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庐山记

发布时间:2016-11-23 10:40:57   点击数:
庐山记

一说起庐山,你是先想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呢,还是先想起苏轼的《题西林壁》?其实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发生地亦是在庐山之中,这以前倒是不知道的。李白所见的香炉峰瀑布未在庐山中心景区,也就无法抵达了。苏轼的西林壁也只能在高妙亭远眺,云山雾海的,又怎能望得见呢?与白居易有关的花径倒是走了一遭。想来这位江州司马与庐山更近一些的缘故吧。

古人真是英勇,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观胜景题诗文,皆有探险家之风。今人已是车舟齐备,一眨眼便可立于美景之前,然后剪刀手,一留影,以示来过。探意全无,寻访略过,神秘感自不必提了,遇见美景,只云不过如此,劳心费力地,下次再也不折腾了。然而,下次行囊一理,继续到此一游。此次看庐山三叠泉,我便是此种心态。来回三千多石级,是在近七十五度的崖壁间。下石级,腿抖颤;上石级,腿酸痛。对于向来懒怠之人,实是一种煎熬。惊心动魄之后,听轰雷之声,望矫健之姿,亦无喜悦,只因还未缓过气来,便要匆匆返回,如此这般,与古人走走停停,随心所欲相去甚远,哪还有赏景之悠闲自在,纯粹是大老远地赶来健身嘛!

古时文人墨客流连湖光山色,盖为揽胜,或因被贬所致,或因消遣娱乐而来,后作停留,遂有庙宇道观书院,山间亦稍稍有了人烟,有了香火。锦绣谷中有仙人洞,原为佛手岩,说为道教之洞天福地,当是附会吧。几个道姑懒懒地立着,与宗教之虔诚肃穆不很相称,倒是游客庄严得很,上香朝拜,香烟袅袅。那座天桥,言曰与朱元璋有关,许是又一附会。山色,总要沾点人气方显深厚,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于是座座名山皆儒释道并存。这是否与时人喜好有关,不得而知。山光水色,即便无人问津,亦自有况味,它管你这个嘛,懒得理呢!锦绣谷中的怪石,与风月相偕,与天地同乐,悬崖峭壁,奇花异草,幽谷鸣鸟,实在是人间仙境。

庐山多雾,此是无法虚拟。在含鄱口,在锦绣谷,在下山途中,皆有体会。刚刚在山间行走,光线明亮,远处城市历历在目,远山近树,清晰分明。不一会,山间便有云雾飘起,丝丝缕缕,轻轻巧巧,盘旋缭绕,静静的山谷也灵动起来了,欢快起来了。你正沉浸于这曼妙景象之中,云雾却浓厚起来了,从谷底开始汹涌,节节爬升,翻卷着,奔腾而来,对面山壁便无处寻了,那远处的城池,自不必提了,已为雾气所覆,但见白茫茫一片,空间顿时局促逼仄,只看得见脚下石径与径旁古木。抬头偶见高处几株古松,裹于其间,影影绰绰,姿态迷人,锦绣天地只疏影依稀。

牯岭,是庐山的一处另类之所。这里人烟稠密,房屋依势而建,错落有致,隐于茂林之间,乃宜居佳所。夜间,行走牯岭,店铺林立,灯火通明,人声喧闹,广场上亦有广场舞,人们跳得热闹,与日间山谷之幽僻有天壤之别。日暮时分,我居然迷失在街巷之中,误入居民区。居民区之建筑与其它地方无异,就像许多城市高楼之后的那些角落一样,杂乱无章且窄小,但是烟火味足,浓浓的世俗相,是庐山的真实所在。

庐山早晚尤为凉爽,夜间坐于旅馆前的大露台上,夜风袭来,需披件外衣才能坐得住。清晨,朝阳初露,云雾便来遮挡,日光只能透过云层散射,若能见到圆盘似的红日,你便是个幸运儿了。此时会遇上那些推销茶叶的,他们早早就守候在旅馆门口,如有游客一搭腔,便黏上你,甩都甩不掉。当然,茶叶价格也便宜,十块五块一罐的,质量如何,并不清楚,如果是对茶农之辛苦怀有敬意,那么捎上一罐,大概也是不错的。

庐山之自然景观与古时文人墨客惺惺相惜,那么牯岭之独特的建筑群则与近现代史密切相关。清末,庐山为英美日等诸国租界,各国权贵于此生活起居,逐渐形成今日所见之风貌。此间建筑风格迥异,有北欧风,有罗马情调,有哥特式等,据说有十几种建筑风。教堂、清真寺亦时时可见,只因行旅仓促,无法细览,如此便会错过许多或喜或悲的故事,甚至是大有嚼头的跨国之恋,多少有些遗憾。

庐山最富神秘色彩的当属国共两党领导人皆钟情于此。当年蒋氏为庐山军官训练团建有庐山大礼堂、图书馆,传习学舍。三大建筑依旧保持当年风格,只是名称有易。庐山大礼堂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建国后的中共三次重要会议皆于此举行。传习学舍现为“庐山大厦”,是山间唯一带有电梯的建筑,当年为军官寝室,如今改为宾馆,入住此处,价格当不菲吧。还有一幢便是图书馆,年七七事变后,蒋于此发表《抗战宣言》。如果说这三大建筑是蒋氏出于工作需要而建,带有更多的硬朗色彩,那么蒋宋的私人府邸美庐,则充满着浪漫温馨。美庐为英式建筑,屋旁多古木,参天耸立,葱郁荫凉。当年宋氏手植之凌霄花紧挨着墙,攀援而上,花绽放着,依旧灿烂。那时世界出于动荡不安之中,在这幢“美的房子”中消夏避暑的蒋宋又岂能心平如镜呢?只怕是,境静心涌吧,避暑消夏,也无非是暂时的一种解脱和心安。

美庐亦是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入住过的唯一一幢别墅。当年毛泽东入住美庐时,一句“蒋委员长,久违了”,意味深长啊。不知蒋离开他心爱的美庐之后,是何心情?屋内旧物陈列,琴声不再响起,那段带有浓郁政治色彩的爱情故事倒还时时被人提起。

如今美庐周遭丛林与过去相比,更见繁密了吧,只是如织的游人扰其清净。美庐,不再是隐秘的私人居所,只是历史的见证物。带有温暖柔情的居所,分崩离析为理性观望了。不知是游客还是本地居民闲坐于廊下,美庐的神秘面纱早已撩起,当年的政治风云也已隐于尘埃之中,尘世间哪有重与轻啊,只有骨感的现实!历史,终将被消解,一阵风,便过去了,留下的不过是所谓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旧时王谢堂前燕”之感慨。

毛泽东第三次上庐山,不再住美庐了,而是他专属的别墅——庐林一号。相比,庐林一号更为开阔舒朗,因是量身定做,自然不一般。北京四合院式的风格,低调不失华丽,清幽中见雅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美感。而屋旁便是芦林湖了,对于好游泳的毛泽东来说,此处更佳吧。

毛泽东三上庐山,三次在庐山召开会议。这三次会议,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历史走向,深不可测,如同笼罩着的庐山之雾。庐山,真的难见真面目啊!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yj/133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