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山之僧妙悟

发布时间:2020-10-23 4:37:49   点击数:

妙悟是大鸣寺僧人。大鸣寺建在大鸣山,位于九江彭泽杨梓邓畈村,海拔在米左右,如果碰上晴朗无云的天气,站在主峰的望江石上可以看到长江犹如一条玉带,吸引了不少前来观景的游人。

大鸣寺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日本人之手。现在是刚修葺一新的庙宇,还有取名为“崇文阁”的竹子屋,但已不是建在原地,庙宇的原址在山的北面,现在建在南面的一个较开阔的平地上,而师父妙悟是当地人请来的。

他是安徽青山人,本在西风庙出家。这次有幸认识妙悟师父,才知他一生经历坎坷,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看破红尘的吧,于是想写写他。

他早年参加过新四军,打了三年仗,后来考取湖北医师。反右派时,被错划成右派,坐了7年牢,去时27岁,平反时已34岁。妻子也早已同他离婚,幸好还有儿子、女儿,现在都在国外。他曾当过很多年的医生,自己开的小诊所,据说医术还挺好。他说他现在只有一年元的军人补贴,其他啥都没有,还说现在出家不归阎王管,只归菩萨管。反正我们也不太懂的,只觉得他是在感叹命运对他的不公,因此才遁入空门。

不过他还真是一个才子,曾读过7年私塾,擅长写诗,他告诉我们,他是五月来大鸣山的,已经写了30多首,而且写诗速度快,一早晨可以写10多首,也有玩得好的诗友到庙里来看他,于是就写了很多的合诗。如《上大鸣山》:

吾今已上大鸣山,无限诗情结佛欢。

怪石嶙峋惊虎卧,奇峰起伏感龙盘。

苍松翠竹多绚丽,黄瓦红墙更壮观。

遥望长江飘玉带,登临始觉太虚宽。

觉得他的诗很有点灵气,他的诗还发表在《中国诗人新作》上,第页,那个名叫郑辉的就是妙悟师父,(据说他的诗还传到东南亚呢)。我抄录了一首:

《游庐山》

遥望奇峰隐现中,登临始觉树葱茏。

悬崖孰种忘忧草,绝壁谁栽遗兴松。

宫殿巍峨皆敬仰,车骑络绎互尊崇。

纷纷游客频浏览,赏景心情未必同。

读着他的诗,真的能感觉他的才华横溢,而且书法也有独到的功力。

自从来到大鸣山,妙悟就志力于大鸣山的开发,发掘出鸣山八景,还一一作诗记之。我向大师要了那八景的草稿,答应发到电脑里,先做下广告也不错哦。据说现在大鸣山正在申请省佛教协会的认定,大师说应该没问题,真希望他的愿望能实现。而我能做的也许只是给各位介绍一下他的八景美诗,加上我的解说,希望给大家留点印象,说不定下次你就会来此一游,我保证你不虚此游哦。

(一景)油盐罐

千百年来众口传,常言二罐产油盐。

僧家何事贪婪甚,供食还求欲买中。(油罐)

  这一景是最容易看到的奇景,就在上山的路边,边上有个凉亭,也是刚修葺的。其实就是两个天然的石头,形状像极了装油盐的罐子,据说一个装油,一个装盐。更奇的是那个装盐的罐子常年都是湿的,我们看时,左边的那个罐子还真的有点潮湿的,另一个则是非常干燥,你说奇不奇啊。边上的石头上还有古人的雕刻,是明朝的一个的翰林,当地人,名叫宗万奇书写的,但字已看不清了。

(二景)仙人石椅

仙人一去几经年,定是登游断俗缘。

料想如今天上住,空留宝座在人间。

这二景紧靠着凉亭,不是听妙悟大师的解说,我还真没注意到呢。回来路上仔细一看,还真的觉得那几个立着的石头像极了太师椅的椅背,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来凉亭之下是万丈深渊,但有了这些太师椅,我们就可以很悠闲眺望山下之景。从这里可以望见来时的路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初冬的风景也很宜人,只觉得是黄叶,红叶,绿叶组成了一个三色的世界,真感觉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画家。

