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学兵法,打好球薛将军精讲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有言:谋略为上。
打一场18洞,
球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策略,
尤其对于业余球手而言,
好的策略对于减杆而言,
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我们特邀《孙子兵法》传人薛国安将军
在快乐岛订阅号开设“学兵法,打好球”专栏
传播中华兵家文化、发掘弘扬《孙子》智慧
球友们可以从中领会《孙子兵法》的精髓
更高效的进行球技提升、公司管理和商场竞争等等
▲上图为薛将军与北大学子们分享自己所写的《孙子兵法》经典警句书法作品和最新著作《六韬新说》。
那么,学习《孙子兵法》这些你都知道吗?
第一个字是精。要精确的读。《孙子兵法》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文写的,一眼看过去很难理解它的意思,所以要精确的读,借助前人的注释去理解真正的含义。
第二个字是通。要学会通读,联系上下文,甚至它整个思想体系去理解,有时候孤立的《孙子兵法》一句话,你并不能真正把握它的精髓,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从字面上孤立的理解,那就是不经过交战而让人屈服。那实际生活中,有可能实现吗?非常非常难!所以“理解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思想,还要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几句话结合起来综合理解才能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以小的代价获得大的胜利。
第三个字是记。学了就要记,记都记不住怎么谈得上理解和运用呢。其实《孙子兵法》很好记,都是用的经典名言朗朗上口,多读几遍往往就能记得住了。
第四个字是悟。用心领悟,《孙子兵法》语言非常之简练,有时候字面意思读懂了,不一定能真正领悟里面的深刻内涵。比如善战者之胜,胜于易胜者也。翻译成白话就是善于打仗的人所赢得的胜利是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这就是人所众知的常理,孙子还把他当做善于打仗人的最高明的胜利。这就很难理解。但是我们结合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去感悟,你就会发现,这个容易被战胜的敌人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虚弱,而是一开始就很强大很难打的敌人,经过用计用谋使之出错,使之出乱,使之由强变弱,由难打变得容易打,这样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
第五个字是用。学以致用,《孙子兵法》可以广泛的用于当今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商场竞争和体育竞赛等等。我体会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加深理解,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更加熟练的掌握它。
建议大家把这五个字所代表的五种学习方法综合起来,学好用好《孙子兵法》。
走进《孙子兵法》传人薛国安将军
《孙子兵法》的当代传人——薛国安将军
薛国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孙子兵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参加南疆浴血奋战,在冲锋陷阵过程中亲身体验和认识战争。
曾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主讲系列节目《名战名将与孙子兵法》,在中央电视军事频道主讲10集系列节目《正说军师》。曾出版《智胜韬略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研究》《孙子兵法通论》《战争论教本》《世界新军事变革热点问题解答》《驾驭信息化战争》等10余部学术专著。
提起《孙子兵法》,几乎人人竖起大拇指,称其为“国宝”。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企业家都对中国这部古老的“国宝”情有独钟,活学活用,美国、俄罗斯不少军事院校的教官们都习惯于“言必孙子”,《孙子兵法》已然成了智慧的化身。中国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作为正宗传人,中国人理应比外国人学得更好,用得更活,但客观事实却不容乐观。或许因为古文难懂,抑或工作太忙,许多人只是崇拜《孙子兵法》,而没有真正走进这座智慧宝库,更没有将其中的兵法原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法宝。甚至令人汗颜的是,人们说起当代活学活用《孙子兵法》的经典案例往往“言必美国”,大讲特讲美国人在海湾战争、现代商战中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为了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让“国宝”在自己的国土上大放光芒,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将军,军事学教授,数十年致力于《孙子兵法》研究和教学,可谓《孙子兵法》的当代传人。
