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基本信息 >> 庐山水泉文化---珍珠泉
珍珠泉,在万杉寺右后山脚下,经寺僧雕有龙头的小石槽出龙口,下注入“三分池”石上,水跳跃成水泡如珠,因名为珍珠泉。“三分池”亦名为散珠池,池上原来的滴翠亭亦名散珠亭。南宋状元张孝祥游庐山,憩万杉寺,上散珠亭,见其状,题诗曰:“老干参天一万株,庐山佳处着浮图。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清初南康知府薛所习书“珍珠泉”三字,斫于“三分池”石上。府、山、县志均有记载。
以珍珠命名的泉,全国不知有多少。万杉寺的珍珠泉“出自山椒”。山椒者,山巅也,泉从庆云峰、鹤鸣峰岩缝中渗出,聚而成流,当地百姓上山樵采,渴而饮之,清热解渴,驱散疲劳。大超和尚 《五灯会元》称为“庆云和尚”,《五灯会元》和《天圣广元录》均有其语录传世。北宋景德二年(公元年),大超和尚来庐山住持庆云院,于旧基建寺,依山植杉万株。据陈舜俞《庐山记》载:“有为之言于朝者,乃赐钱建院,仍赐土田、佛像、供器。”由此,仁宗为彰大超恪守戒律、弘法有功、为民植杉,于天圣二年(公元年)特赐万杉寺名。万杉寺亦因此而受四十二年皇恩雨露,寺院誉满海内,朝中士大夫多数以诗相赠之。是寺院之首兴禅师。戒僧大超深知唐代陆羽论煎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之说,设法将泉引至寺旁。于是发动众僧从鼓寺岩凿石成溪数里,将山泉引入“三分池”,供佛、法、僧用。从此,寺、佛、僧、泉四位一体,寺兴泉流,寺毁泉止,僧至泉流,僧去泉已。
历代文人雅士来寺观赏,题诗作记,为珍珠泉留下了千秋不朽的诗文。北宋苏辙题万杉寺诗为:“万本青杉一手栽,满堂金气自天来。涓涓石溜供厨汲,壁壁山屏绕寺开……”。到了南宋,虽经金兵侵扰,但还没有大的破坏,朱熹诗云:“行寻庆云寺,想象昭陵时,门前松径深,屋后杉色奇,……当年雨露恩,千载有余滋,匠石不敢睨,孤标俨相持……”。
元军南下,南宋灭亡,经过多年的兵荒马乱,珍珠泉和寺、僧、佛一样,难逃厄运。洪武四年,僧德昭重建万杉寺,第一件事就是疏通珍珠泉引水槽,恢复“龙头流水到铁锅”,以供寺里的建筑、生活用水。至200余年后的万历年间,虽无兵燹,但因无名僧住持,管理不善,年久失修,衰败至极。明刘廷诰笔下对寺、僧、泉的凄凉和失望:“石龙已随荒草漫,寺门犹映夕阳斜,无人指点昭陵迹,空对飞泉想玉霞。”
明万历、崇祯间,紫柏尊者与其徒相继修葺,珍珠泉又汩汩地流至铁锅供佛僧享用。太平军占领星子,打富豪,焚寺庙,万杉寺也在劫难逃,“焚荡后,龙首不出水矣”。
新中国成立后,万杉寺成为东牯山林场的一个分场。1958年,大办钢铁,杉林尽毁,珍珠泉泉质下降。后林场撤走,留下一片荒基,珍珠泉断流。
如今的寺院虽重建规模,珍珠泉也日夜流淌供僧民日用。然“石龙依然荒草没,珠泉不复旧时观。”
倦客日倦于人事,常寄迹林泉,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汲泉读书,以乐其志,不必曰,吾谁与归。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偏方方法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