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印象
作者:贝多广(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证券业协会投行委副主席,摩根大通中国合资券商的副董事长)
上图:左佤山秘境董事长-滕威林,右:本文作者贝多广先生
从云南的西盟回北京已有多日,但脑海中还不时浮现出西盟的秀美景色,那里的青山,那里的白云,那里的佤族乡民,确实别有特色,令人难以忘怀。很多人完全没有听说过西盟这个地方,说实话,之前,我对西盟也一无所知。只是这次与友人一起在那里度假短短一周,没有踏足名山大川,但是,却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盟印象之一:宁静。
西盟地处祖国云南西南方向的普洱地区,全称叫西盟佤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全县拥有多平方公里,人口仅10万,其中70%左右是佤族居民。新建的县城大约有居民1万,绝对意义上的边陲小城。因为地处山坡,没有自行车,街道显得安静,因为不设红绿灯,车速平缓,这里的司机谦让、谨慎、冷静。
西盟县城周边绿山环抱,城边的勐棱龙潭是佤族人心目中的圣湖,当然是西盟的最大亮点。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静字。湖泊宁静,山间幽静。不用担心摩肩接踵,也不用担心镜头老被人头挡住,更不用担心喧嚣的人群中随时有人过来“朋友,帮忙照个相”。这里游客不多,偶尔在山间或湖边小道上能听到几句熟悉的北京话和上海话,这些可能是内地游客的先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旅客到此尽可放松、从容,清目而不视,静耳而不听。国内名山大川甚多,却往往人多无景致;多少次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无疑,西盟是一个超凡脱俗、僻静幽深的好地方。单是举目所见那还未被世俗污染的景色,已给人仿佛来到人间净土的感觉。徜徉在龙潭湖畔,让我想起日本北海道著名的“知床五湖”。你可称之是人间仙境,你也可称之为世外桃源。从清晨薄雾覆盖下沉静平静的湖面,到太阳高升时清澈湖水倒映着青山绿树的清静文静,再到优美的晚霞映照下,碧水粼粼,波平如镜,那份恬静和娴静,更教人永志难忘。龙潭湖静谧的湖水宛若一幅幅变化着的浑然天成的油画,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迥异的景色。古人说,红芳怜静色。西盟就凭这个静字,就一定是生态之旅的绝佳去处。
西盟印象之二:自然。
西盟没有工业。据说百年前英国人在这里开采银矿。现在只有少数的木材加工工厂。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茶叶等。这里的茶叶很有名,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因为海拔在米以上,日照足,温差大,茶树完全是自然成长。我们见到一些古茶树有千年树龄。很有名的茶马古道从这里出发。原始热带雨林(WILDJUNGLE)本来就是原生态的天然氧吧。同行的朋友用仪器测PM2.5值,显得很可笑,因为只有7,而当时北京PM2.5值高达,形成天壤之别。这里人与自然比较和谐,食物基本上都是生态有机的。猪是黑皮散养的,鸡也是散养的,我亲眼见到鸡吃树上掉下的野果,炒出的鸡蛋格外的香。
西盟的自然风光仍然保留了自然和原始的状态,当地政府对一些风光景点进行过开发整治,总体来看,体现了环保意识,见山绕山,见树绕树,修旧如旧,保持了原有的朴实粗犷风貌。西盟有一些景点被人比作为“小九寨”和“小庐山”,虽不比名山大川那么蔚为壮观,但也有那么一种人不识我我惊人的格调。我们去了享有“小壶口”之美誉的里坎瀑布。它辗转于山间陡崖,随山岩形势,分阶梯层层下跌,气势磅礴,一路轰鸣。周围森林茂密,瀑布若隐若现。胆子大点的人可以站在原始古朴的藤索桥上,近距离直面瀑布的倾泻,水汽蒸腾,彩虹宛立,这种人真正回归到自然中的兴奋激情难以言表。
西盟拥有良好的民俗资源,比如木依吉山上的岩壁画,反映了佤族先民的生活情景。佤族宗教崇拜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这对西盟山川草木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阿佤山至今青山常绿、绿水常流。湖边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有成片成林的大树花、相思红豆。林中有珍禽异兽栖息,湖边苔藓遍地,蝉鸣鸟语,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生态景观。在前往西盟的路上,有一位当地的摄影师向我们展示了他多年拍摄的昆虫作品,很多惊艳之作。可惜我们在热带兩林中并没有看到太多昆虫,毕竟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没有摄影师所具备的执着和耐心。不过,我们也有幸在一天闲逛时目睹一只大蜗牛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