枪林弹雨悟铁律,打仗还得用谋略
初识薛教授,就给人一种标准军人的印象。身板挺直,目光炯炯,透射出一种不言自威的味道。三言两语交谈之后,充满学术底蕴的话语更让人感到一种儒雅的气息。长年的军旅生活和学术耕耘,将军和学者的习性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其特有的儒将风范。说起与《孙子兵法》的缘分,薛教授表情凝重地说:“那还得从35前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说起。”35年前,薛教授刚刚二十出头,入伍仅仅一年,赶上了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这场战争从总体上说,达到了战略目的,保卫了边境安全,更为重要的是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安全的环境,此后举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才有了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此战,对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功不可没。但是,从具体战斗来说,教训也不少。毕竟,距离“文化大革命”结束仅仅两年,整个部队还没有从动乱中完全缓过神来,编制不满、装备不齐、训练不到位,加上几十年没打仗,师以下指挥员基本上都没有指挥作战的经历,更谈不上经验。然而,南疆狼烟四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尽管官兵们仍然像老一辈军人那样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以至不少具体战斗中指挥失误,作战混乱,伤亡较大。薛教授当时是喷火班班长,战斗在最前线,全排战功卓著,荣立集体一等功,他的喷火班也荣立集体一等功。不言而喻,这都是鲜血换来的,全排27人上战场,排长及两名战士牺牲,16人负伤。掩埋烈士、送走伤员之后,年轻的班长仰天长啸:“用牛刀宰小鸡,为何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苍天无言,大地无语。他只能在痛苦中暗自思索。
渐渐地,他悟明白一个道理:打仗不能光凭勇气,还得用智慧,用谋略。这是古今战争胜负的铁律,正是因为违背了这一铁律,我们才牺牲如此众多的战友。开悟之后,作为代理排长的薛国安,毅然放弃了接替排长职务,马上提干“穿四个兜”的机会,决心打完仗之后如果还活着的话一定考军校,去学习军事理论和指挥艺术。
如其所愿,战争结束不久,上军校的机会就来了。作为战斗骨干,薛国安被选送到总参防化学院喷火排长队学习,从此踏上了学习军事理论的漫漫征途。
学习期间,第一次听到了《孙子兵法》课,但是大部分内容听不懂。不是老师讲得不好,而是当时的薛国安文化基础较差。他们这一代人是“文革”耽误的一代,十年动乱中几乎没读什么书,高中毕业后下农村,然后当兵打仗,虽然接受了不少“再教育”和战争磨练,却没有机会在教室里静静地接受理论教育。尤其是《孙子兵法》这种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和兵法常识才能读懂的兵书,对于他来说更是如同天书。但是,凭着战场上的经验,他还是矇矇地意识到这本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兵家智慧,应该好好读一读。此后,为了读懂《孙子兵法》,他开始自学中文专业,并于年获得北师大文学学士学位。
机会总是留给预有准备的人。经过十年的军事理论准备和中文专业的学习,而立之年的薛国安思想更加成熟,对兵法研究的兴趣更加浓厚。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平凡的一年,对于薛国安则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年初,为报考研究生他拜访了军事科学院中国历代军事思想研究室主任、享誉国内外的《孙子兵法》专家吴如嵩研究员。吴先生一眼看出,此人不一般,似乎身上仍然残留着炮火硝烟的影子,正是传承《孙子兵法》的好苗子,于是纳入门下作为中国古代兵法专业的研究生,指导其重点研究《孙子兵法》。昔日战场上的喷火班长,终于一步一步走上了全军理论研究的最高平台,在名师大家指导下,探究战争指挥艺术和兵家谋略奥妙。
研究古典不泥古,学以致用谋打赢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泥古之士,学者患之也。”[《笔说?驷不及舌说》]中国古代兵书,大多是先人从长期战争实践经验教训中感悟出来的思想结晶,更不可泥古不化,生搬硬套,而要用心领悟,活学活用。吴先生为鼓励薛国安,专门作诗一首:“我非黄石[黄石公: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曾传授汉朝开国谋士张良兵法。]授武经,设帐已堪慰平生。喜尔多思有灵气,愿君鼓勇展鹏程。”告诫弟子研究《孙子兵法》一定要“多思”,要有“灵气”。遵循导师指点,薛国安潜心研读《孙子兵法》,反复研读,咀嚼原汁原味。同时,结合古今中外战争史,分析前人在战争中运用《孙子兵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尤其注重学习毛泽东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治学方法。