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涧水五三寸
涧阿屋后潇潇去,韩蝶窗前浅浅醒。
闻闻半空斜脚雨,看看遍地血尸灵。
勃然奋起生腰坐,顷尔翻飞了岸停。
手里獐皮飘跕跕,院中偏伯顿瞑瞑。
涧阿:山涧弯曲处。金·元好问《除夜》:“一灯明暗夜如何,寐梦衡门在涧阿。”元·范梈《登西山顶还方涧作》:“白日满涧阿,林虚答鸣鸟。”
生腰坐:谓直身而坐。《朱子语类》卷一二:“固是道家修养,也怕昏困,常要直身坐,谓之生腰坐。”
了岸:犹彼岸。佛教喻超脱生死的境界。唐·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阇黎》:“何方济了岸,祗仗慈航力。”
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吕氏春秋·季冬》:“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今吾奚为处乎此哉?”这里是指银獐,他是沉睡谷的行政长官。
瞑瞑:昏暗迷乱的样子。
山涧在屋后拐弯后便滚滚远去了,韩蝶在窗前稍微有点清醒了。她闻闻半空中大雨的味道,又看看遍地血淋淋的尸体,突然努力直腰坐了起来,一会儿飞了出去在对面的岸边停了下来。她手里银獐的皮囊飘落下水,而院中的银獐顿时昏沉迷乱起来。
往期回顾
戌时涧水五二寸
烟中杀旦酡然现,竹下青衣瞥尔喑。
梦里无无千百度,眼前短短二三寻。
春葱照例如飔厉,飔厉依原入我心。
心底弦弦皆故事,少间瑟瑟奏祥琴。
酡然:饮酒脸红貌。
瞥尔:突然;迅速地。
无无:连空虚无有也没有。中国古代道家认为的天地万物形成以前的空寂状态。后亦泛指虚无,乌有。《淮南子·道应训》:“予能无有矣,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又何从至於此哉?”
春葱:喻女子细嫩的手指。唐·白居易《筝》:“双眸翦秋水,十指剥春葱。”元·吴昌龄《端正好·美妓》套曲:“衬緗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
飔厉:迅疾猛烈之风。晋·江逌《风赋》:“若颸厉狂震,触物怒号,卷扬江海,迴拔陵崤。”
依原:照旧;仍旧。
祥琴:古代丧祭礼,谓亲丧大祥祭日为节哀而弹奏素琴。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宋·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祥琴虽未调,餘悲不敢留。”
迷烟中一个杀旦现出了满脸通红的样子。竹下的刍狗看了一眼就哑了。他心想,以前做了千百次梦,梦里什么都没有,现在她离我只有短短几米远。她的手指头还是像一阵狂风,依旧飞进我的心里。我心底的那一根根心弦都是故事,然而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颤抖地弹起丧曲。
戌时涧水五一寸
未徯老凤笯中叹,翻见青衣竹上悬。
猝尔光临银晃晃,稚然雀跃叶翩翩。
焉知人会欺和诈,忽闻獐来谢又悛。
樽里奠酬千日酿,指尖暗射一枝烟。
徯:等待。《虞书》:“惟动丕应徯志。”
笯:鸟笼。《楚辞·怀沙》:“凤皇在笯兮。”
悛:悔改;改变。《韩非子·难四》:“过而不悛。”《左传·襄公七年》:“宱子无辞,亦无悛容。”
奠酬:古代饮酒的一种礼节。主人敬酒,宾客置之而不举,称“奠酬”。
千日酿:指美酒。即“千日酒”,古代传说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明·高启《吴中亲友远寄新酒》:“上国岂无千日酿,独怜此是故乡春。”
还没有等到野鸡在笼子里叹出声来,就看见刍狗挂在竹子上了。突然光线降临,银光闪闪,一副天真幼稚的样子,在翩翩舞动的叶子间跳跃。要知道人会欺骗和讹诈。忽然听到银獐来向黑雀致谢,表达悔意。他端起装有美酒的酒杯先干为敬,他的指尖暗中射出一缕迷烟。
戌时涧水五十寸
相随刍狗惟豪雨,惊觉三身已百残。
郁郁杏黄摇杏树,萋萋秋叶起秋寒。
玉凫裸逐池中物,獐智焉知背后啴。
将见青衣空手袭,翻遭黑雀竹枝拦。
玉凫:喻水中的裸女。晋·王嘉《拾遗记·后汉》:“汉灵帝沉湎淫乐,建裸游馆,日夜乘船游漾。选玉色宫人掌篙楫,故使舟覆,乃奏《招商》之歌,曰:‘惟日不足乐有馀,清丝流管歌玉凫。’”后亦指美人。
池中物:典故名,典出《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原是周瑜所用的一个比喻,说刘备雄心勃勃,并不甘心蛰居一隅。后用以比喻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之士。
