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九江一老师到修水游玩后写下

发布时间:2018-6-11 15:37:11   点击数:

点击修水红人看资讯

  本篇记叙的是今年五一假期与朋友前往修水县的见闻。按照历史的时序展开,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现实等数篇,其目的是以纵向的角度立体展现修水的风貌。

  修水是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县,也是九江辖区内人口最多的县。后者存疑,在前一篇游记中提到过,都昌教育局的朋友拿出数据说明,还是他们那儿人最多。

  以前,九江市人很少有去过修水的。从地理上来看,地处赣西北山区的修水太偏僻了,靠近湖南那边的乡镇距离九江市区有多公里(据说最远为公里)。与之相比,上海到南京还不到公里。

中国地图上的修水县(红色区域,黄色为九江地区)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如果从相邻省份的地图来看,在江西、湖南、湖边三省交界处,由三个省会城市组成的三角形中,修水处在正中心,地理位置仿佛极为便利。

  当然不是,修水就是个崇山峻岭之处,在没有通高速的年代,家住九江市的修水人回家乡比出省还麻烦。

  处在这种地方的,修水县头上顶着很多帽子:这里是古代的文脉之地,出了两百多个进士;这里的名门显赫,一家三代四人被编入辞海;这里是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匪患不断;这里是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的地方,几位元帅在此干过革命;这里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永远不摘掉;这里有最好的空气质量,是山清水秀的宜居之地。

  这堆帽子有些光彩耀人,有些却不那么体面,其实它们却并无矛盾之处。探究修水,只有走近欣赏。

修水县的位置(红色部分)图片来源于谷歌地图

  修水是纯粹的山区,行驶在靠近省界的高速路上,汽车在一个个隧洞中穿行,几十公里没有一个出口,四下除了郁郁葱葱的山林,房屋和田地都少见。

  天气预报五一这一天九江地区多云。当我们顺着通畅高速公路到达修水县城时,天上已是浓云密布,过了县城驶向下个目的地时,雨滴就砸下来了,没多久却又是蓝天白云,然后接着大雨。期间打电话回九江问情况,那边依然多云天气。

  修水距离九江太远了,天气预报自然不准,而山区气候才是产生这种变幻无常天气的最重要的原因。

雨中入修水

  这种时晴时雨的天气,在我们到达双井村时达表现得淋漓尽致。刚下车还是阴天,没过多久雨水就滴滴答答地下来,开始不以为意,几分钟后却变成了瓢泼大雨,能见度不足十米。

  这就是修水,隐藏在崇山峻岭中,在农耕时代,生存条件挺糟糕的。

  杭口镇双井村,距离修水县城十几公里,在年初,双井跻身江西省十大文化古镇(村)之列。

  如果你认为这里有什么古色古香的老宅院,那绝对会大失所望。以我的观察,双井没有一栋房子有百年以上历史,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内地小镇。

双井村民宅长辈遗像挂于正厅

  若真是这么无趣,我们也就不会来了。

  文化古村的比拼不仅仅是靠老房子,若祭出老祖宗来,双井村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朝一村一姓四十八进士,这就是双井。在宋代,村里的黄姓氏族出了四十八个进士,其中两名官至尚书。记得以前去过的有些景点,号称自己是进士村,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两个。双井村的自称“光耀华夏”,还真不是大话,谁敢跳起来比比?

双井村的候车亭

  宋朝的六百多年间,平均十几年就出一个进士,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会不会有互相提携,甚至营私舞弊的行为?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宋代,江西省的文化教育水平傲视全国,不仅仅出了王安石、欧阳修等文化巨擎,以朱熹(祖籍婺源,宋代时非江西属地)在庐山脚下开办的白鹿书院为代表,高等学府的级别也是历史之最。

  当然,咱们别只是说好的,过度发达的教育就可能变成产业化。记得曾经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宋代的江西神童特别多,这绝非是江西人有多么聪明,而是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神童与进士培训体系。至于最终的效果,记得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么?

