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尧帝长子

发布时间:2017-10-9 11:13:51   点击数:

(一)长子人称自己叫“俄”的缘由

在外上学或工作的长子县人,问其故里何方,无论男女皆常用一谜语答曰:大儿子是也。如果你一时迷惑不解,他会告你:“俄家是长子的。”这“大儿子”即“长子”,意即他的老家是长子县的。及至后来才知晓,此“长子”非一般百姓之长子,乃华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尧之长子是也。长子人称自己叫“俄”,也就是我的意思,俄家、俄姐、俄爸等等是长子人常用的地标性的口语。尽管说长子人讲“俄”的来历有与羊头山有关的其它神话传说为证,但我想说的是,就现代普通话对于有关“我”字旁的字几乎都读“e”而感到惊诧,比如:

“饿”“哦”“鹅”“蛾”“俄”“峨”“娥”“锇”“莪”等等,如果这些汉字从结构上说都是形声字的话,读“E”的这些字的声旁则都是“我”,则说明以“我”作声旁的“我”无疑该读作“e”才对。生活于上古时代的先民们是否也是一口一个“俄”地称乎自己而面对唐尧同样也是一口一个“俄”的教化的呢?或者说黄帝时代的苍颉在造字之初已把这样的发音教给了生活于长子地界更早的先民而延续至今?但无论如何,在今天看来古老和原始的长子土话都为“我”字的发音作了新的注脚。或许丹朱本人就是一口一个“俄爸”长“俄爸”短地来到了这个后来被称作长子的地方。