獐智:模样,神态。《西游记》第三二回:“行者在旁,忍不住嘻嘻冷笑。长老骂道:‘……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
啴:形容牲口喘息。《诗·小雅·四牡》:“啴啴骆马。”
刍狗突然发现跟着他逃跑的只有暴雨,他的三身已经各种残废。浓郁的杏黄色摇动着杏树,茂盛的叶子泛起了寒意。赤裸的飞凫在习家池里追逐池里的什么东西,银獐的神态哪里知道背后有喘息声。眼见着刍狗赤手空拳来偷袭,却被黑雀用竹枝拦了下来。
戌时涧水四九寸
獐皇忽现二层轩,将指萦回一缕怨。
怨气怨缠旋入彀,飞凫飞去复还藩。
雨墙垛垛千斤重,春色泱泱七月樠。
比翼连同韩蝶舞,柔荑犹把祭衣掀。
层轩:犹重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唐·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安南楼言怀》:“山城本孤峻,凴高结层轩。”
将指:手的中指。语出《左传·定公十四年》:“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
入彀:彀中,指弓箭射程之内。《唐摭言·述进士》记载:“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后用“入彀”比喻受人牢笼,由人操纵或控制。清·李渔《凰求凤·先醋》:“怕甚么良缘难遂,只要你赚鸳鸯,引他入彀,便是良媒。”
还藩:回到封地。《晋书·李含传》:“成都王至亲,有大功,还藩,甚得众心。”南朝·梁·沉约《谢赐轸调绢等启》:“昔刘氏归国,未闻汉储之礼;曹植还蕃,非降魏两之赐。”《魏书·高句丽传》:“今不以一过掩卿旧款,即送还藩。”
樠:渗出貌。《庄子·人间世》:“﹝栎社树﹞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唐·刘禹锡《上仆射李相公启》:“苟液樠曲戾,不足枉斧斤,愿为庭燎,以照嘉客。”亦指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松树。
祭衣:祭衣是神职人员在弥撒礼仪中的一种着装,祭衣又称祭披礼服。
银獐突然出现在两层的长厅里,他的中指萦绕着一缕怨恨的烟气。飞凫被这缕烟气缠绕,很快就被控制了,飞了出去又飞回习氏宅中。外面的雨很大很厚,秋天里松树的春色荡漾。飞凫和韩蝶一起跳舞,她还伸手把身上的衣服掀开。
酉时涧水四八寸
獐皇院后云和雨,浑沌池前静渐黄。
海上乘风鸥鸟约,浪中逐臭棹船郎。
尽忘方寸心机巧,终得蓝山豆褐香。
凫影破门随意洒,青衣醒鼻越窗亡。
海上句:化自“海上逐臭”,故这里的海上人应指住在海上的渔民。“海上逐臭”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用以喻人嗜好怪僻。
鸥鸟约:犹“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左传·僖公九年》: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李白:“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棹船郎:亦作“櫂船郎”。划船之人。唐·钱起《江行无题》:“润色非东里,官曹吏建章。宦游难自定,来唤櫂船郎。”前蜀·薛昭蕴《浣溪沙》:“不语含颦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蓝山豆、醒鼻:恢复嗅觉。人的鼻子一次性能闻3种以内的味道,没训练过的人在极端情况下能闻7种,因为闻多了会麻痹嗅觉,所以需要有东西来醒一下,而咖啡豆里的咖啡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而且最主要的是它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天然的,味道又不刺鼻,属清香。所以闻后鼻子又恢复灵敏的嗅觉了。
凫影:指飞凫。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太史侯凫影,王乔随鹤翎。”
银獐在习氏宅的后院里放纵。浑沌在习家池前比较安静,颜色渐渐变黄了。有一个船夫隐居在海上,乘风破浪追逐臭味。飞凫忘掉一切心机,终于从他那里得到浓香的蓝山咖啡豆。飞凫破门而入,把蓝山豆随意洒在空中,刍狗闻着后清醒过来,翻过窗户逃跑了。
酉时涧水四七寸
日沉海底犹垂问,谁耀寰中与复兴?