中国档案馆保存着一本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的课堂笔记《讲堂录》,其中几页用非常标准的小楷抄了几段《孙子兵法》的经典名言。如果说,那时的毛泽东读《孙子兵法》还只是纸上谈兵的话,延安时期毛泽东重温《孙子兵法》就完全是为了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了。在撰写《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两篇光辉篇章时,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经典名言分析当时应采取的战略战术,用以指导中国人民争夺抗日战争的胜利。
薛国安意识到,只有像毛泽东那样研究《孙子兵法》,才能跳出泥古不化的窠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于是他把目光聚焦在《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的结合点上,时常思考着如何让《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发放出智慧光芒的问题。
年夏天,薛国安圆满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其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出色的表达能力被国防大学的“伯乐”相中,幸运地调入这座素有盛名的“最高军事学府”从事教学工作。薛国安深深感受到巨大的荣幸:昔日战场上的喷火班长又向前跨跃了一大步,竟然成了最高军事学府的一名教员。同时,他也看到了巨大的责任。面对未来战场的主角,决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将《孙子兵法》的谋略智慧融入到他们的思想之中,助推他们打赢未来战争的指挥艺术,本着这一想法,薛国安创造性地把孙子有关“道胜”、“全”、“知胜”、“先胜”、“奇胜”等方面的谋略思想与现代战争联系起来,撰写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等一系列论文,并以此为基础给高级指挥员班授课,使学员们清晰地认识到现代战争不仅是拼技术、拼武器的战争,更是拼智慧、拼谋略的战争,谋定而后动,善谋者才能善胜。
21世纪初,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推动《孙子兵法》走向现代战争的研究,年9月,薛国安组织召开了全军“信息时代《孙子兵法》研究与运用学术研讨会”,来自总部机关和各部队、院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将校指挥员参加大会。代表们结合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变化和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分别从陆海空天电等作战空间,甚至网络空间、认知空间,研究如何灵活运用《孙子兵法》谋略智慧的问题。这次会议时间不长,却在一些人面对军事技术革命浪潮惊惶失措的时候,唤起了谋略意识,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在信息化战争中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其实,从这次研讨会中获益最大的还薛国安本人,他得以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不久之后,写出专著《驾驭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年的海湾战争中刚露端倪,21世纪初仍然难识庐山真面目。就在人们还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时,薛国安率先把《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用于指导信息化战争,堪称冲在信息化战争前沿的理论尖兵。
薛教授研究《孙子兵法》不仅连通古今,而且纵横中外。他创造性地把《孙子兵法》与西方经典军事著作《战争论》加以比较研究。对此,不少学者提出置疑。认为两部著作相差二千多年,不同时代、不同战争形态的产物,不可同日而语。薛教授却意识到二者都是战略学专著,分别代表东西方军事思想发展的高峰,而且都对现代战争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清晰地揭示《孙子兵法》的特点,以及东西方军事思想的差异。经过几番风雨、几度春秋,一本名为《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比较研究》的专著终于面世,并引起学术界普遍重视。年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组织的“中国首届孙子兵法研究成果评奖”中获一等奖。
三尺讲台论兵经,传播智慧为和平