(二)长子城的诞生

要说尧之长子,必须先来了解一下尧。尧为传说中的我国黄河流域陶唐氏族部落的首领,有限文献留下的只言片语是这样说的: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五帝之一。尧生于丹陵,养在伊侯之国的母亲家。后来迁往到祁地,所以称尧又为伊祁氏,以伊祁为姓。尧的父亲帝喾高辛氏,名俊,又名蛴极。帝喾在位七十年后,传位于儿子挚。尧十三岁便开始辅佐挚。十八岁时,尧代挚成为天子,建都于平阳。更多的内容则属于传说,史学上属于断代史工程研究的上古传说时代,人类学上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也有人据史料云陶唐始封于河北逐鹿、怀来一带,担任部落首领后,便统领他的部落,徙步山西境内。此论属史学范畴的内容,在此不作争论。尧帝以“仁爱”著称。那是距今年前的故事了。在那时人们的主要生活应该是种五谷,造房舍,牧羊放牛,采集果类间或治洪水,驱猛兽,集体劳动同甘共苦。史书上记载的尧是这样的: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九族既睦,便章百姓,合和万国。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于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人民都倾心于帝尧,认为接近他犹如太阳一般温暖人心,仰望他犹如云霞一般俯润大地。帝尧一生德高望重,富有而不骄横,尊贵而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的衣裳,朱红的车子驾着白马;他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尧在位时,天下洪水泛滥。滔天洪水,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先是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后是鲧之子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大禹力劈三峡,疏通龙门,洪水得以畅通无阻,水患遂定。帝尧之时,除了天灾也一样有人祸,三苗部落也乘机发生暴乱。帝尧亲自率领四岳十二牧,数败三苗于丹水,平定了暴乱。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他的帝位,便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有人说:“您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您的位置很合适。”尧帝长子终于出场了,然而这次出场实在算不上精彩。尧的子女有多少历史上没有记载,有名有姓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作为尧的试验工具嫁给了舜帝,也算运气不错;剩下来的儿子就数丹朱最为有名了,但是却背了不太好的名声!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与人争执。”其他的儿子没有再被人提及,也许丹朱已算出类拔萃之徒了吧。或许尧帝为了开创著名的帝位禅让制而宁可让丹朱背上有其父而无其子的恶名也未可知。接下来应细细述说一下长子丹朱了。我们就从传说中的长子朱说起,因封于丹水,史称丹朱。既然是长子,说明尧还有其他的儿子,但却都不太知名,唯有丹朱的故事流传至今。近来当地乃至山西的学者考证,长子县就应是尧王的故里。尧的家乡就在长子,大的证据主要有当地有关尧的传说和地名非常之多堪称各地之冠,其中山名有庆云山、潜山、丹朱岭、石棺岭、三嵕山;水名有尧水、陶水、丹水、雍水、岚(滥)水、绛水;村落名有陶唐村、西尧村、尧南村、尧神沟村、城阳村;沟谷名有老尧沟、尧长沟;古建筑名有尧庙、三圣庙、灵应侯庙、三嵕庙;还有丹朱城、熨斗台等等。二来民俗传统中,从古至今,在这里形成了“长子不出门”的民间习俗,就是当孩子们大成人后分居时,长子要住正房堂房或老屋,次子、三子、四子等,住东、西屋或偏房。孩子多养活不了需要送人给别人为儿时,长子不能离开家,要送人只能从老大以下选择。首先长子是家中除父母外随时可以为家中承担责任的人,再者古语云长兄如父也体现了长子在家中的地位。这条规矩,据说与尧王将大儿子丹朱封到老家长子这种做法相关,是代代传承的尧王家风,此习俗至今未变。长子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又有漳河灌溉。在曾经被炎帝部落发现的这块风水宝地上,勤劳的陶唐氏族一定是在先辈炎帝族的训导下守在这里开荒垦地,饲养六畜,使这块宝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丹朱不肖,尧才将帝位传于舜;也有的说丹朱沉缅于围棋,不务正业,尧才未传位于长子;但还有的说丹朱曾驱猛兽、治洪水都很能干,但尧以为当领头人不光自己肯卖力气,还得会安排,会筹划,会找挥大家,丹朱没有这个本领,所以未能继位。