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景区 >> 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20人答错,康
俗话讲:读史使人明智,诗词所带给人的而力量是无穷的。
讲到李白,人们立马想起的头号名人,一定就是那个整天熏熏欲醉的李白了。
想必在很多的小伙伴,在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李白的诗就成了孩子的顺口溜,即使是那些远在海外的华人,他们的子女,经历也大体相同,同样是说着“床前明月光”长大的。
李白的诗和他本人一样,流传了千百年,就连现在,在手机上,在网络上,甚至在热搜上都会看见李白的身影,就连在火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上经常看见。
但今天的一个看点就是,因为李白的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20人答错,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能看得见,人人都会背的一首诗。
但是诗词大会却连考了两次这句诗,每一次答错人数都是两位数,我们来一一说一说。第一道问的是“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香炉”是什么,当时百人团共有20人答错。大家看下图中的题目:
三个答案中,选A的选手是占多数的,毕竟正常来说香炉很明显的含义,但答案是选B。
不得不讲一点,笔者从小就是认为是A选项中的意思,直到后来去过一次庐山后,才发现那儿真的有一座香炉峰,才发现自己的错误有多么可爱。
康震老师在解析这题词时,表示到:别小看李白。
他这话,不只是说大家别小看李白的诗文水平,更是说大家别小看李白的脑洞之大。李白是个洒脱的人,路过庐山,站在瀑布前川,他以山为香炉,以山间的云雾为香炉中燃起的烟,你能看得出也能想象的出人人常见的景象在李白口中转化的如此有力量,你敢说这不是李白的脑洞吗?
若是理解不了香炉的意思,更是看不出这7个字的大格局。
这道题错了20人,另一道题答错的人也同样在两位数,大家看下图中的题目:
对于“紫烟”二字的理解,目前接受度较高的说法是:本来山间升起的是白色的云雾之烟,但在红日的照耀下,远远望去就如紫色的烟云。
之所以百人团很多人答错,首先是因为不懂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其次是不懂“紫烟”二字是什么意思。
李白流传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他以自己的格局和自己的见解在故事的世界中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赞美李白的诗,更惊讶于古诗的意境,她让人有一种去了解诗词的魅力,可以说中国的诗词真的是博大精深,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究的。
林清玄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
学习古诗词的效果从来都不是立竿见影的,然而它却能一点一滴地滋养着一代人的品质,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是比中药更好的营养液!
因此你能看得见从诗词大会走红的各种人群,上到老人,下到孩子。
所以,多读点诗,总是好的,有诗,才会有生活和远方。
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很多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深浅难易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增设了作者简介、疑难注解、古文今译、诗文赏析等等,为广大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力求将作者当时的自身心境和时代背景、习俗环境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套《中国诗词大会》。
为什么时候这套书是古诗界的能手呢?
增加电视节目未播出的专家点评内容,增加题库专家对所选题目的权威解析
看了节目的人都知道,康震老师的解读从来都不“学院派”,而是一种人人听得懂的语言,是那种有趣而有灵活的那种,让人听了恍然大悟,大呼“原来是这样!”其中的讲师之一蒙曼老师更是带来了诗词中美好又永恒的瞬间。
看节目的时候只当故事听了,结果没记住?
没关系,在《中国诗词大会》里,你能看到各位老师的无删减版点评,还有董卿即兴抒发的感想,节目中未播出的部分在这里也能看到。
其中董卿的开场白也是收录了其中
千门万户新迁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诗词大会》是与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约,今年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
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息息相关,保留节目原有精华的同时,丰富了部分内容。
经过图解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这样再去学习记忆古诗词,理解力和感悟力也更上一层楼,更方便我们去进一步学习古诗的。
可以说这本书上到大人,下到孩子,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寒来暑往之间,诗和季节的相互成就所绽放出的文化的光芒,不如就从这本《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