某某接过千里夜,区区不辱一枝灯。
窗前听尽神功叶,夏末无来佛法僧。
百姓造因因难了,三年弃乐乐咸崩。
听神功:神功即告解,外教称忏悔。办神功则是教友向神父告明己罪、定改不犯、并求神父赦罪、及从事补赎。因此圣事对教友的灵魂大有益处、大有功劳,故称“办神功”(亦称“办告解”);而神父以其神权,听教友办神功,称“听神功”(或“听告解”)。
佛法僧:即佛教三宝。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圆证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泛指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及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弘传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佛法僧还是一种鸟。
造因:制造因缘。佛教轮回说认为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佛教术语中的因和缘是一组很重要的观念。佛经翻译时大量借用了华夏文化已有的概念,因缘正是这样的概念。缘分到的时候,“因”、“缘”能和合,能生“果”。大因缘生大果,小因缘生小果。
三年弃乐乐咸崩:出自《论语》:“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西下的夕阳突然问,谁来守护江山并复兴天下?有个人把茫茫的黑夜接过来,说我不会辱没一盏灯的职责。她在窗前听完所有前来忏悔的叶子的话,夏天的最后也没有一只佛法僧飞来。老百姓在制造因缘,然而因缘很难了结。礼乐制度三年不用就会崩坏。
酉时涧水四六寸
影儿长曳阴和剑,眸子相嵌静与心。
尾缀獐皇光万丈,翻看嵇绍血三寻。
寻时漫过肥葹岸,岸地丛生懒妇箴。
怒特怒号俱戚戚,吞声吞舌即愔愔。
嵇绍血:《晋书·忠义传·嵇绍》:“(嵇)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绍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绍血”指忠臣之血。
寻时:片刻,不久。唐·元稹《苦乐相倚曲》:“呼天俯地将自明,不悟寻时已销骨。”
懒妇箴:睡草的别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
怒号: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多形容风很大或人十分愤怒,中性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吞舌:断舌自吞。
愔愔:悄寂貌。汉·蔡琰《胡笳十八拍》:“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鲁迅《无题》:“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
影子拖着长长的阴气和剑,眼里满是安静和真心,跟在银獐的万丈光芒后面,突然看见地上长长的忠臣白牛的血泊。血泊不一会儿就漫过长着丰盛恶草的池岸。岸边丛生着睡草。白牛愤怒地大声号叫,闻者莫不悲戚。接着,白牛恨声断舌自吞,然后一切归于寂静。
酉时涧水四五寸
一光闪闪离鞘后,四足砰砰滚笼东。
秋叶荡开三尺静,血花铺上满堂红。
青衣吹剑掀苹末,怒特如匏落雨中。
翻见獐皇涎邓邓,可知韩蝶润风风。
笼东:犹东笼。摧败披靡之貌,疑为拟声词,形容队伍稀里哗啦溃败的样子。《北史·李穆传》:“芒山之战,周文马中流矢,惊逸坠地。敌人追及,左右皆散。穆下马,以策击周文背,因大骂曰:‘笼东军士,尔曹主何在?尔独住此!’敌人见其轻侮,不疑是贵人,遂舍而过。穆以马授周文,遂俱逸。”
匏:匏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这种植物的果实,俗称“瓢葫芦”。
涎邓邓:犹“涎瞪瞪”,说话时口沫飞溅的样子。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他烟支支的撒滞殢,涎邓邓相调戏。”
润风风:娇嫩、丰满貌。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瞧了你润风风粉腮,到花台、酒台?”
一道闪闪发亮的光离开剑鞘后,白牛的四只脚在地上狼狈地砰砰滚动。一片秋叶清理出三尺宽的静区,血花给它铺上满堂红色。刍狗吹剑的时候掀起了微风,白牛如同葫芦瓜一样落在雨中。突然看见银獐流着口水说,你们知道韩蝶粉嫩嫩的吗?
酉时涧水四四寸
雀儿肠肚正狐惑,咨尔獐皇曷物絯?
子曰辟鸡余味远。翻闻刍狗啸声来。
轰轰歧路升修院,遶遶飞凫上祭台。
楒举相思青挺挺,雨悬露地语哀哀。
雀儿肠肚:比喻人的气量很小。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四:“王师既平蜀,诏昶赴阙。曹武肃王密奏曰:‘孟昶王蜀三十年,而蜀道千余里,请擒孟氏而赦其臣以防变。’太祖批其后曰:‘你好雀儿肚肠。’”这里指黑雀心胸狭窄。
咨尔:《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厤数在尔躬。’”邢昺疏:“咨,咨嗟;尔,女也……故先咨嗟,叹而命之。”后常以“咨尔”用于句首,表示赞叹或祈使。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长离云谁,咨尔陆生。”