说丹朱是“封”到长子,但民间传说却是“迫害”。在长子就流传一个“丹朱送宝”的故事。尧让贤于舜,对丹朱震动很大,丹朱一改其任性贪玩的不良行为,又主动率兵平定三苗之乱,威信越来越高,对舜王位的继承当然产生了一定威胁。掌神权的大官们趁尧王外出巡视之时,在议事厅招见丹朱和他两个弟弟——仲烈和季雷,传达“天意”说:为解丹地民危,着尔三人前往,先至发鸠山者执王命,后至者为平民。并抽签取道,让丹朱带一头猪,仲烈带一匹马,季雷带一匹骡,丹朱明白是这帮人定下诡计,阴险挑拨他们兄弟相互残杀,但想到家乡丹地百姓有难,应去解救,带猪虽不能助行,但可发展畜牧业,何乐而不为。仲烈骑一匹青鬃快马,先到了发鸠山,但不小心被山上的酸枣丛把衣裤挂了个稀巴烂,不敢出来面对百姓,只好发恨咒骂让酸枣绝种,至今,发鸠山上不长酸枣树。季雷乘骡刚赶到发鸠山下,想不到骡子在关健时刻生驹误了行程,急得季雷大骂,使骡子至今不生小驹。只有丹朱赶着猪,背着谷种,历尽千辛,终于到了发鸠山顶,按“天意”成了丹地的君主,就是酋长。不管“封”也好,迫害也罢,丹朱毕竟还是回到了家乡故里。带领百姓兴修河道,开垦农田,兴旺发达之后,改治所岳阳为长子。长子城诞生了。

现在的长子县城古时也为丹朱所建,初称东岳阳,相对于原址此长子城称为新城;而岳阳之长子城也恢复成了原名岳阳,现在是一个行政村。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长子城都会首先看到北高庙的古塔,这座建筑早已成为长子城的地标性建筑。近处看则是一座高土丘,因形似熨斗,故称熨斗台。说是丹朱建了新的长子城后修筑,并且,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和称赞。尧王听说后,就来到长子视察,当他登上熨斗台一观,果然气势非凡,天下少有,于是便封这里为“天下第一景”。因后来在台顶建了炎帝庙,故俗称北高庙。但为何要在这里建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台呢?长子城周边地势平坦,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来讲是个好地方,但对于防止洪水猛兽或敌人侵害却非常不利,因此这样一个高台无疑可起到了望哨或避护所的作用。由于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上党战役解放长子县的第一枪也就是在这里打响的,解放后还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如今这里青松如伴,柏树如翠,还有一方草坪,年年百花齐放,绿草如茵。据说这里由于风景优美还为吕洞宾所看中,竟舍弃了庐山仙人洞府,将这里作了自己的道场。清代长子知县王巨源《熨斗台留别诗》赞云:“寄语后来凭眺者,此邦自古是尧民。”清代长子名士冯士翘更是有诗云:“城西一带近平阳,祠庙多追古帝王。草笠布衫群拜手,遗风犹见旧陶唐。”描绘人类理想社会的著名词汇“陶唐遗风”也伴随着这首诗歌隆重登场了。多年前,“长子城”得名;多年前,周太史辛甲封于此;多年前,秦始皇始置长子县;多年前,长子又作为西燕国都。数千年来,“长子”一名,始终未变,代代相承,沿用至今。这不仅说明了人民对长子丹朱的永久纪念,更说明长子人民对圣君尧王的千秋追思和万古景仰。这里还是百家姓鲍、樊、包、尚、连五大姓氏源出地。年9月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如果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作为地处上古文化发祥地的长子县其文明又何止年。在离北高庙不远的另一座庙宇称为“崔府君庙”,这是仅属于长子的另一座独特的古庙。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虎见县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自杀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城内。据说,现在发鸠山上的“李能伏虎处”、“拴虎石”和“黑虎庙”等就均与当年崔珏的断虎伤人案有关。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一百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曾担任过潞州别驾的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护国侍应侯”。从此以后直至明清,在晋东南上党、泽州(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这种在其它地方见不到的庙宇。今人多不知这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殊不知这个“崔府君”不但与长子县而且与发鸠山都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

