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指南 >> 杀害王亚樵的军统特务,伪装多年相安无事,
年的某个下午,解放军押着一名囚犯来到“杨家村”的一处刑场,准备处决。
这名囚犯大概40岁,双手被绑在身后,满脸惊慌失措,走起路来两条腿都在发抖。
他就是杀害王亚樵的真凶,陈亦川。
作为一名军统特务,他有很高超的反追踪意识,就连肃反运动都没能找到他。
凭借高超的伪装多年都相安无事,只是他没想到会被即将嫁人的情妇举报。
陈亦川是如何杀害王亚樵的?他和情妇之间有什么故事?
民国杀手
王亚樵,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滩享有盛名的大人物,上海斧头帮的帮主,字“九光”,又被人叫做“九爷”。
因为不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为所欲为,他加入同盟会。
王亚樵似乎天生就具有杀手的潜能,他也多次向孙中山先生建议成立杀手组织,只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孙中山觉得革命是要推翻压迫在穷苦百姓的大山,而非杀害某些人。
建议不被采纳后,王亚樵选择到上海生活。
凭借豪爽和讲义气,他很快在上海崭露头角,趁此势头他成立老乡会,借此扩大影响力。
一时间“斧头帮”在上海声名大噪,就连上海大亨杜月笙都对他们十分忌惮。
人强马壮后,王亚樵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暗杀计划,他把刀口对准反动派、日本侵略者、流氓恶霸、卖国贼和汉奸,死在他手里的人数不胜数。
王亚樵每一次参与的刺杀案件,都能顺利完成,无一失手。
上至国家总统、达官显贵、下到汉奸走狗,只要沾染过无辜百姓鲜血的人,都会成为他的目标。
很快,他成为上海滩最让人心惊胆战的“民国第一杀手”。
当然,王亚樵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凸显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因为他从小的经历。
年,他出生在安徽,家人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虽然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但他父亲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把他送去学堂接受教育,他很有天赋,是老师眼中最有才能的学生。
只是在参加科考的时候,不幸名落孙山,只能带着满腔热血回到家乡教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衰落,也萌生了革命的想法。
在得知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后,他果断放弃在老家的安稳生活。
年5月,王亚樵在认识孙中山后,被他的思想影响,决定加入同盟会,参与讨袁护法运动。
只不过因为性格直爽,一直被上层人物排挤,报国无门的他最终决定自己拉帮结派。
或许在大家眼中,上海滩的黑帮老大,都是那种五大三粗,凶神恶煞的人。
实际上,王亚樵是一个身着长马褂、戴着旧式眼镜、瘦瘦高高的男人,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穷困潦倒的教书先生印象。
与其他帮派不一样,王亚樵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更高的志向与追求。
在日本人侵略东三省时,王亚樵以为国民政府会倾尽所有和他们对抗。
可蒋介石却下令不准军队抵抗,把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这一做法让王亚樵很失望。
他还给张学良送去一颗炸弹,逼迫他要么到东北抗击侵略者,要么自杀。
行刺蒋介石和宋子文,是他这辈子暗杀事业的高潮。
为了刺杀他们,王亚樵利用自己在上海的情报网和影响力,多次策划暗杀活动。
年7月23日,王亚樵派人行刺宋子文,没成想混乱中抓错了人,误把宋子文的秘书抓走。
当得知蒋介石准备在庐山办公时,王亚樵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当即派出陈成等人伪装成游客尾随其上山,严密监视老蒋的一举一动。
陈成看到滑竿上的蒋介石后,由于太过激动,竟然忘记通知同伴,一个人退到参天大树后,等待目标接近。
闭目养神的蒋介石突然听到枪声从耳边划过,不由得双手牢牢抓住身旁的物品,保镖们也竖起一道人墙保护在周围。
这一次被刺杀,让蒋介石十分惊慌,震惊的同时又十分恼火,一个电报把戴笠喊来庐山。
他将怒火全部发泄在戴笠身上,痛骂他无能,致使自己遭受这样的惊吓。
在弄清楚幕后指使后,蒋介石寝食难安,痛骂王亚樵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
他给戴笠下了最后通牒:“若是一个月内我看不到他的人头,你就自我了断吧!”