絯:约束。《庄子·天地篇》:“方且为物絯。”《博雅》:“束也。”《玉篇》:“挂也,中约也。”
辟鸡:肉酱。《礼记·内则》:“麋、鹿、鱼为菹,麕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脾,切葱若薤,实诸醯以柔之。”孔颖达疏:“凡大切,若全物为菹,细切者为齏。其牲体大者菹之,其牲体小者齏之,用此,麋、鹿、鱼为菹,及野豕为轩,是菹也。麕为辟鸡,兔为宛脾者,是齏也。”
祭台:举行弥撒祭献之台或桌。教会初期,因多在殉教者墓上举行弥撒,故通常在祭台正中的圣石内藏有殉教者骨骸,称之为altarstone。举祭时点燃蜡烛,并铺以白色祭台布altarcloths。
楒:即相思树,豆科,蔓生灌木,叶为羽状复叶,花呈蝶形,白色或带红色。《集韵》:“楒,相思,木名。”
青挺挺:青翠挺拔貌。《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丰乐楼前,青布高悬沽酒帘。九里乔松青挺挺,六桥流水绿粼粼。”
心胸狭窄的黑雀正在狐疑:这个银獐为什么束手束脚?都说野鸡的肉酱余味无穷。突然听到刍狗的啸声传来。歧路轰轰隆隆升起一座修道院,飞凫盘旋着上了祭台。举着相思的楒树青翠挺拔。悬挂在空地上空的雨声哀哀切切。
酉时涧水四三寸
青衣未在眸光末,黑雀犹忧静婉腰。
何必心生疑与妒,底须怀恨蝶和娆。
雨中珠蕾轻轻祷,天下红尘缓缓凋。
怒特始终牙切切,野鸡不禁骨枵枵。
底须:何须;何必。
娆:“尧”意为“堆叠磊高”。“女”指嫔妃。“女”和“尧”联合起来表示“嫔妃们在君王身上堆叠”。娇媚;烦恼。
珠蕾:花骨朵。元·王冕《梅花》:“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
枵枵:空虚貌。明·宋濂《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甲寅,岁恶,道殣相望。公岁暮自黄巖还,逢饥者,辄予钱,至家则其囊枵枵空矣。”
刍狗并没有在视线里。黑雀还担心别人纤柔善舞的腰肢。何必心生猜疑和嫉妒?何必怀恨韩蝶和她的妩媚?雨中的花骨朵轻轻祈祷:天下的红尘慢点凋谢。白牛始终都是咬牙切齿。野鸡不禁感到饥饿难耐。
酉时涧水四二寸
犪重咄咄问烟篁,吾欲熊熊向帝江。
处处果然何默牖,喑喑具尔是枯腔。
但看黑雀犹西顾,翻吼青衣或北降。
却火长翎狂猎猎,秀筠红雾骤庞庞。
烟篁:烟雾缭绕的竹林。唐·皇甫松《大隐赋》:“移风桂於岭头,种烟篁於涧里。”
帝江:即浑沌。《山海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果然:饱足的样子。宋·范成大《次韵温伯雨凉感怀》:“身安腹果然,此外吾何求。”另是猴的古称。唐·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果然皮胜锦,吉了舌如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果然》:“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猨,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斕,尾长于身,其末有歧。”
默牖:静默的窗户。佛典的“六窗一猿”说人的六根不净,心魔便不灭,犹如一只猴子遍历六扇窗户,窗户不得安宁。另作“暗中启迪”解。牖,通“诱”。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惟天父上帝惟能默牖予衷,以穷其妙而不可限也。”
喑喑:沉默。元·乔吉《折桂令·毗陵晚眺》曲:“窗影灯深,燐火青青,山鬼喑喑。”
枯腔:干壳。宋·梅尧臣《古柳》:“中自出蠹蝎,百岁成枯腔。”
秀筠:秀丽的竹丛。应修人《村居》:“阶下野花红簇;窗外秀筠翠覆。”
庞庞:粗大肥壮貌。《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涂山歌》:“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另作鼓声。翟灏《通俗编·声音·庞庞》引唐子西诗:“叠鼓闹庞庞。”
白牛又怒问烟雾缭绕的竹林:我将带着熊熊怒火冲向浑沌!到处都是猴子,哪里才有一扇安静的窗户?沉默的兄弟是具行尸走肉。只看见竹子上的黑雀还在往西边看,突然嚷道:刍狗可能投降了!只见她的翅膀疯狂地响起来,竹林的红雾骤然胀大了。
酉时涧水四一寸
红烟四五出墙来,银竹三千落地皑。
浑沌翼然俱得也,习池耗矣甚哀哉。
殷墟岂是茶茶错,白雪焉污黑黑炱。
起凤牛前皆中节,漂沤血里喜徘徊。
耗矣哀哉:《汉书·董仲舒传》:“秦国用之,死者甚众,刑者相望,秏矣哀哉!”颜师古注:“秏,虚也。言用刑酷烈,诛杀甚众,天下空虚也。”秏,同“耗”。后用以表示对政治、社会昏乱的悲愤。康有为《叙》:“而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茶茶:对少女的昵称。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叔叔婶子,我茶茶在门外,你开门来。”明·朱有燉《元宫词》之二六:“进得女真千户妹,十三娇小唤茶茶。”
炱:煤燃烧时烟气凝积而成的黑灰。
中节:合乎礼义法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漂沤:漂浮的水泡。清·姚鼐《次韵答秦小岘》:“使君文章配旄节,漫士踪迹同漂沤。”
