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地理环境 >> 这几首关于读书的古诗,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导语: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书籍越来越不受人喜爱,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许多人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其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阅读纸质书籍始终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电子阅读虽然方便,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
古代有许多仁人志士,一生读书不辍,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读书诗。希望孩子们能够从古人的读书诗中有所感悟,爱上真正的阅读。
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第一首为: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指引,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种惜时如金读书的精神,令人感慨不已,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更是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珍惜光阴,奋发向上。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更是情有独钟,偏爱有加,曾豪言要“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而他一生在诗词上所取得的成就,普天之下无几人能望其项背。他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不但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了诗化,而且告诫人们要抓紧学习,否则,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读书方法上,古代的读书诗也多有提及,这里介绍两首。第一首忠告人们读书要专一,不要信马由缰、见异思迁,那样,将会一事无成。这就是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写的《怜愚诗》: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第二首提醒人们读书时,不要被书牵着走,要做书的主人,而不要做书的奴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这就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写的《系中八绝》中的一首: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
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
诗中的“生世”指活在世上。“无端”,指没来由,也就是无缘无故。“以”因为的意思。只读书,不联系实际,不明白事理,只能叫死读书或读书死,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奴”。“书奴却以读书死”,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结语:
古代读书人大多一生清贫,但精神上的富足却使他们能够安贫乐道,远离许多生活中的烦恼。他们的读书感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感谢大家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dlhj/2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