  

来到长子不能错过美食“炒饼猪头肉”,更有幸的话再泯两口“丹粮醇”,是一种本地出产的曲酒。民间流传:“上党炒饼数长子”,炒饼是长子县具有独特风味的传统名食,色鲜、质软、清香、味美,口感极好,一经品尝,余味难忘。采用白面烙饼成丝、水渚粉条、猪肉丝、植物油为主料,配之精盐、酱油、葱丝、蒜苗、米醋和鸡汤等佐料,用炒瓢在旺火上翻炒而成,是本地人用来招待宾客的主食之一。长子县有数百家制作猪头肉的,最出名的应属焦家“猪头肉”。年9月在“上党名吃”比赛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年被省烹协授予“山西名吃”称号。如果在炒饼中吃到青椒丝,请你细细品尝。这可是长子的又一宝贝。长子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的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特产。年,盛产青椒的长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传统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县,是上党地区的米粮川。地处上党盆地西南边缘的长子县,东望太行西枕太岳。西部高山耸峙东部地平水浅,发鸠山、丹朱岭、尧庙山、羊头山、慈林山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半圆结构,整体属太岳山系。浊漳河、岚河、丹河、雍河、陶清河等五条主要河流纵横境内。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日照充足。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5万,是长治市辖县中人口最大的一个县。县境历代居民主要是汉族也有回族等少数民族。现辖7镇5乡2个办事处,个行政村。古风浩荡,吹皱了丹朱大地,留下了这么多褶折和这么美的灵山秀水。自县城驱车,沿宽衢平坦的长临公路西行,原野碧绿,阡陌纵横,一派田园风光全县沃野平畴,阡陌纵横,耕地总面积68万多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68%,其中水浇地面积近3万亩,旱地面积为66万亩,林地总面积27万多亩,是上党地区的米粮川。环顾北方各地,上党盆地无疑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长子县地处这个盆地西侧,曾经为上党郡治,曾经为晋东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也较多,稳定的农业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应该是西晋慕容永建都长子的两个基本原因。稳定的农业漳河流贯上党盆地,滋润着这里的土地,特别强调“其谷宜黍稷”,这和今天上党地区仍然适合种植这两种农作物是一致的。而且羊头山的谷子直到明代还是作为校正度量衡和音律的标准,说明上党的小米是天下最好的。还有一种古称“粔黍”的粮食作物,《山西通志》说:“出长子县羊头山,其色至乌,其形圆重,累百满尺,可以累律,非其地则不验。《汉律历志》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之为尺,以定黄种。明嘉靖间采之,定乐律。”这个说法显然出自明·朱载育《乐律全书》,但“粔黍”不是小米,而是黑皮黄米的黍子,性粘,长子人在年、节之际多用来做一种称为“黄蒸”的食品(与玉米面参合,包红豆馅,成椭圆略长状,蒸熟食用)。其他的农作物除水稻以外,适合北方种植的农作物在这里都有大面积的种植。这里一直是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在慕容称帝的时期,这里仍然是北方生产粮食的重要地区。这里还有大量土产。木材、药材、冶金、丝织品、文化用品,应有尽有。鲍店药材大会,应城铜乐器。特别应该提到的是,长子县的铜器是全国最有名的,至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是最好的。自古以来就有“千里荫城,万里应城”之说,是说其铁器和铜器能够销售到千里、万里以外的全国各地。但光有丰富的物产,没有人是不行的。人是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不但是生产力,也是兵源。从几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上推测,长子县的人口历来应该是高踞晋东南各县的首位,而且在大动乱和大瘟疫之后,在各地人口迅速下降的历史时期,长子县人口的波动率也是比较小的。稳定的人口决定了稳定的赋税和稳定的兵源。在古代,尤其是战争期间,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整体实力,主要还是人口的多少,人口是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先决条件。所以,人口数量无疑是综合国力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在那个时代,也可以说众多的人口是综合国力最有说服力的表现:而且人口问题不只是涉及经济一方面的问题,其关乎政治和社会心理的稳定尤其不可忽视,因此,慕容永才建都长子,让长子也过了一把国都瘾。对于一个农业县来讲多数人当然都在农村生活。平原上村名的特点,由于缺乏山岭作参照物,以方向、前后和大小来区分的成双成对的村特别多,如:东郭、西郭;前辛、后辛;大京、小京;东何、西何;近两年,长子出现了一个最新的村名,这便是慕容村。说来话长,这慕容村原来叫墓下村、慕学村。改过数次村名的村民们总觉着不吉利,但这却是叫了上千年的村名啊,它有它的来历。这是一帮由守墓人的后人所组成的村落,而且是一位皇帝的陵墓。这就是上文所提及的西燕国主。千年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公元年肇建、年覆灭仅存9年的西燕,地居天下战略要地,形势险固、士民善战,马肥粮足。尽管山西、河北、河南有许多大都会可供选择,但当时的北方群雄割据,大都会是争夺的焦点,重要的都城及周边的农业生产都已遭受极大的破坏。所以,慕容永选择了比较偏僻的小城作为立国的都城。闻原先为避内祸投奔苻坚的慕容垂已在中山(今河北定州)称帝,建立后燕政权,于是建立了以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为都,以太行山上党高地为中心的西燕政权本文中已多次提及发鸠山了,这座著名的山。丹朱时期,县境西部的发鸠山可能已因“精卫填海”的故事而传颂天下,闻名遐迩,至今山上灵湫庙、灵应候庙以及九幺十八洞的历史遗存仍可见到。而数千年之后的《山海经》才根据传说这样记述精卫的传奇故事: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是炎亮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滋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当年的发鸠山,现在还叫发鸠山。发鸠山又名发苞山、鹿谷山,位于长子县西侧,总面积90平方公里,距县城25公里,属太岳山山系。从现在的长子城向西走50余里就会碰上它。发鸠山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象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发鸠山全部在长子境内,东与上党盆地接壤,西与太岳山脉霍山相连,峰峦叠起,一望无际,逶迤数百里,景致奇特秀丽:春风融融,山花争奇斗艳;夏季高寒,清凉宜人;秋风凉爽,红枫似火;冬雪皑皑,漫山松柏苍翠。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当地人称为老方山,海拔1647米,山势矗立、婉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中国远古神话中以“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最为有名,也最为感人,其中尤以“精卫填海”极具感染力。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这发鸠山还有着另一个别名和美丽的传说。上古时共工和颛项争夺帝位,共工发怒后头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断绝,天倾西北,地满东南。这“不周山”就是发鸠山。峰峦叠起怪石峥嵘,云涛雾海,景色奇持,峰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这里修筑庙宇,庙宇则做“灵应候庙”主峰稍南有一无风台,这里任何时候都无一丝一缕的风息。偏南,依岩筑室,为寺僧禅室称“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气冉冉。发鸠山东山脚下有清泉是浊漳河主要源头古时源头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传说是神农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建。庙宇宏大,造型别致,庙的周围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璃璃景、四星池等建筑。发鸠山脚下有一景观称“浊源泻碧”河水从山脚下流出,一片碧绿,湍流直泻,西流东往。当游入夜宿灵湫庙,静夜时能听到山下汩汩泉水的响声妙不可言。发鸠山的庙宇多与精卫鸟有关,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为浩大。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97年香港回归时,中央电视台的庆祝晚会便有大型舞蹈“精卫填海”,在现代灯光和技术的烘托下,精卫鸟儿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飞舞着、鸣叫着,其声悲泣昂扬,给国人以警醒激励、扬眉吐气之气概。