如果你登上大鸣山,我劝你最先去喝口龙井泉哦,那就是接下来的一景。

(三景)龙井泉

两眼清泉尺来深,供君饮用万千人。

话来更有惊奇处,久旱无忧雨不增。

所有美景中,算这里最神奇。

(四景)崖壁题词

四壁题词不可移,龙飞凤舞走熊罴。

阿谁健笔临岩写,道是当年宗万奇。

这一景最难看到,是大师带着我们去的,他爬起山来比我们快多了。以前来时这里是成片的竹林,现在被开发出来了。路很陡,我第一个爬上去,然后一个个的拉上去。只见刀削的悬崖峭壁上,正中刻着“龙溪之源”四个遒劲的大字,虽然经过漫长岁月风霜的洗礼,但题词的丰姿依旧不减当年。右边刻着“大明嘉庆……”,左边是“宗万奇书”,就是前面说的那个翰林,只是奇怪那样高的石壁,是怎么样爬上去雕刻的啊。

大师解释说:‘这里就是山下那条河的发源地,不过水不是明着流的,是从山里悄悄的流的。我们看时,还真的见那“龙溪”二字还是潮湿的,仿佛那里就有水从山肚里流到山下的。

(五景)望江亭

大鸣山顶望江亭,无数风帆似鸦群。

王母朝朝涴玉带,漂流万里系川申。

这里是大鸣山的最高峰,站在突出的悬崖上,可以看见长江如玉带蜿蜒。不过现在还没有望江亭,应该叫望江石才对。登上那里,真的觉得有“登鸣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仿佛自己羽化登仙,一切的名利烦恼皆抛在九霄云外了。

(望江石很高,有点吓人)

以前登上这里,经常可以看见缥缈的长江,现在环境的变化,需要晴朗无云的天气,才能一见它的风采。不过登上这里,眺望远处的青山,田野,房屋,自是一番别样的情趣。

其他三景,我不知具体位置在那里,所以就看看大师描写它们的诗吧,也许能够从里面找到一点端倪。

(六景)蟒蛇出洞

蟒蛇出洞使人惊,遥望逶迤娱认真。

近看抚摸鳞甲在,恐龙化石是前生。

(七景)狮子口

精神抖擞一雄狮,张口何为使我思。

想是欲吞星和月,摄心稳坐到何时。

(八景)双龟栖日

双龟栖日似修禅,风雨严寒总自然。

养的饮光延岁月,故叫此物寿千年。

我们见过那个当地人叫鲤鱼背的,现在想来像极了蟒龙出洞,就在望江石的下面,整个的山顶都似一个长龙似的石头,很陡。我是被学生拉着才爬上去的,几乎是像刀剑一样的直立着,根本无法知道自己的脚应该放在哪里。于是我们就像骑马一样的慢慢往前挪,花了好久才到达终点。

爬上去才能感觉像鲤鱼背)

这里是天然冒险的地方,也有很多古人的石刻,不过只有爬过鲤鱼背,才有缘看到哦,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至于狮子口,估计应该是那个很深的小洞,小孩能走进去,从另一边出来,但我却没那样的福气。至于双龟栖日的石头,估计像的就很多啦,我们到是见着一个单龟栖日的,像极了一个伸出头到处探景的乌龟,同行的都称妙极。

好了,八景已经讲完,妙悟大师的故事也该结尾了。他现在依旧是在山上过他的逍遥日子,自己种菜,还种茶树,桔子树。生活来源是自己的那每年当兵补助,还有儿女的几千元,其次,他还依旧有时下山给人看病,也有点小费,生活算是衣食无忧。真的希望他能完成自己的宿愿,希望大鸣山能开发成旅游景点,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代高僧。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jbxx/217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