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会议观察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2-7-11 20:48:05   点击数:

图/与会人员合影拍摄:刘灼

图/会议日程

遗产档案记录与遗产认知

郑宇

PHDstudentofCarletonUniversity,卡尔顿大学博士生

郑宇就遗产档案记录与遗产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他认为研究是保护的基础,而档案资料则是研究的保障。由此出发,他介绍了建筑遗产档案记录工作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档案记录技术的情况。并提出了档案记录是否需要带有主观认识、二维图像是否应该被三维数据代替等两个思考问题。

在讨论环节,吕舟教授结合郑宇的发言,提出“我们应如何适应现代采集信息变化的过程”这一问题。与会专家还讨论了档案记录与阐释的关系、手工测绘过程对建筑学教育的意义、时间维度如何体现在档案记录中、基于工程实践的档案记录如何发展等问题。

新中国初期文物建筑保护理念的实践探索——从两个保护工程谈起

高天

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天在报告中,通过对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和山西南禅寺大殿修缮这两项保护工程设计和实施情况的回顾,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发展,讨论了“恢复原状或保存现状”到“不改变文物原状”表述的变化过程。尽管目前对于“中国文物建筑保护原则”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文物保护法》中“不改变文物原状”是最基本的一条原则。高天从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的两个设计方案出发,解读了“恢复原状或保存现状”这一保护原则的发源、发展情况;又在对南禅寺大殿保护修缮工程历程的分析中,回顾了以“全面恢复原状”作为主要目标的保护修缮做法。

其后的讨论环节,各位嘉宾讨论了“原状”的含义、对“中国特色”表述的理解、复原工程专家论证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的问题。

修复与整修

——河北长城保护理念与对策

赵仓群

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

赵仓群在演讲中介绍了河北省内长城多年来的保护工作。河北长城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年代跨度大、建筑形式多、地位价值高。因此,长城保护工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都很重要。他介绍了长城保护项目的五种基本类型,以及长城保护工程完成情况参差不齐的现象。他还对《中国长城保护报告》和《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的保护理念做出了一些分析解读,强调不论是修复,还是整修,都要做好干预“度”的把控。并结合实际提出,扩大社会共识、加强维修效果研判、探索多样化展示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等对策。

在讨论环节,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黎冬青所长回顾了北京地区的长城保护工作,认为北京与河北两地的保护工作具有相似性,近两年有关长城保护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她分享了自己参与长城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是如何把握修缮的程度。赵仓群对此进行了回应,同时介绍了保护过程中有关避雷、舆情处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年首尔崇礼门(南大门)和石窟庵修缮中保护原则的转变

李贞娥

汉阳大学EricaCampus兼任教授

报告通过剖析、比较首尔崇礼门(南大门)和庆州石窟庵两处遗产的保护工程,介绍了韩国建筑文化财保护原则由调整期(年~年)到建立发展期(年~年代中期)的转变情况,探讨了韩国保护术语中“原状”、“原形”、“复原”含义的变化。

首尔南大门于年进行了落架大修,工程基本遵从“保存现状形式”的原则,使用了“复旧原状”的术语。其中“原状”指本次修缮之前的建筑形式,“复原”是指组装工程指构件安装。庆州石窟庵年的保护工程在“保持现状形式”的基础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242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