有四五支红色烟雾跑出墙外来,连绵的雨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白色。浑沌张开翅膀将雨水全部收走了,习家池的损耗巨大让人感到悲痛。殷都变成废墟难道是女人的错?白雪怎么玷污黑黑的煤灰?野鸡在白牛面前表现得合乎礼节。漂浮的水泡在血里高兴地游来游去。
申时涧水四十寸
坐看血与火中犪,但叱禾和黍下悲。
雾在习池红艳艳,卿于露地意迟迟。
一声凡鸟嫣然笑,三斗非心尚尔怌。
无贰焉能无贰虑,脱身也得脱身皮。
犪:古代中国西南山区一种很大的野牛。这里指白牛。
禾黍句:《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故以“禾黍之悲”比喻对故国破败的哀伤。宋·岳珂《桯史·赵良嗣随军诗》:“一旦决去,視宗國顛覆,殊無禾黍之悲,反吟咏以志喜。”这里的“悲”是白牛斥责的对象。
凡鸟:《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交好。一次,吕安访嵇康,康不在。嵇康之兄嵇喜请吕安进门,吕安不入,在门上题“凤”字而离去。“凤”的繁体字为凤,拆开为“凡”和“鸟”二字,吕安以此讽刺嵇喜不似其弟嵇康。这里指野鸡。
三斗:三斗,极言其多。如三斗醋,三斗尘等。
非心:即“悲”字。
尚尔:仍然,尚且如此。
怌:恐惧。《玉篇》:恐也。
无贰:没有二心;忠心。《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郑玄笺:“无有贰心也,无復计度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以计厚待钦,情好欢洽。钦亦感戴,投心无贰。”在《青衣》中,白牛对银獐忠心耿耿。
无贰虑:犹言无他念。《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应侯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夫公孙鞅之事孝公也,极身无贰虑,尽公而不顾私。”
野鸡坐在那里看着鲜血和怒火中的白牛,只听见白牛怒斥藏在禾和黍下的“悲”:雾在习池中变成红色的了,你却在外面的空地里犹豫不决。野鸡笑出声来,说就算有三斗“悲”,一样害怕这红雾。忠心耿耿就能没有其他的疑虑吗?从雾中脱身出来也得九死一生。
申时涧水三九寸
獐皇雒雒来回后,牛耳淋淋左右离。
惹起一腔鸣凤恨,坐看三尺失涎垂。
樊笼何苦囚樊鹿,小我无从写小诗。
造化炉中非不可,浊烟尘里但噫嘻。
雒雒:不休息貌。《书·益稷》:“罔昼夜雒雒,罔水行舟。”蔡沉集传:“雒雒,不休息之状。”
失涎:犹垂涎。晋·束晳《饼赋》:“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涎於下风,童仆空噍而斜眄。”
樊鹿:樊篱中的鹿。比喻失去自由者。明·徐渭《对明篇》:“君今幸不为樊鹿,亦似蛟蟠不得申。”这里是野鸡的自喻。
造化炉:喻天地。语本《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宋·范仲淹《游庐山作》:“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鑪。”
浊烟尘:指战乱。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清江隔断浊烟尘,兰署里买香薰。”
噫嘻:感叹声,“声轻则噫嘻,声重则呜呼”,兼有神圣的意味。
银獐不辞辛劳,来回一趟后,白牛的左右耳朵血淋淋地离开了。这惹起野鸡一腔怨恨,坐地上看着口水长流。他说笼子啊你何苦锁住我呢?小小的我都没有办法写写小诗了。在这里不是不可以,而是在这纷扰的尘世只有叹息的份儿。
申时涧水三八寸
青衣尾缀凫仙去,银线相随翅影缠。
炉里飘来烟火气,气中笑叹白鸡年。
内传袅袅婷婷语,牛斥淫淫裔裔天。
韩蝶尚余三尺色,习家输尽一池泉。
尾缀:尾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
银线:指闪电。唐·韩偓《暴雨》:“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宋·洪适《清平乐·风鬟飞乱》:“情似云阴浑未展。雨脚更飘银线。”
烟火气:烧煮食物的气味。喻指尘俗习气。清·刘献廷《广阳杂记》:“长沙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絶无烟火气。”
白鸡年:指辛酉年,犹白鸡梦,白鸡之梦,以“白鸡之梦”为人死的预兆,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宋·王安石《送许觉之奉使东川》:“后会敢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
袅袅婷婷: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的容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或形容物体,事物美丽,美好。《隋唐演义》第六七回:“刚到山门,只见袅袅婷婷一行妇女,在巷道中走将进来。”
淫淫裔裔:行进貌,亦省作“淫裔”。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