西盟新县城很美,它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以及驼黄色的建筑揉为一体,非常自然。初来乍到,侊若身临某个欧洲小镇。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政府近年“穿衣戴帽”工程的效果。这项工程将原来整齐划一的火柴盒式的楼房进行改造,按佤族风格设计,建筑外墙粉刷成了驼黄色,每幢楼房都有佤族特色的尖顶,街面的房子都盖有佤寨门楼,有点像广州城里的过街门楼,既挡雨又遮阳,而门楼里的商铺则显得含蓄矜持。有人说政府是借了钱做这件事,现在颇有点忐忑不安。在我来看,这种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的画龙点睛之笔非常值得,因为它给自然环境增了光添了彩。
西盟印象之三:缓慢。
西盟是名符其实的边陲小城。我们从北京飞到昆明,停留1小时然后转机飞普洱,夜宿普洱茶博园,第二天吃过午饭坐越野车直奔西盟。多公里的省级公里,在山里盘旋,居然走了几个小时。滕总告诉我们,这里是养生之地,不是来当走马观花的匆匆游客的。要缓慢。我慢慢理解,他的理念是要建立一个“慢生活中心”,据说还要申请加入世界慢城联盟。
缓慢就是悠然,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很休闲。按照滕总的日程安排,我们的行程也体现出一个慢字。早上用过早餐后,溜达着出去看一两处景点,用过午餐后睡上一觉,然后读读书,陶冶性情,晚餐后是与当地人士聊聊天。聊着聊着,大家对西盟的发展模式也略有所思。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今天很多问题都源于发展太快,当然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东部放缓了速度,西部还在穷追猛赶。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各地都想上一个新台阶。实际上,发展还以因地制宜为好,有的地方适合发展工业,有的地方可能不适合发展工业。西盟这个地方,是尽快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还是跳过工业社会直接进入后工业社会?不发展工业,是否也能提升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这些问题很值得思考。当年佤族乡民跟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歌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今天,阿佤人民怎么就不能再唱新歌跨入后工业社会呢?城镇化不一定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也可以建立在服务业、第三产业基础之上。这次旅行我才知道,中国还有少数县是无律师县,西盟就是其中之一。没有律师不说明没有法律服务需求。我们看到了北京律师在当地兢兢业业的提供志愿服务。这几年茶叶价格提高,茶农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这里的山山水水,加上佤族乡民能歌善舞,发展旅游业,也可以是一个好的增长点。
佤族民族歌舞丰富多彩,独具一格,具有开发民俗旅游的独特优势。当夜幕降临,佤族乡民点燃箐火,敲响木鼓,唱起民歌,围着篝火,起舞欢乐。城里人总有一种优越感,经常担心山里人太苦,实际上,山里人活得很快乐自在。有一天晚上,县政协主席请我们吃饭喝酒唱歌,我们在这边厢吃饭喝酒,隔壁房间里动听的音乐响起,原来是一群佤族青年聚集在一起,边弹边唱,十分投入。我想,在这远离闹市的边陲山乡,年轻人自得其乐,那份自信,那份自足,对我们的惯性思维具有相当的震憾力。佤族人喜欢歌舞,从小就在歌舞中长大,如今配上现代的电子乐器,粗犷中增添了时代感。这就是和谐社会。
进西盟路途遥远,但这却是这一慢城的先决条件。一旦高速公路开进来,这里的深山老岭将不再寂静,这里的田园牧歌将不复存在。
滕总在此地营建“佤山秘境”品牌的休闲酒店,追求原始而神秘的意境,立意甚高,符合缓慢的要求。我推而广之,整个西盟为什么不可以规划成一个国家自然文化保护区,保留它的原始、神秘、宁静、祥和,成为都市人群心向往之的一块净土。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1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