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状元坊培训米韵快乐作文考前指导四

发布时间:2021-3-20 20:14:59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http://m.39.net/pf/a_4699279.html

四年级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句段品味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一丈约等于3.33米。作者巧用了数字,并把水浪比作“水墙”,让我们感受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写得太生动了!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们从“一株”大树的枝干就不计其数可以感受到榕树之大,它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3.“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4.有许多鸟在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这句话感受到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5.“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们栖息、繁衍的生活乐园。”所以,在作者心中,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篇章重点

一、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7、8、12自然段;日积月累四对联。

二、了解全组各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观潮》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了作者耳闻目睹了潮来前“风平浪静”、潮来时“波涛汹涌”、潮过后“风号浪吼后恢复平静”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了堪称世界第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与赞美!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了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无穷。

第二单元句段品味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这包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村人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如同一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修辞一点通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巧用了拟人,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2.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作者巧用设问激发了读者的兴趣,突出表现了蟋蟀是那么柔弱,可劳动成果令人惊叹与佩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啊!

3.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采用比喻和比照手法,为引出下文打下基础。

4.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与“柳暗”,“水复”与“花明”,“疑无路”与“又一村”相对应,构成了工整的对偶,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美。不仅如此,写景之中还蕴含着哲理──陷入困境不要灰心丧气,看似无望,忽然又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

5.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巧用比较手法,突出了蟋蟀的与众不同:一般的昆虫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

背诵重点

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全文和一首花名歌谣。

文学常识馆

1.《巨人的花园》作者:奥斯卡·王尔德,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

2.《幸福是什么》作者:埃林·彼林(~)是保加利亚著名作家。

3.《去年的树》作者:新美南吉,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的童话作家。

第四单元句段品味

1.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对近似“霸道”的鹅,作者虽然无可奈何,却不憎恨它。因为喜爱,才留心鹅的一举一动,做种种遐想,去推测鹅的心理,突出了鹅的放肆,增加了幽默的效果。

这两个破折号都有突然转移话题的作用:刚开始叙述的主体是“它”,后来突然改变了角度说“他”,接着又说“它”,因此用破折号。

2.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3.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多么慈爱的母鸡!“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鸡妈妈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4.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这么响亮,这么悲伤的叫声,体现出了母鸡勇敢无畏的形象。

5.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巧用夸张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篇章重点

《白鹅》一课围绕鹅是“高傲的动物”这一主题,巧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从叫声高傲、步态高傲和吃相高傲三方面突出了鹅的风采,赞美了鹅的忠诚、可爱、勇敢、尽职,表达了对鹅的喜爱之情。

《白公鹅》一课,作者采用拟人和夸张等多种手法,抓住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突出了它的慢条斯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表现出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洋溢着真切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猫》一课,巧用多种修辞方法,活现出猫的独特风采──一是老实与贪玩,二是贪玩与尽职,三是胆小与勇敢,四是高兴与不高兴,五是古怪与活泼,这看起来充满了矛盾,但都是事实,洋溢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母鸡》一课,以情感为线索,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前部分写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部分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突出了对母鸡的情感变化: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再到“赞美”,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老舍的《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在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也是由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组成。

2、叙述动物特点采用的都是总分段式。在表现小动物特点时,作者通过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进行描写。

3、情感表达上:《猫》通篇都是喜爱,而《母鸡》却是由“讨厌”到“不讨厌”的过程。

4、老舍语言的文章语言都是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好像在道家常。

学常识馆

1.《白鹅》作者:丰子恺。曾用名:丰润、丰仁。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白鹅》选自《丰子恺文集》

2.《猫》原称《我家的猫》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

第五单元

篇章重点

《长城》一课不但突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而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来移步换景,展现了颐和园内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美丽景观,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热爱、赞美之情。

《秦兵马俑》一课既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又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使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背诵重点

1.一径竹阴云满池,

半帘花影月笼纱。

2.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3.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成山色半城湖。

4.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第六单元

篇章重点

一、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古诗三首。

二、了解全组各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富有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首诗既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又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平凡镜头──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以及谦让互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而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感受到台湾和大陆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赞扬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卡罗纳》一课讲述小男孩卡罗纳在失去母亲后第一天去上学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虽然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可身边的人都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字里行间透露出人间真诚的关爱。

《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给予是快乐的,分享是快乐的。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

文学常识馆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著有《王右丞集》,存诗首。

3.《卡罗纳》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人。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4.《搭石》的作者是刘章。

第七单元

篇章重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业,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乌塔》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他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

文学常识馆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者:肖复兴,北京人,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回信的作者是柯岩,原名冯恺,当代女作家,河南人。她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和戏剧,著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美丽的画册》、《我对雷锋叔叔说》、《周总理,你在哪里》。

3.书信的格式

(1)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第八单元

中心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电脑住宅》

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飞向蓝天的恐龙》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食用、药用以及他用。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题号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评分人

第一题(2分)

要求:①蓝黑墨水钢笔书写。②卷面整洁。③字迹端正。④大小适当。

第二题(18分)

二、比一比,组词。(3分)

贯()豪()震()

惯()毫()振()

三、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的词语。(4分)

凶猛——()逐渐——()牢固——()空隙——()

四、查字典填空。(3分)

“捷”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去掉部首的第四画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在字典里它有三种解释:①战胜;②近便;方便;③快;迅速。“捷足先登”的“捷”应取第种解释。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swh/225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