游客试图一探究竟,门卫处的大叔总会上前劝阻,但不失友好。
“她”的
往
事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两人结婚后,在长乐路上暂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宋美龄的大哥宋子文送了他们一幢法国式的花园洋房。这幢洋房高2层,建于年,菱形平板瓦坡屋顶,外墙上嵌满了鹅卵石,窗口、门廊、墙隅均为齿状仿石装饰,古朴中透着贵气。屋顶的老虎窗又给整幢建筑添了些许轻快。蒋宋夫妇十分欢喜,便在东平路9号正式安了“家”。
宋子文夫妇在爱庐
当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这个房子是他来上海时的行宫。蒋介石十分喜爱这幢房子,为其取名“爱庐”,与他们在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立。解放后这幢洋房成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九号教学楼。年11月,这幢楼作为“年上海历史保护建筑一号修缮工程”由学校会同市、区房地局及文物设计等部门根据“修旧如故还其真”的原则进行了约半年的保护性修缮。
爱庐
上音附中的王伟忠副校长介绍说,年6月9日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爱庐首次对民众开放,上海市民对这栋老房子的热情超乎想象,但作为爱庐“永远的保护者”和“永远的使用者”,校方考虑到正常教学环境的需求,平时不对外开放。因为负载过大不利于房屋保护,所以为了保护这栋已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老房子,校方谢绝参观。同时呼吁,在下一个“公众开放日”到来之前,把爱留在心里。不如听听里面的故事吧。循爱而去,浪漫满屋。
○
正对洋房的是方花园,诸多名贵树木错落于草坪之间。其中的两株雪松高大挺拔,是当时留下的古木。现在,又新种了广玉兰、香樟等和雪松为伴。树底下零星开着些小花。鹅卵小径通向一泓碧水,荷花未开的季节,池水稍显寂寞。
花园中依稀可辨昔日盛景
○
走过石桥,便见假山。山顶上的那块太湖石是鼎鼎有名的。石头上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字,色朱红,形纤瘦,颇为雅致。太湖石之下是泓喷泉,隐藏得极好。水流虽然已断,但两条石龙依旧守护着喷泉。这个喷泉正对洋房,据说是有风水讲究的。花园的入口处有个类似华标的石柱,上面雕刻着云纹,形态柔美。这个石柱是在往年的修缮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原位已不可知。
○
假山以南是小片竹林,林子里有个方亭。这是3年前新建的,玻璃顶搭配木廊柱,应了老洋房中西合璧的调子。附近的野猫很中意此地,经常在亭子里睡午觉,四角各绻着一只,互不相干。没占上好位子的猫咪也不争抢,自觉地去竹林就地休憩。附中的学生不舍得赶走它们,退到秋千上,笑眯眯地看书。一下午的光阴就这么溜走了。
宋美龄喜欢在阳台上眺望“三家村”
“爱庐”由一幢主楼和两幢副楼组成。副楼位于主楼两侧,是佣人、警卫的住所及工作室。其中警卫楼最有名,该副楼位于主楼西面,现在是一家意大利餐厅。主楼分东、西、中三部分。
主卧的阳台弧度优美含蓄,正前方望出去是花园草坪,东面和西面都是亲族的别墅。距离“爱庐”东边20米是另一座法国建筑风格花园,这是当年孔祥熙的住宅,后来成为中德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学院,目前正在启动修缮。西边一栋红色块面砖洋房与“爱庐”距离50米,是当年宋子文的住宅。这三座洋房是在“爱庐”大修时确认的。这样,民间流传的“三家村”说法就在东平路9号得到了验证。
宋美龄
东楼底层是大客厅,布置豪华。更显身价的是,宋美龄的亲信黄仁霖有时还会送来最摩登的美国电影,宋美龄就叫来孔祥熙的子女一同欣赏,真可谓“家庭影院”了。现在这里是附中的排练厅,钢琴、鼓等乐器成了座上客。
宋美龄信仰基督教,人们曾在该楼的设计图纸原稿里看到,原来一楼还附设一个小小的礼拜堂,以供宋美龄做礼拜之需。不过,现已经无迹可循。
现在,蒋宋二人的主卧为会议厅兼演奏厅,摆着长桌和几架钢琴。这里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曾走出过卞祖善、盛一奇、黄祖庚、陈燮阳、许忠、孔祥东、黄蒙拉、何占豪等知名音乐家。如今,这间气派的大厅继续为抚育未来音乐大师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孕育着上海一流、中国一流、亚洲一流、世界一流的新一代音乐人。
爱庐
交通:地铁1号线衡山路站、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
贴士:现为上音附中使用,非邀请者不能擅自进入参观。
文章来源:徐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