戴笠心急如焚,他最清楚王亚樵的本领,每次出门都是来无影去无踪,想要跟踪他,难如登天。
为了躲避蒋介石的探子,王亚樵但凡出门都会做不同的伪装,行走的路线也无一相同。
除了让军统捉拿他,蒋介石还发动民众的力量,重金悬赏!可见蒋介石对他的恐惧程度。
逃之夭夭的凶犯
陈亦川利用王亚樵兄弟之妻找到他的藏身之地,设下圈套杀害了他。
民国第一杀手于年10月20日殒命。
任务结束后,陈亦川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方案逃离梧州。
在刺杀王亚樵时,特务们为了防止他的身份被认出来,都是对准脸部射击,警方发现尸体后,一时也无法确认死者身份。
他们经过对周围邻居的调查后,怀疑死者是王亚樵,特意找到他的朋友前来辨认。
郑抱真一脸悲伤地主持了好友的丧礼,他希望警方尽快抓捕杀害王亚樵的真凶。
警方即便知道真凶是谁也无能为力,当时的刑侦力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他们也不知道陈亦川逃亡何处。
在这次暗杀行动中,他立下赫赫战功,按理来说应该受到嘉奖才对,可蒋介石却并没有重用他,只是交给戴笠处理。
陈亦川因此升任中校,上海解放前,国民党人都忙着撤离大陆,他被留了下来。
上海解放后,像陈亦川这样潜藏的特务还有许多,他们隐藏在角落里,随时可能有危害社会的举动。
陈毅担任上海市长后,着手调查国民党留下来的特务,进行大规模的走访行动,获得许多国民党未来得及销毁的档案。
在缴获的档案中,发现许多潜伏在上海特务的身份,其中就包括陈亦川。
上海公安局立刻下达了逮捕令。
之所以公安会如此重视陈亦川,是因为王亚樵差一点就成为共产党的一份子。
而且他暗杀的那些人里,有很多都是出卖国家的奸佞分子,王亚樵是民族英雄。
上海市公安局专门派调查人员到陈亦川的老家调查情况,只可惜一无所获。
会不会他跟随国民党逃到台湾了?办案人员不由得怀疑。
建国后,国民党潜伏在中国大陆的特务分子四处活动,给新生政权和社会造成很大麻烦。
为了尽快清除这些危及社会的不安定分子,党中央组织各地发起镇反运动。
全国各地搜捕
年3月,上海在中央文件出来后,立即进行地毯式搜查,不少特务落网。
就连保密局上海站站长刘葆珊也不例外。
刘葆珊被逮捕后,痛快地交代了他所掌握的情报,根据他的情报,公安局抓捕了几百名反动分子。
在抓捕过程中,他们格外留意陈亦川的下落,可他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公安询问了附近的百姓,没一个人对他有印象。
难不成真的离开了大陆?
公安人员越来越倾向这个怀疑。
由于这次抓捕的人员较多,公安机关不可能单独对他们进行审讯,就将他们分类。
有重大嫌疑的人犯先审问,罪过轻的放在中间,最后才是那些小打小闹的罪犯。
当然,为了体现政府的宽大和仁厚,公安机关给了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每个人在审问之前,先写一份悔过书。
把过去犯下的罪过都写出来,由公安人员检阅,坦白交代的人,会酌情量刑。
原本只是想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却没想到会有重大发现。
在公安人员侦查这些特务的自白书时,马新民发现特务姜深义掌握了一些陈亦川的事。
姜深义进入军统时的担保人就是他,由此可见他们关系匪浅。
深入调查发现,他们不仅仅是同乡,父辈间还称兄道弟。
只是他和陈亦川分属不同部门,负责的内容也不一样,平时甚少有来往。
在军统局工作的人,对他们的工作内容都三缄其口,防止被泄露,尤其是一些重要部门的人。
根据他的交代,上海公安局知道没办法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只能询问:“那根据你和他的交往,他平时和谁走得最近?有没有关系比较好的朋友留在大陆?”
根据警方的引导,姜深义开始在脑海中过滤信息,片刻后,他回答:“有一个女性,听说也在保密局工作,负责报务方面的工作,听闻他俩关系不一般,都同居了。”
马新民觉得这个女性是找到陈亦川的突破口,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更多关键信息。
“对于她,你还了解多少?”马新民问道。
姜深义仔细回想后,认真地回答:“他俩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知道。
毛人凤对此大发雷霆,像我们这种人,生活越简单越好,可他却明目张胆地包养情人,一着不慎便会牵连到整个保密局。
但是陈亦川进军统时间早,资格老,又立下过大功,深得戴笠的重用,毛人凤不太好惩罚,只能任由他去。
听说陈亦川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表达他内心的不满,明明完成任务杀害了王亚樵,却没有得到蒋介石重用,只是个中校,才会如此。”
马新民一边听,一边提取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
“你继续讲,报务员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你对她了解的部分都讲清楚。”
姜深义没有任何隐瞒,把他听闻的事情都讲了,争取能够宽大处理。
马新民把有关女报务员申少珍的情况清楚记录后,向上级汇报,希望能立即前往她的家乡调查。
上级考虑到陈亦川的重要性,决定由马新民带领其他两位办案人员前往南京。
马新民带着另外两位民警赶到南京后,先到南京公安局寻求帮助。
他们三人毕竟对南京的情况了解得不多,有南京公安局的帮助,一定能事半功倍。
更何况南京是国民党的大本营,蒋介石在此经营了许多年,相较其他地方,这里记录的特务档案会比较齐全。
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听闻事情的经过后,立刻带着他们寻找申少珍的档案。
有关她的档案记录的并不多,没办法给马新民提供办案方向和线索。
他推测申少珍应该不会被带到台湾,毕竟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离开。
可是线索到这里中断,他们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从上海到南京,总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吧?