  双井村在宋代以后没再出过进士,是不是反证了是靠着这套体系而屡屡金榜题名呢?我的历史考据能力不足,不能妄加评判。

  如果这儿仅仅是出了四十八个书呆子或者烂官僚,也没什么太值得瞻仰的。双井村更拿得出手的是这里出了青史留名的文豪,而且,他当年也是举世公认的神童。

  这位神童的就是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庭坚,江西省修水县双进村人,从师于苏轼,因其文名卓越,与苏轼并称为“苏黄”。黄庭坚是宗师级的人物,为文学史上“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除了诗文,他还是宋代书法的最高水平的代表者,位列书法史中的“宋四家”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与书法双双达到顶峰级的,也真的只有苏黄二人。

黄庭坚草书作品

  若说起为官人品,他屡屡遭贬,最后可怜巴巴客死他乡。要知道文人为官顺风顺水绝对不上档次,越倒霉越有风骨。

  如果再说个人私德,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图”中居然还有他,是为“涤亲溺器”,简单的说,不管为人子为高管,每天都要给有洁癖的母亲洗尿盆子。

  “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这是苏东坡对他的评价。

  简直就是个圣人,令我噤若寒蝉。

游客在瞻仰黄庭坚石像   

  近千年的风霜过去,山清水秀的双井村中,四十八位进士的宅邸已不知在何方。现在所谓黄庭坚的故居,其实就是个钢筋水泥的纪念馆,里面是对黄氏家族和黄庭坚的介绍。馆并不大,却为青山所环抱,面向着一大片茶园,远处就是静静流淌的修水河。

深受游人喜爱的黄庭坚纪念馆   

  如果说双井村还有过去的残留,或许就是黄庭坚墓了。黄庭坚逝于广西,后由家人扶柩返乡,葬于双井。因此,虽不知墓中的尸骨是否度过了文革劫难,但墓地一定是真的。

  清明过了不太久,坟头上纸花甚多。

  一个地方只要有名人,是否真有旧物并不重要,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的也在于此,注重的是非物化的精神上的传承。人们来此凭吊、思念,哪怕只是凭空,也并无太大影响。

黄庭坚墓

  纪念馆旁有个书院(见题图),据传是黄庭坚当年读书的地方。这么说来这高峰书院就相当于现在名闻全国的黄冈中学了。

  其实,现在这所谓的书院就是双井村小学,应当是为了旅游而改名的,里面专门设立了两个房间,镌刻着四十八位进士的事迹。

  不过,这小学校却有些特别的味道,没有一年级、二年级的说法,而是……下面这个教室的牌子上面写的是个“叔”字,请问它相当于几年级呢?

高峰书院的年级标志

  学校很小,每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室,加起来不到个学生。经历了全面并校的年代,这所小学还能被保留,实属不易。在中小学教育已经毫无特色的时代,能有这种古色古香的小学校真令人感到欣喜。在这里读过书的孩子应当很骄傲,不在于这个村子出过四十八位进士,而在于这是个敬重知识的地方。

书院膳堂

  虽然没有旧物,游客也不多,但这儿有种平和,融合着对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双井村环境甚好,溪水湍流而过,村前田园广阔,平静安详的气氛与那种文化氛围相互烘托。

  在这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尊师重教的国家,你培养孩子努力读书,首先当然希望“学而优则仕”,但也会梦想孩子能成为屈原、杜甫、苏黄这样的永世让人尊重的文人。两千年来,咱们百姓心中地位最高的既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天尊菩萨,而是有着铮铮铁骨、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这才是中华民族骨头里的文化基因。

黄庭坚手书“双井”

  比起苏轼,黄庭坚的诗词流传并不广,下面摘录一首: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么老道的文笔,如此参透世间的领悟,是黄庭坚七岁时写的。各位,知道什么是神童了?天才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我们这些凡人感到绝望。

  因为出了这种不世天才,还有四十八位同族进士,因此我将修水的双井村称为“赣北文脉”。

  这文脉,在几百年后继续流传,又培育出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有关近代的修水,是下一篇的内容了。

  浔游记之修水游记的第一篇结束,如果喜欢,敬请转发。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94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