古时,长子县的“八景”名胜之中即有“漳源泻碧”一景,发鸠山的沟谷间均有水泉流出,汇合集成较大溪流,其东麓为浊漳河源头,南麓为丹河源头。《淮南子》:“发苞之山,丹水出其阳,漳河出其阴。”漳河,流入海河,是上党母亲河,亦是尧王故里长子的母亲河。

发源于发鸠山下的漳河,是一个时代的标记,她在时时提醒这里的人们,是帝尧继承和发展了炎帝的事业(农业生产和陶业),这里是帝尧出生和初期活动过的地方,他的伟大事业和无量功德,是从这里开始的。长子本地人说到浊漳水的时候,一般只称“漳河”,就是说浊漳河原本就只称为“漳水”,后来以其与另一条河流汇合,遂分两条支流为一清一浊,合流后,又总称为“漳水”。比漳河更古老的应该是化石了吧。长子树化石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子县南陈乡壑则、东峪、西峪、南苏村、高家村、谢村、西沟、团城、南陈村及张店乡的南陈村,总面积为公顷。现出露树化石90余株,未出露树化石正街探测,其中最粗直径为1.24米,是北京中山公园存放化石树的4倍,最细的直径为0.35米,树身最长的14米。中国考古研究所对该树化石群进行了勘探、测量、分析、化验。从树化石生产地质层位及其地质构造推断,该树化石形成于2.5亿年前的晚二叠系,属新生代第三纪范畴,和北京长城树化石展览馆展出的树化石有相同的历史,属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种,世界罕见。分布集中,数量多,保存好。庆云山是又一座与尧帝有关的山峰,在县东南五十里,递高一里半,南至高平界,连紫云山。相传尧时五色庆云见此。”清顺治版《潞安府志》载:“唐尧时,有五色云现于长子县之南山,经日不散,因名其山为庆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公元年)的法兴寺,在经过了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由于与慈林山煤矿的宝藏发生冲突,挖煤要使这座寺里的佛爷坐不住了,于是人们以自己的眼光看了个风水更加好的宝地位于崔庄北边的翠云山顶。这里是长治市区内级别最高、建筑建筑最大、研究与观赏价值最高的古寺庙建筑群。寺内所存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园觉像,堪称“法兴三绝”名闻遐尔。依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法兴不兴无关紧要,你得惊讶于它的修旧如旧的水平。你现在能看到的座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翠云山上只能是搬迁复建后的法兴寺了,占地60亩,依山势布局,从石阶、山门、舍利塔、园觉殿至毗卢殿,层层升高,以石阶相连,古朴、典雅、雄浑、庄重,保留了古建筑特有的风韵。,历史悠久,建筑奇异,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堪称三晋之名刹。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奇异,工艺之精细,实属稀世罕见。古诗云:秋风脱叶绕禅龛,缥缈慈云紫翠涵。唐石舍利塔,始建于唐咸四年(公元年),外形似是而非,与众不同,亦名藏经楼,石殿、回字塔、无梁殿。凝神细看,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似楼非楼,似堡非堡。塔形上水下大,它有塔的错落美;四四方方,它又有殿的方正美;上下两层,它还有塔、楼的层次美;更兼几分奇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土地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堪称法兴寺第一绝。燃灯塔,始建于唐大历八年(公元年),通体青石构建,小巧玲珑,形制秀古,亦名长明灯、灯幢。塔身上的浮雕,凿磨细腻,刀工娴熟,是研究我国盛唐时期浮雕艺术难得的实物遗存。据有关资料记载,经种形制的燃灯塔,在我国仅存三处。造型优美,雕工细腻,是其外在的美,合理的防风功能则是其内在的巧。相传燃灯点燃佛灯,无论天刮东、西、南、北、风,佛灯永不息灭,长明灯的名字则由此而来,堪称法兴寺第二绝。第三绝——宋塑十二园觉像,始塑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年)虽未宋塑,但却保持了大唐的风韵,气质奔放而不失清雅,体态丰满而不失秀丽,身形肥腴而不显得雍肿,盛唐时代所崇尚的“丰满”美和宋代所追慕的“纤秀”美,在