接待他们的公安提出一个想法:为何不到她之前工作的地方去找线索呢?人都是群居动物,应该有三五个好友才对。
马新民也觉得这是当前唯一的方式,便马不停蹄赶往邮电局调查情况。
在邮电局的帮助下,马新民找到了她以前的几位同事,把案件大致讲述后,这些人也提供了他们了解的情况。
“我前几天在大街上碰到过她,她好像在某个戏班唱戏。”
“哪个戏班子?在哪里碰到的?你知道他们日常活动在哪个街区吗?”
马新民刨根问底,可对方却摇摇头。
只是偶然间碰到,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没有上前和申少珍打招呼。
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人为了谋生,在各地成立一些杂耍班子,戏班子也是其中一种。
他们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四处游走,一时间还真不好确定。
马新民抱着一丝希望到文化部门调查,果然看到了申少珍的名字。
这家戏班子晚上在南京夫子庙也有表演,马新民到达夫子庙,准备守株待兔。
南京警方也因为申少珍没有登记信息,协助马新民一起前往办案。
解放初期,观众们都喜欢观看戏剧表演,当警察赶到时,这里早已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马新民无法挤到舞台前面。
马新民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更不想打搅百姓观看的心情,只能等到结束后再动手。
可在舞台上面的申少珍却发现了公安的踪迹,趁其不备逃跑了!
既然申少珍已经知道公安机关在抓捕她,肯定会躲藏起来,短时间内无法逮捕归案。
马新民也不方便在南京久留,只能先一步回到上海,处理其他案件,等待南京同志的消息。
没过多久,南京方面传来消息:申少珍准备嫁给南京江宁县的一个富商,现已逮捕,关押在看守所。
马新民再次赶往南京向她了解陈亦川的情况,或许是担心被牵连,或许是担心过去的事情曝光会影响她的生活,申少珍一问三不知。
能不能抓捕陈亦川,全看她的口供,马新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新中国成立后,公安有规定,不能对罪犯逼供,更不能对他们上刑具,可能申少珍也知道这点,所以一直否认。
马新民回想起南京同事曾经说过的话,她好像是在嫁人前夕被逮捕的,女人最重视两点:一、家庭;二、工作。
思及此,他有了主意。
“申少珍,听说你要嫁人了,我先跟你道贺,只是不知道你要嫁的人知不知道你过去的事情?”
申少珍抬头,一脸恐慌地看着他,她坚持否认,就是不想被陈亦川连累,若未来的丈夫知道这件事,那她稳定的生活岂不是要化为幻影?
但她还是很快调整表情:“我真的不知道陈亦川在哪里,我们又不属于同一个部门。”
马新民颇为遗憾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只好去问问你未来的丈夫,看他知道不知道。
当然,你作为重大嫌疑对象,还要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只是不知道你丈夫会不会娶一个嫌疑犯。”
“我说,我说。”
据她交代,两人交往了3年多,还曾同居过一段时间,但是国民党撤离上海后,再也没有联系过。
确认她没有隐瞒后,马新民才回到上海。
陈亦川究竟在哪里?
其实,陈亦川早就被上海公安局逮捕了,只是被逮捕时,用的是“徐庆楚”这个名字,因此公安机关并未发现他的真实身份。
上海解放后,他一直使用这个身份,借着户籍的疏漏,反倒是安稳度日。
他虽然伪装技术高超,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鬼鬼祟祟的行动引起邻居的怀疑。
他们也担心附近住着危险分子,因此向榆林分局写了举报信,希望公安能调查清楚。
这天上午,公安敲响了他家的门,让他交代清楚过去的事情。
陈亦川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统特工,知道警察并不清楚他的身份,否则不会让他协助调查。
他知道该如何应对,编造一套亦真亦假的资料来糊弄警察。
假的资料是经不起推敲的,很快他被逮捕归案,一直关押在分局。
后来镇反运动开展后,公安机关都忙着逮捕潜藏的犯罪分子,根本没时间管他,就把他遗忘了。
若不是被其他军统特务辨识身份,估计上海公安机关还在外面全世界寻找他。
陈亦川身份曝光后,接受了法律的审判。
年9月17日,他被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