《孙子兵法》倍受当今国人珍视,然而历史上却有人视之为凶险之说。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曾经多次声称不学《孙子兵法》。在他看来,如果世俗社会普遍接受《孙子兵法》的诡诈之术,便可能引发社会动乱与民风败坏。“兵者,诡道也。非贪无以取,非勇无以得,非诈无以成。廉静而信者,无用于兵者也。嗟夫,世俗之说行,则天下纷纷如鸟兽之相搏,婴儿之相击,强者伤,弱者废,而天下之乱何从而已乎!”[孔凡礼:《苏轼文集》,中化书局年版,第92页。]显然,这或许是因为诗人专注于浪漫主义的理想,忽略了对《孙子兵法》精髓的理解。《孙子兵法》确实蕴藏着丰富的奇谋妙计,但出发点并不是教唆人们损人利己,尔虞我诈,而是引导世人以智慧的、和平的方法争取胜利,尽可能避免大规模杀伤破坏。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鲜明地突出了这一核心思想。军人用其谋略,可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商家用其智慧,或能以小的代价获得大的利益。
当然,苏轼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引导不当,确实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年11月召开的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表了题为“把握《孙子兵法》精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目的就在于引导世人正确理解和运用孙子智慧。从事《孙子兵法》教学二十多年来,薛教授一直以此为己任,根据不同对象从不同角度讲授《孙子兵法》,促进各领域的人们灵活运用孙子智慧推进和平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发展,涌现出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要求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提升领导管理能力。许多政府领导干部将目光投向《孙子兵法》,期望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薛教授着重给他们讲授“为将五德”和“为将五危”,引导他们从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和领导力,从戒怒、慎决、果敢等五个角度避免容易出现的错误。
相比之下,将目光投向《孙子兵法》更多的是那些在市场竞争中打拼的企业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家不但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但要带领员工工作,更要使之安居乐业。虽然《孙子兵法》没有提供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法,但是从松下幸之助运用孙子智慧大获成功的案例中,他们似乎看到了智慧的灵光。于是,大批企业家纷纷奔向北大、清华、复旦、中山等著名学府,坐进宁静的教室学习《孙子兵法》课程。针对他们的需求,薛教授着重讲解《孙子兵法》的“智胜之道”和“统军之道”,启发他们用孙子“知彼知己”的思想理智决策,用“出奇制胜”的思想大胆创新,用“避实击虚”的思想突破同质化竞争,用“令民与上同意”的思路管理企业,用“以情带兵”的方法带领团队。许多企业家感言:《孙子兵法》早学早受益,真学真管用。《孙子兵法》虽然产生于中国大地上,可是早已不是中国人独享的专利了。早唐朝末年,大批日本遣唐使就把这部中国的“国宝”带回日本,然后流传世界各地。尤其是文化壁垒已经消失殆尽的今天,许多国家军界、政界、商界的领导者都注重学习《孙子兵法》。根据组织安排,薛教授先后应邀去美国、荷兰、突尼斯、印度尼西亚等国讲授《孙子兵法》。
曾经不少人担心地问:《孙子兵法》是我们的“国宝”,你教会了外国人,将来他们用兵法对付我们怎么办?薛教授呵呵一笑,回答说:如今可不是春秋时期了,你以为将兵书藏在石室金櫃里,一般人就看不着了?现在世界各国书店里都有《孙子兵法》,哪能藏得了。与其藏不住,不如主动宣扬。
面对着各种肤色的异国听众,薛教授每次讲课都注重突出阐述《孙子兵法》中高度重视战争、慎重对待战争、充分准备战争、极力遏制战争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借以宣扬中国优秀军事文化,传播中国以和为上的传统思想,阐明当代中国以维护和平为主旋律的国防政策。名为讲《孙子兵法》,实则讲军事文化、讲和平使命。
有人曾经问薛教授:“什么是幸福?”他回答说:“把兴趣和爱好与工作和事业结合起来,就是幸福。”薛教授似乎生来就与国家安全有着不解之缘,取名“国安”,注定一辈子为国家谋安全。无怪乎,他如此钟情于《孙子兵法》,热爱军事教育事业,乐此不疲。为表彰其长期以来在军事教学中的重大贡献,年解放军四总部联合颁发其“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金奖”奖章。相信这位从战场上走来的将军,《孙子兵法》的当代传人,将一如既往地用《孙子兵法》的智慧谋打赢,促和平,给和平竞争领域的人们送去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智慧启迪。
▲薛将军在突尼斯高等军事学院讲中国国防政策
▲薛将军潜心研读《孙子兵法》
▲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前排左二为薛国安
▲正在进行射击敌堡训练
薛将军精讲《孙子兵法》
已在喜马拉雅App正式上线!
想了解更多内容
可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2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