习家池:犹习氏宅,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誉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刍狗跟着飞凫追了出去。闪电与飞凫的翅膀影子纠缠不清。博山炉里飘来烧煮食物的气味,野鸡笑着自嘲说今年的运气真不好。屋里传来身材美妙的对话,白牛怒斥阴雨绵绵的天气,他说韩蝶还有几分姿色,而习家池的权力几乎没有了。
申时涧水三七寸
沙沙妒母草头看,溜溜伤秋雀舌酸。
共恨仙凫无引扣,恰逢牛气渐飘殚。
脑门挂火同三急,地狱驱魔岂两端。
旁道不知当事苦,伊人终觅窟窿钻。
妒母草:亦作“妬[dù]母草”。竹的别名。《埤雅·释草》:“今俗呼竹为妬母草,言笋旬有六日而齐母。”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竹名妬母,后笋之生必高前笋。”
引扣:张弓扣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又将一箭引扣,正对东山之面。”
飘殚:凋落。晋·夏侯湛《荠赋》:“悲纎条之槁摧,慜枯叶之飘殫。”
两端:谓犹豫不决或怀有二心。汉·陆贾《新语·怀虑》:“持两端者,不可以定威。”
黑雀现在沙沙响的竹子上看热闹,对秋景感到伤感,心里酸溜溜的。只怨恨飞凫没有开弓射箭的动作。同样恨飞凫还有白牛,他的气息恰好渐渐耗尽飘散。白牛火冒三丈,好像遇上三急一样说,在地狱里捉鬼怎能有二心呢?其实旁观者不懂得当事人的苦处。飞凫终究找到一个漏洞钻出了习氏宅。
申时涧水三六寸
青衣青酒坛坛倒,浑沌浑濛节节高。
未觉一烟随影去,翻闻万物望风醄。
何来柱后银獐手,接走阑前软蝶袍。
云雨声中难已已,巫山巅上任翱翱。
浑濛:指混沌之雾气。清·毛奇龄《谒嵩岳》:“日月环区宅,阴阳割浑濛。”
醄:醉酒的样子。
已已:已,休止。迭用以加重语气。
翱翱:回旋飞翔。
刍狗把一坛坛青酒倒给浑沌,浑沌的雾气节节长高。不知不觉一柱烟跟着影子出来了,只看见所有的动物闻风而醉倒。柱子后不知道从哪里伸出来银獐的手,接走了栏杆前瘫软的韩蝶。银獐和韩蝶在空中翱翔,风雨中停不下来。
申时涧水三五寸
俄潜云里俄飞白,一掷天边一袭荷。
荷屋汪汪然后黑,蝶衣觫觫早前踒。
殷牛疑是黄泉路,老凤悲鸣壮士歌。
故剑距离三肘尔,伊人忘得十分么?
荷屋:传说中用荷叶做屋顶的房子。亦指隐者之屋。《楚辞·九歌·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明·何景明《明山草堂赋》:“山有枫兮江有竹,构蓀楣兮葺荷屋。”这里指习氏宅。
汪汪:形容眼泪盈眶;深广的样子、广阔的样子、水充盈的样子;犬吠声音。
觫觫:恐惧貌。明·徐祯卿《杂谣》:“东市街,西市街,黄符下,使者来。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踒:足骨折。
壮士歌:战国末,荆轲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诀别易水,作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壮士歌”即指此。
故剑:汉宣帝即位前,曾娶许广汉之女君平,及即位,封为倢伃。时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宣帝乃“诏求微时故剑”。群臣知其意,乃议立许氏为皇后。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后因以“故剑”指元配之妻。
三肘:肘,度量词。一肘一尺五寸,三肘为四尺五寸。汉·班固《白虎通·圣人》:“汤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蕃息。”
闪电忽然躲在云里忽然又飞出来一道白色,一头抛在天边一头袭向荷叶。习氏宅汪汪叫了以后就黑了。韩蝶的衣服瑟瑟发抖,她早前崴了脚踝。将死的白牛以为他到了黄泉路上,野鸡在悲唱荆轲的壮士歌。原配离他只有几尺远而已,刍狗真的能忘得干干净净吗?
申时涧水三四寸
此前具尔青衣侠,眼下洋然瞎屡生。
分别不过三念念,重逢陌是两瞪瞪。
阿香忍忍车迎雨,雨谷无无曷有晴。
雪白一声天地暗,血红二目凤凰怦。
具尔:《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具,犹俱;尔,通“迩”。本为都很亲近之意,因上句有兄弟二字,后遂以为兄弟的代称。
洋然:犹茫然。模糊不清。《墨子·经说下》:“意,相也。若‘楹轻於秋’,其於意也洋然。”谭戒甫校释:“洋然,犹言汒然;汒洋叠韵联绵字,义得通也。又《集韵》:‘汒,亦作芒;通作茫。’则茫然,犹言茫昧然,不可知之貌也。”
瞎屡生:佛教语。指最愚蠢的人。《临济慧照禅师语录》:“瞎屡生,尔一生祇作这箇见解,辜负这一双眼,冷噤噤地如冻凌上驴驹相似。”按,屡,借作“驴”。
念念: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宋·苏轼《龟山辩才师》诗:“此身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
瞪瞪:怒视貌。北周·卫元嵩《元包经·睽》:“妇眎瞪瞪,妾言冉冉。”
忍忍:忍耐;不忍。
雨谷:指布谷鸟。宋·卢祖皋《月城春·寿无为赵秘书》词:“雨谷催耕,风帘戏鼓,家家欢笑。”
无无:连空虚无有也没有。中国古代道家认为的天地万物形成以前的空寂状态。后亦泛指虚无,乌有。《淮南子·道应训》:“予能无有矣,未能无无也。及其为无无,又何从至於此哉?