这里通过古代泥塑家们那双灵慧的双手,得到了淋漓尽致而又恰到好处的表达。整组塑像雕工细腻,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一九九三年被全国“炎黄艺术之旅”考察团团长钱绍武先生誉为东方泥塑一绝。尤其是北数第二尊园觉像,举止微妙传神,思想内涵丰富,若忧思,若祈祷,若欢悦,若忧怨,思绪百般回旋,不容把握,不容意会,不容细品。钱绍武先生观后拍手叫绝,誉为“东方维纳斯”,是其“平身未见之杰作”和“不可多得的国宝”。最后他说:“中国的彩塑在山西,山西的彩塑在长治“。尧帝时代的人们不知会不会挖煤,但自从上个世纪末晋煤集团的赵庄矿井口口开在了长子县,开始大举挖煤,开创了长子经济的新时代。虽然羊头山下,慈林山旁早有煤炭开采,也有煤层气、锰铁矿、重晶石等矿产,要说煤炭成为长子的主要支柱产业,农耕退具其次的确还是近几年的事。现在的长治人山西人从小到大没有让长子人理过发的人实在不多见。

长子三件宝:炒饼、青椒、剃圪脑。长子县理发师多,这在晋东南乃至山西省,已经尽人皆知。据说,解放前这个县有个多户人家的小村,除两户地主外,家家都有剃头匠。就是今天,出自长子的理发师也遍布全国各个省市。长子理发成为许多美发店的品牌,与温州发廊、广州发屋平起平坐。为啥长子出了这么多的剃头匠呢?说起来也是旧社会穷人为了活命才学理发。一来,理发这个手艺出师早,又不要多少底垫,动动手就能养家糊口。人们学会了手艺,拉亲携友传帮带,天长日久,长子就成了理发之乡。据说原省委书记胡富国就专有一位长子理发师为其服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迎来了一位本土生长的省委书记,出生于年的胡富国,长子下霍村人。从煤矿技术员干起用了55年的时间成为一省之长再到年的省委书记。年6月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长级)。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10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13大代表,14、15届中央委员。《人说山西胡富国》是一篇文章,是一个时代。如果你现在去老百姓中问,知道现在的省委书记是谁么?可能他得好好想一想,胡富国走后是谁来呢?只记得坊间有一句话说“走了个喇叭来了个哑巴”;现在是谁?知道也没啥用,反正都归胡锦涛温家宝领导。尽管也有蜚语流言诸如“白天父老乡亲晚上东海渔村”然而作为山西的一把手,在老百姓心只有胡富国有着与闫老西一样的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身着灰色的中山装,风纪扣紧绷,外披军绿色的棉大衣,满口长子方言成为这一地方大员最经典的形象。因为省委书记的魅力和号召力,当年的山西电视台从不缺收视率。上世纪九十年代,虽然还没有有线电视,甚至彩色电视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能收看的电视也只有几套中央台和一个山西台的节目。每天晚上新闻联播过后,不管有没有事,也不论城市乡村,全家老小都会坐在电视机旁期待着一个熟悉的面孔—胡富国,引黄工程、太旧高速,对山西来讲是旷世之举.“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我现在认为是千古经典的名言,哪个山西人不知,哪个山西人不晓.煤矿、电厂、工地、农村,奔波在全省各地基层一线与民亲密接触的的老胡,为其赢得了“胡青天”的美称,成为山西人的骄傲。每到一处,百姓们俨然现在的追星族一样为能一睹心中的偶像为荣,拍着手,眼里闪着泪花,心里激动不已.上中央找关系,为山西争取政策争取资金项目。演说家、鼓动家。但没过几年,胡书记离开了...

这是因为这个长子人身为省委书记也照样敢给人家“剃圪脑”!拼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除了像举全省之力引黄入晋,开通太旧高速这样的旷世之举外,让人为之惊慕的是在当时全国各个省几乎都欠山西的煤款,甚至其中一大部分明里暗里成了死债、无头债,山西通过各种渠道,甚至通过中央协调催款无果的情况下,胡富国毅然决然向全省煤矿企业下达了命令:停止向欠煤款的地区及单位供煤!!得罪了那些欠山西煤款的省级大员们!没多久,胡富国离开了山西,离开的理由是“班子之间不团结影响了山西的工作”!台上台下,胡富国都对上党戏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任山西省委书记期间,他对上党戏曲的现状和发展情况非常







































长沙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gscs/184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