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的庐山一向天朗气清,也许受台风影响,今年是个例外。
我们披着一身云雾上山,只能看得到车头前方的路,往往是到了跟前才知道要拐弯。两边树木影影绰绰,像是晕染在了宣纸上。
三天两头开车上庐山的鸿之先生说,这是他开得最吃力的一次。一个小时之后,我们才抵达了“云上归墅”,这家新开民宿的掌柜,是徽外堂的学生。
雨雾交加,山上的气温已接近冬天。
雅集当日,下午两点,众人刚刚坐定,天上就飘落了雨滴。起初不予置理,然而雨势逐渐让人无法忽略。于是,又忙着把桌子抬至两侧屋檐下。屋檐不宽,有人肩膀露在外侧,打着伞坐下,倒也别致。
别开生面的场景。橘子柿子桂圆摆了一桌,满钵满盆的鲜活。雨雾交加不免狼狈,偏生一番情趣。而“情趣”,正是此次雅集的主题,鸿之先生想与大家聊聊古琴里的情与趣。
“情”好理解,心情、情绪是也。常说有趣、逗趣、趣味,却不大好解释这个“趣”字。“趣”却为何?一千多年前同住庐山的陶渊明有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或许,趣在自心,意通神会亦可得,却是无从求来。
原先的设想是,学生不拘新老生熟,都上前随性抚一两段,图个好玩,随后讨论品评,不以琴艺论。阵阵山风携裹雾气而来,眼见皆是茫然一片,未免有些沉郁。多数学生低头盘算着桌面的水果零食,就像上学时躲避老师提问时心里千万遍默念“不要是我”的状态。他们知道,鸿之从不点名,都是用眼神……
薄雾时聚时散,远峰若隐若现,气氛不温不火。鸿之事先有言,自家雅集,不必拘泥规矩,同一首曲子,谁弹都可以,无所谓重复。在三位同学都弹完了《酒狂》之后,终于渐入佳境。碰巧,三位都是不喝酒的人,而呈现出来的状态,截然不同。学生说,在弹的时候,他会想象喝了酒之后是什么感觉。鸿之反问:有了想象,就有了“设计”的成分,那么这琴,是为谁而弹?其实,无需去想喝酒是什么状态才可以弹《酒狂》,有时候曲名反倒是个束缚,就像文字往往词不达意,抛开曲子“最初”想要表达什么,而是以当下的心境弹奏,在第一声琴声响起之前,自己也不知道弹出来会是什么状态。
再以《忆故人》为例,或许琴曲中情感色彩比较鲜明的一首,鸿之先生有次与学生讨论到这一节,是不是《忆故人》非得就是悲催的基调?或许是当晚酒酣话畅,一曲《忆故人》,在座居然都听出了丝丝甜美,不禁有茅塞顿开之感。
话分两头,也有很多人弹琴是为了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甚至有自己弹得泪流满面而听者无动于衷的。从这一点来说,专事表演的琴者就会比较痛苦,假设明明很开心,为了弹出某种预设的情感,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感人”,也不是徽外堂教学的目标。鸿之先生说,很少有人爬山是为了表达悲伤或是喜悦,爬山就是爬山,弹琴也是这样。再者,天地大美,只是那么存在着,亦无悲欢。
又有学生提议,老师,那您再弹一遍甜美版本的《忆故人》。语音刚落,大家都禁不住笑了。鸿之说,这个要求不太合理,你要说就弹个当下的《忆故人》,倒未尝不可。学生们随声附和。于是,鸿之先生在琴桌边坐下,理了一曲《忆故人》。
细雨微蒙,这一次,没有甜美,却是属于此情此景的琴曲。弦中情趣,不是刻舟求剑。当然,心手相应,是在技术磨炼过关的基础上。不是随便“乱弹琴”,就是心手相应了。在当下的阶段,鸿之先生更欣赏学生弹琴时放松的状态,心意单纯,出手干净,那是在技术之上的难得。这意味着,他更有可能真正自得其趣,乐在其中。
随着桌上零食数量的减少,雅集也逐渐接近尾声。天色向晚,不过夜的学生匆匆下山,留下来的团团坐,围了一大桌,颇有《文会图》之意。席间觥筹交错,言笑晏晏。
本以为是个无月的八月十六,没想散席后,居然光风霁月。松影婆娑,远山都隐在了彩云间。
-瞬间—
摄影:于爽
暄和
雅集不能停
赞赏
人赞赏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