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清风明月怀先生纪念王伯敏先生逝世三周

发布时间:2020-8-14 20:06:35   点击数:

年12月29日是王伯敏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编选《清风明月怀先生》纪念特刊,作为对王老的缅怀。

王伯敏先生九十岁留影

王伯敏(-)

浙江台州人。中国美术史学泰斗、当代文人画大师。年上海美专毕业,师从黄宾虹,又是徐悲鸿的研究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著作宏富,出版《中国绘画史》等七部美术史专著,绘画浑然天成,充满诗意,世称“学者妙造”。

名家集评王伯敏先生

赠伯敏君

文/黄宾虹

一个瓯山越水人,

长年劬学竹相邻。

评论南北千家画,

君有才华胜爱宾①。

①爱宾:即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著有《历代名画记》。

年黄宾虹、王伯敏合影于北京

王伯敏的诗与画

文/潘天寿

山水以苍茫浑厚为难。吾见伯敏此帧是得苍茫浑厚者,至为难得。寿题。

(年春,潘天寿题王伯敏《雁荡双笋峰图》)

这辈人都是可畏的

文/傅抱石

……我国中青年的美术史论家,我看要算浙江美术学院的王伯敏,还有中央美院的金维诺。王伯敏有才气,还肯下功夫。我们中国,如果多出几个王伯敏,就会立即有成效的把中国美术史论研究工作搞上去。这辈人都是可畏的。

读宾虹诗画学篇赠王伯敏

文/林散之

应从有法求无法,更向今人证故人。

我亦江湖烟水客,新安遗绪觅精神。

天风阁学词日记节录

文/夏承焘

年3月9日:“过伯敏看画,甚高秀。”

年4月6日:“过伯敏,看作画,颇跃然欲学山水自娱。夜在陈适处,听伯敏弹琵琶。”

三史罕人王伯敏(沙孟海题字)

年沙孟海、王伯敏合影

题王伯敏《富春山水册》及其他

文/李可染

富春景色,甲于江南。余曾游览并有纪游之作。桐庐属富春山水,亦甚秀丽。昔黄大痴作富春江图,后世师之。此册十二帧,伯敏兄画十景于其上,浓黑者师法宾虹师,淡雅者有云林趣。其中写太平埠一景,用足水分,为其创格,乃是册中之最佳者。伯敏治画史而又专心于画,于我亦勉之哉。

题王伯敏《富春山水图》

文/赵朴初

一卷画如黄大痴,构思妙若雨催诗。

紫峰爱作连城璧,不负半唐立意奇。

癸亥秋赵朴初题。

谢半唐赠瓜图

文/赵朴初

君言无恙赠长瓜,我以此瓜戏石蛙。

蛙若不嫌瓜蒂落,必将打鼓说西巴。

瓜为哈密瓜,蛙能识之。打鼓说西巴,盖禅画之趣。

年在黄宾虹研究会上与李可染、张仃在一起

跋《富春山居图》

文/谢稚柳

伯敏先生以研治绘画史著称,余事作山水。此仿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笔墨疏宕,大得子久情意,此卷殊足珍也。辛未岁暮,壮暮翁稚柳题。

谢稚柳评题王伯敏

跋《清风岚气满江村图》卷

文/孙其峰

伯敏学长兄,擅诗文,精画史,明画理,通画法。所作山水,出自传统而能另有新意;受自名师而不为所囿。此卷尤为精绝,通幅信手挥洒,点染钩皴兼施,苍中寓润,苍润兼得,可谓善运古法,擅师造化者矣。

辛巳大雪,孙其峰敬题。

一砚梨花雨

饶宗颐题王伯敏山水

年饶宗颐、王伯敏合影

题《王伯敏山水精品》

文/王琦

王伯敏先生乃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大家。所画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不待言也。其佳构富春山图,笔精墨妙,余吟诗曰:

诗成泼墨意萧闲,吞吐烟云尺幅间。何必春江寻子久,分明雨后王家山。

壬午七月十日王琦识于北京

逸格再传

——跋王伯敏先生《游西溪卷》

文/陈佩秋

此帧伯敏兄所用之破墨法又左半幅树侧之坡陂、石块、石级亦以同样之焦、浓、淡三种墨法、笔法处理卷之右半幅,其远山则以极淡之墨法、笔法勾皴借以衬托出用浓墨勾线而具有造型多样、色彩鲜明光亮之现代化屋宇、桥梁、舟船、人物等。

全卷用笔用墨虽得黄师,而全卷现代化造型、构图、色彩却是学兄独创。学兄绘画之所成,著述之所成宜矣。荣获终身成就大奖,实亦吾辈同门之光荣。

庚寅十二月初二日同门陈佩秋跋

西湖潇湘第一春(程十发题字)

年程十发、王伯敏合影

论百年中国美术史学研究

文/陈振濂

半唐斋主出经入史,著作宏富,而以中国美术史研究独步当世,为学林公推巨擘。

予以清末民初为古典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期,百年间大师名家风起云涌,如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胡适、顾颉刚、傅斯年、郭沫若、陈寅恪、范文澜等皆为史坛泰斗,开宗立派,功绩赫赫。

而美术史研究虽有陈师曾、潘天寿、姜丹书、滕固、傅抱石等导夫前路,而不得不待我半唐斋主人出始有健全之体格也。故王翁伯敏之史学功绩足可雄视百年美术史学界而得并驾于诸先贤。吁唏!“三史罕人不世出,百年当指第一人”,此之谓也。

年癸未初一后学陈振濂敬题

壁上云山枕上诗

——文人画大师王伯敏

文/陆一飞

中国美术史学泰斗、文人画一代宗师王伯敏先生(-)。年生于浙江台州,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受业于国画大师黄宾虹,又是徐悲鸿的研究生,生前是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王伯敏先生出经入史,著作宏富,以中国美术史研究为学林公推巨擘。他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美术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带头人,以七部美术史著作奠定了学术地位。年国务院颁奖,表彰王伯敏“为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年荣获国家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被誉为“画史通儒”、“七史罕人”。学术的同时,王先生倾心绘画,山水画浑朴苍茫,独步当代,他的绘画实践开创了文人画在这个时代的新高峰。

风和日丽

文人画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中国文化不可言传的思想、精神都可以在文人画的笔墨境界里得以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深度和修养程度决定了作品的境界和品格。作为积学大儒、绘画大师的王伯敏先生,对传统绘画技法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结合对历代山水画的研究总结,着眼传统山水画在笔法、墨法、水法、空间、透视处理等特点,发表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如专著《中国画的构图》,并提出著名的“七观法”理论。进而提出了适合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六远”理论: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和幽远这六种具有独特艺术性的山水画透视法。

碧海青山

历史上对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早有系统论述,却很少有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12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