刍狗刚刚还是兄弟、青衣侠,现在却成了模糊不清的混蛋。大家分开不过一会儿,重逢的时候已经陌生得相互怒视。雷神阿香强忍着推车出来迎雨,雨中的沉睡谷什么都没有,何时才放晴?雪白的闪电划过,一声惊雷,天地就黑了下来。刍狗血红的双眼让飞凫和野鸡吓了一跳。
申时涧水三三寸
才移怒特红炉外,忽闻惊声懒凳根。
凫氏回头何有慢,青衣出手快无痕。
翻看凤掌烧鹅掌,可叹馋魂见鬼魂。
悚悚目中皆问号,跄跄笼里忆东门。
凫氏:《周礼》官名。职掌作钟之事。《周礼·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唐·王勃《七夕赋》:“凫氏鸣秋,鸡人唱晓。”这里指飞凫。
有慢:怠慢。
烧鹅掌:一种酷刑。南宋初年的著名抗金将领曲端就是被铁笼烤死的。曲端为人忠直,富有谋略,抗击金兵屡立战功。建炎四年,秦桧党羽张浚诬告曲端谋反,将他逮捕,关进恭州监狱。狱官遵照张浚旨意,让曲端坐在一个铁笼子里,四面煨火烘烤,曲端又热又烫,口渴难忍,向狱官要水喝,狱官就把白酒递给他。曲端饮酒后,正如火上浇油,不一会便九窍流血而死,终年仅四十二岁。
馋魂:贪食之鬼。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可怜风旋雨啸,望故乡无人拜扫;饿魄馋魂,来饱这遭。”这里指野鸡,他贪吃。
悚悚:恐惧貌。
跄跄:舞貌。《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跄跄。”孔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跄跄然。”陆德明释文:“跄,七羊反,舞貌。”汉·扬雄《法言·问明》:“凤鸟跄跄,匪尧之庭。”李轨注:“跄跄者,步趾之威仪也。”
忆东门:典出《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李斯竭忠为秦,然而受到陷害,临刑之前,想到不能再与其子牵黄犬共出上蔡东门去追猎狡兔,便父子相对大哭。后遂用“忆东门“等喻悔意。
飞凫才把白牛移到红炉外面,忽然听到懒凳脚传来一声惊叫。飞凫回头的动作虽然没有怠慢,但是刍狗出手快得无痕迹。只见野鸡已经被关进笼中烘烤,可怜的馋鬼仿佛见了鬼一样。惊恐的眼里都是问号,在笼子里后悔地走来走去。
未时涧水三二寸
三人直入香枝宅,一地遗余马口柴。
虎尾熏成枣红色,野鸡急片菲力排。
蝶摊懒凳凭鹅项,屏蔽蜩羹遣蚁怀。
翻见飞凫炉顶落,俯看怒特馥中埋。
马口柴:明代宫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许,两端刻两口,以绳缚之,故称。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隆德等殿修建斋醮焚化之际用杨木长柴,宫中膳房用马口柴,内官关领则片柴也。”
片: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
菲力:指的是牛里脊肉(beeftenderloin)。在澳洲,这块肉被称为“眼菲力”,在法国和英国被称为filet和fillet,中文音译菲力。
懒凳:清·林苏门作扬州竹枝词《邗江三百吟》,在《懒凳十首》前有一段文字:“大门内两旁设凳,不曰凳,而曰懒凳者,恐下人过于勤劳而便于休息,亦门面光也。新、旧两城皆然。”鹅项懒凳,一种狭长的凳子。因其长似鹅颈且不轻易搬动,故称。《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懒凳上。”
蜩羹:蜩螗国事的省称。蜩螗:指蝉鸣声,这里指纷扰不宁。形容国事动荡不安。出自《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马瑞辰通释:“按诗意盖谓时人悲叹之声如蜩如螗之鸣,忧乱之心如沸羹之熟。”
蚁怀:犹蚁慕。宋·范仲淹《明堂赋》:“非常之祭,骏及者万国;莫大之孝,蚁怀者兆民。”《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后因用以比喻向往、归附的事物。
飞凫、韩蝶和野鸡直接走进香气满树枝的习氏宅,地上还有一些柴火。棍虎已经烤成了枣红色。野鸡急忙上前切了一片菲力排骨。韩蝶摊在懒凳上,靠着凳头想着心事,用屏风把眼前的情形隔开。飞凫降落在博山炉的顶上,低头一看,白牛被香雾笼罩。
未时涧水三一寸
乌乌彼岸渐成黧,恨恨盲龟怒裂堤。
脚下惊涛旋入罅,浪头飞舄硬撞泥。
凌空俱化应身相,落地穿过恶草畦。
遥见宅前红滟滟,翻闻雨里馥兮兮。
黧:黑里带黄的颜色。
罅:缝隙,裂缝。
飞舄:指仙履。典源同飞凫。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南朝·梁·何逊《望新月示同羁》:“的的与沙静,滟滟逐波轻。”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兮兮:后缀词,用于某些词之后,强调词所表达的情态。
乌黑的湖岸渐渐变成黑中带黄的颜色,愤怒的盲龟撕开了湖堤。脚下的波浪瞬间进入了缝隙中,浪头上飞凫的船狠狠地撞向湖底的淤泥。飞凫、野鸡和韩蝶在空中纷纷化为应身的样子,落地后穿过满地恶草的田块。远远看见习氏宅前面红水闪动,接着闻到了雨中的浓浓香气。
