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千年紫阳堤成乱石岗,修缮方案程序走3年

发布时间:2020-9-4 16:56:34   点击数: 4 次

庐山市紫阳堤建于北宋年间,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杰作。从年获选国保单位开始,国家文物局拨付了50万元资金。庐山市文物管理所也开始筹备修缮事宜...

然而,当新法制报记者来到现场时发现,石桥被封用于建设砂场,紫阳堤多处有坍毁破损,显得破败不堪。如同乱石岗...

紫阳堤成“乱石岗”

12月5日,随着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千年紫阳堤重新露出真容。令人惋惜的是,紫阳堤早已风光不再,除了堤上七零八落的石头,堤内散架的木船和底部锈死的塑钢船、水警巡逻艇,只剩下生活和建筑垃圾,整个紫阳堤俨然成了无人问津的乱石岗。据记载:紫阳堤长约1公里,以20层石条叠砌而成,堤宽约8米,码头与堤坝之间有宽阔的石桥连接,桥下共有3个拱洞,每个拱洞大小不同,方便各类船只出入,堤内有疏浚两个停泊之所,可容小船千艘,是鄱阳湖唯一遗存的最古老的防浪堤,堪称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杰作。年3月,紫阳堤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庐山当地官方网站是这样表述紫阳堤的:“紫阳堤保存完好,内外两堤坚固如防,层层垒叠的花岗石块基础依旧,古闸依稀可见……”但是在年10月,当地一位自称“南山雅人”的人,曾在网上撰文直指紫阳堤保护不力,但愿此次入围国家重点文物能提升人们对它的珍惜……”当地的居民也表示,此后紫阳堤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措施。倒是一些渔民停泊船只会直接将缆绳系在石条上,在加上水浪长年累月地冲打,石头都松动而且开始移动了,紫阳堤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更加的破败不堪。

无证砂场“堵死”紫阳堤拱洞

在鄱阳湖边居住了40余年的一位老者,将记者带到紫阳堤3个拱洞处。记者看到拱洞已经让砂石堵死。

老者回忆道,以前夕阳西下时他总爱端坐在紫阳堤拱洞旁,见船只纷纷驶入堤内,船家炊烟袅袅,堤内微澜不惊,听着水浪击打着大堤,发出梦呓般的微微声响。而此时,紫阳堤附近湖面挤满了高大狰狞的挖砂船和运砂船。已不复当年的风景。

对此,庐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查劲松表示,这些运砂石的船只和大货车对堤面确实造成了不小的破坏。但是,他们没有执法权,只能是将情况上报至庐山市政府。而具备执法权的九江市港航管理局庐山分局局长万松林则明确称,不少砂场,并未办理《港口经营许可证》。我们也处理过这些砂场,但收效甚微。

修缮方案还在“走程序”?

既然紫阳堤已是国保单位,那么是否应该对残堤进行抢救性修复?查劲松解释称,从年获选国保单位开始,国家文物局拨付了50万元资金,该所开始筹备修缮事宜,但截至目前,紫阳堤仍处在修缮设计阶段。在年和年,庐山市文物管理所依据(文物保函()号)批准建设,对该项目工程勘察设计实行公开招标。但是没有一家设计公司竞标而导致两次流标。其原因是因为国家文物局规定,设计单位必须具备甲级资质,可是江西具备该资质的公司不多。今年8月,紫阳堤的修缮设计工作就直接交给了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紫阳堤的修缮工作现在还处在设计方案的阶段,方案做完后报省文化厅批准后,再上报国家文物局,待方案批准后再招标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专家:重申报轻保护建议健全文保督察制度

针对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表示,从紫阳堤的保护工作来看,暴露出当地政府部门“重申报、轻保护”等问题。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职责所在。其实我国在城市建设中,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事件时有发生,完善文物保护执法监督体制已是当务之急了!

(来源:新法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14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