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7日至18日,庐山万杉寺住持、庐山佛教协会会长、庐山庆云文化研究会会长能行法师应邀参加由少林寺举办的“少林学”论坛。
“少林学”论坛於10月17日上午九点在禅宗祖庭少林寺大彻堂隆重开幕。参加开幕式的主要嘉宾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河南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胡宝新,河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杨三忠、宗教一处处长孙儒起,郑州市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赵鑫,郑州市民宗局局长杜敏生,登封市政协主席杨戌超,登封市委统战部部长李力,河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邵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黄夏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麻天祥,中共中央党校督学组教授乔清举,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教授等。此次“少林学”研讨会分设三个论坛:少林寺(宋以前)碑文研究;佛教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档案与少林文化大数据。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致辞中表示,少林文化是佛教信仰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林学是研究与少林文化相关的学问,少林寺大量的碑刻史料是研究少林寺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对少林历代高僧大德及少林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客观的阐述,是研究少林学的基础;佛教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是以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为核心,探讨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儒道等诸家生态思想的交融与促进,以及对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少林档案资料的建设是少林文化的建设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大数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下少林档案资料建设借着大数据时代的东风,不断地丰富完整少林档案资料,不仅是对少林历史的疏理、当下少林的记录,更是凝聚禅宗弟子的纽带,让世界各地的修禅习武之人能在少林找到归属和荣誉。
10月18日,“少林学”学术研讨会继续召开。在17日下午的研讨会上,各位法师、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少林文化的殊胜魅力和内在深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8日全天,与会的法师、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继续探讨“少林学”的丰富内涵,并为少林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建言献策。
在“佛教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分论坛上,万杉寺住持、庐山佛教协会会长、庐山庆云文化研究会会长能行法师发言的主题为《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能行法师说:佛教文化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楞严经》中说:“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佛教戒律中规定僧尼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不得焚烧山林;佛经中此类阐述比比皆是。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譬如“缘起性空、依正不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等观念,这些思想治理人类给自然带来的生态问题,是一剂有效的良方。
一、佛教缘起论的世界观
法不孤起,仗缘方生,缘起论是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缘起法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规律,从本体界的体性上讲,万物平等,空无自性;从现象界的变化来讲,因果循环,次第轮转。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因果相续的关系。当我们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洞明因果,顺从规律。
二、佛教依正不二的思想
佛教在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立场是“依正不二”。依报:指生命依存的环境,正报:指生命主体。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一个实体可以孤立存在与成长,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和合共济。
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佛陀所讲的大地一切众生,就是情与无情,我们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佛性,就不会去伤害一草一木,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即是此理。
三、心灵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
心态决定生态,心境牵动环境,人类若想更好地处理外在的生态问题,必须先解决好内在的心态问题。根据《维摩诘经?佛国品》中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提出了心灵环保的理念,较好地诠释了佛教的生态理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佛教生态智慧的重要结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灵环保的佛教理论也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生态万杉寺
庐山万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寺院,公元年,太超广智禅师驻锡万杉寺时植杉万棵,使一片荒山变为绿林,营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相关资料记载,他还在庐山罗汉寺附近官道两边栽种了数十里的松树,他的这些举动造福了当地百姓,引起了宋仁宗的高度重视,仁宗皇帝为了表彰太超禅师的功绩,赐名为“万杉寺”,千余年来,沿用至今。
万杉寺以树得名。寺周除众多杉树外,同时还有着多年的五爪樟,罗汉松,桂花树、枫香树、卷柏树等。这些苍翠的古树,像一位位历史的老人默默守护万杉寺,营造了寺院浑厚和宁静的氛围。万杉寺还有着这么个神奇的现象,“寺毁树亡,寺兴树茂。”如五爪樟,寺院被毁的时候树是枯萎的,年开始重建,五爪樟又开始复苏。可见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和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涓涓石流供厨汲,矗矗山屏绕寺开”,万杉寺有流淌千年的珍珠泉、引水漕,有很多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庐山最大的石刻“龙虎岚庆”四字最为著名。为了保护水源,修建了“三分池”和“散珠亭”。山和水构成了万杉寺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上不少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到访万杉寺,留下很多诗文及珍贵的石刻,这些历史遗存与万杉寺的生态景观相结合,直接赋予了生态万杉历史与文化的内涵。
生态万杉的精髓还包涵了万杉寺的修行体验,秉承祖制家风、农禅并重、冬参夏学,半月诵戒、早晚课诵、晨钟暮鼓等。为了续佛慧命,绍隆佛种,近十年来,先后举行了三次大型的传戒活动;为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人心和善、生态和美,举办了八届大型的水陆空法会;为净化人心,和谐生态,每年都举办端午禅茶会。通过淳朴的道风净化自然,构成清净祥和的生态万杉。年荣获“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
庐山天下悠,万杉生态灵,万杉寺的生态文化建设,传承的是祖师植杉精神,发扬的是佛教优良传统,近年来万杉寺不仅种植红豆杉、罗汉松、龙脑樟、银杏等多种名贵树木。还成立了庐山野生动物救治基地,保护和救助了诸多的野生动物,至今还有两只孔雀仍在寺院。
五、喜结善缘、和合共济
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先净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些有待诸方合和共济。
万杉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举办了三届“庐山文化·万杉论坛”。浩浩宇宙,洋洋世界,万物有情,净化人类环境,保护和建设人类与地球,是全人类最伟大的共同事业。佛教以普度众生为宗旨,庐山万杉寺作为女众道场,对于这项伟大的事业,希望与在座的各位朋友喜结善缘,和合共济,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爱国爱教,为发扬光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日下午五点半,为期两天的“少林学”学术研讨会在禅武大酒店六楼会议室圆满闭幕。出席闭幕式的嘉宾主要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河南省民政厅原厅长孙培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黄夏年,中共中央党校督学组教授乔清举,全国档案领军人才丁海斌等。少林寺藏经阁藏主延个法师担任闭幕式主持人。闭幕式上黄夏年教授首先对“少林寺(宋以前)碑文研究”分论坛进行总结发言。丁海斌教授对“档案与少林文化大数据”分论坛进行成果总结。乔清举教授对“佛教与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分论坛进行总结。
最后,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作闭幕式开示。
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议题,召开佛教与生态文明方面的研讨会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碑文研究方面,要扩大研究面,加快研究速度;在少林寺档案与大数据方面,通过少林寺档案与大数据的结合,可以为“少林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样是非常有意义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