未时涧水三十寸
狂风等等何衰也,浊浪滔滔亦枉然。
但见飞凫飞片刻,翻看迸水迸旁边。
不过告解三条烛,既尔参知一滴禅。
白羽翩翩随雨矣,野鸡踖踖与荣焉。
飞凫:飞凫还是箭名。《初学记》卷二二引《太公六韬》注:“飞凫,矢名。”《六韬·虎韬·军用》:“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
告解: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信徒在神职人员面前忏悔自己的罪过,以求得天主宽恕,并得到神职人员的信仰辅导和生活道理。忏悔则是佛教术语。
三条烛:燃完三根蜡烛的时间。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敕赐及第》:“及小归公主文,韬玉准敕放及第,仍编入其年榜中。韬玉置书谢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条烛下,虽阻文闱;数仞墻边,幸同恩地。’”
既尔:已经。李清照《投綦崇礼启》:“尝药虽存,弱弟譍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
参知:参悟并确知。《孔子家语·本命解》:“﹝女子﹞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
一滴禅: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宋·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宋·唐庚《梦泉》:“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白羽:指箭。飞凫为箭时,赤茎白羽。
踖踖:恭敬而敏捷貌;惶惧不安貌;惭愧貌。《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孔颖达疏:“其当执爨灶之人,皆踖踖然敬慎於事而有容仪矣。”
与荣焉:犹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狂风之类怎么这么衰颓呢,滚滚的浊浪也没有用。只见飞凫飞了一会儿,奔腾的洪水往两边溅射。飞凫不过去教堂忏悔了三根蜡烛的时间,就已经参透了禅理。白色的箭随着雨翩翩飞行,惭愧的野鸡也感到荣幸之至。
未时涧水二九寸
漂田唯有救公饥,饥凤终于圣得知。
天际忽来龟堞浪,浪头盖过岸边樆。
凌空翻见飞凫影,迎面撞穿迸水皮。
横越野鸡搜别岛,却朝韩蝶掷绦丝。
漂田:水田。宋·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中户尚有千金藏,漂田种粳出穰穰。”
救公饥:方言。早稻的别称。清·方文《家人乏食萧尺木等饷米赋此谢之》:“晚臼忽舂云子白,故人先送救公饥。”原注:“江南谓早稻曰‘救公饥’。”
圣得知:谓迅速灵敏地知道。多用于诗词。唐·韩愈《盆池》:“泥盆浅小詎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宋·范成大《续长恨歌》:“无端却作尘间念,已被仙官圣得知。”
龟堞:指坚固的城墙。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拥龟堞而托殊方,凭爵堂而傲天子。”
樆:山梨。
迸水:奔腾的河水。南朝·梁·刘孝绰《答何记室诗》:“晨征凌迸水,暮宿犯颓风。”唐·骆宾王《晚渡黄河》:“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别岛:孤岛。不相连的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阜陵别岛。”薛综注:“水中之洲曰隯,音岛。”唐·刘禹锡《切云亭》:“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绦丝:杂色丝带。《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汉·郑玄注:“条读为绦,其樊及缨,皆以绦丝饰之。”
饥饿的野鸡终于知道水田里只有稻草。天边忽然冲来城墙高的波浪,浪头盖过了岸边的梨树。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飞凫的影子,迎面冲出洪水的表面,越过野鸡搜索孤岛,并向韩蝶抛下丝线。
前情回顾
习氏宅中,刍狗车裂棍虎。桃子岛上,野鸡和韩蝶陷入绝境。
ps:由于《杀旦》前28章的内容已经超过公号文章的字数限制,具体详情请直接查看第二条图文。
作者简介
欧丽玲,9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目前在中南大学攻读工科硕士。诗尊杜甫,以诗体小说为志。著有《青衣》等。
微窗诗社
目前唯一的七言诗体小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jbxx/2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