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故事传说 >> 管理者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
马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发树管理学讲席教授
BiMBA商学院学术主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曾经说过很多关于旧社会算褂的事儿。非常出彩儿。其中一个段子说的就是某个媳妇戒指找不着了,请一个盲人褂仙儿帮忙算算。马三立可谓快人快语:“你两只眼睛看得清清亮亮的都找不着,问他一个嘛玩儿看不见的瞎子,这不是倒霉催的么?!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请问陈永贵同志,我们平原地区学大寨,如何才能把梯田造好?”笔者没有费神去查找当年的报纸,但我想这类问题大抵是被某些企图赶超大寨的村镇领导们真诚地问过的。要依马三立的风格,回答肯定是:“他要有平原,还造梯田干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戴维斯爵士做关于英国银行监管体系对中国银行业启示的专题演讲。演讲后,有记者提问:“中国很多银行的坏帐率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请问戴维斯爵士对银行坏帐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建议?”戴氏答:“英国银行的坏帐率在1%左右,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经验和研究。”
年6月:杰克·韦尔奇访华。中国企业家追捧韦尔奇于北京上海两场高峰论坛,据传与会者可以付15,元人民币一个问题当面讨教韦尔奇。某企业掌门人不惜重金七问韦尔奇。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实现该企业与新近兼并的一家外国同业企业的整合,并使之良好运转、快速赢利。韦尔奇回答的很精彩:“十几年前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正是因为没有很好的答案,才把它卖掉了,没想到今天它又被卖到了你的手里。。。”
媳妇问卦,可能在于没文化,缺乏起码的分析力。卦仙儿凭经验至少可以判断戒指大概可能失落的区域,水缸边,锅台前之类。所以,仔细说来,卦仙儿不是没有用处。问题是,这种问题是否需要请教卦仙儿,因为卦仙儿是要收费的。媳妇是否应该自己有所思考?说的好听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难听点,这个媳妇有点儿弱智。但知道自己弱智,而求教于比弱智者更有经验和分析能力的人,也不能不说是弱智者的智慧。由于这种媳妇的存在,卦仙儿就有饭吃。当然,很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也就有饭吃。
平原上学大寨造梯田的事,在现在看来似乎很荒唐。但在当时的情境,大家感到的不是荒唐和可笑,而是激情与梦想,是时髦和摩登,是顺乎潮流,与时俱进。三、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大概以为我们进步了很多。其实不然。向一个从来没有处理坏帐经历的人讨教如何处理坏帐问题,与向一个从来没有拥有平原的人讨教在平原上造梯田有什么本质不同呢?我们现在倒是不学大寨了。但总还是得学点什么吧。要不怎么进入强,怎么与时俱进呢?!
学习什么呢?什么时髦学什么!于是,我们从旧的教条慷慨激昂地迈向新的教条。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现在不提“赶超”了,时髦的说法是“对标”,向世界级的“新大寨”、“洋大寨”GE学习,找“差距”。工作完不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扫黄打黑要有“执行力”,防火工作要狠抓“细节”,防洪抗旱要有“战略”创意,炸麻花儿要“六个西格玛”,ISO认证婚庆礼仪,副食店要“基业长青”,小煤矿要有“核心竞争力,”恐怕教堂寺庙也得掀起“平衡计分卡”运动的新高潮哩。
新世纪,大家见面经常问的是,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你的盈利模式靠谱么?
要学习,要对标,就难免有困惑,有问题。有问题,就难免要问。
企业管理者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应该留给企业管理者自省的问题。
你连你自己都说不清楚你有什么问题,那么,什么问题都可能是问题。别人可以强加给你问题。这种现象本身就是问题。
曾经有智者指点病人如何看病,准确地说,如何看医生。管理者不妨借鉴一把。
病有三种,第一种病是现有医术知道的并能够治疗的,这种病不治有害,治则通常有效,容易痊愈或控制,比如,胃溃疡。这种病通常是要找医生治的。
第二种病是不看医生也会自己好的,看了可能稍微好的快一点,比如流感。医生可看可不看。可以根据经验,自己诊断,买些非处方药品,或干脆硬挺。
第三种病,现有医理无法理解和解释,现有医术和药品无法治疗,不去看医生,治疗不好,去看医生,照样也治疗不好,几乎是看了也白看,比如某些恶性肿瘤。
智者言:第一种病最需要去看医生而且最好是去看医生,这是他们拿手的也愿意做的活儿。
第二种病最好不要麻烦医生,这不是他们拿手的。但医生往往喜欢这种活儿,这是因为他们可以把你的自然痊愈打扮成自己的功劳,并且收费不匪。第三种
病主要是你和上帝间的关系,和医生没太大关系。如果上帝赐你奇迹,你就享受奇迹;但千万不要把医生当成上帝。
医生的职业训练和任务是准确地判断和有效地治疗他们能够治疗的疾病,而不是拿你当样本尝试奇迹在你身上是否会发生。当然,在医生和上帝之间还有研究人员。但在研究人员对第三种病的研究没有实质进展的时候,你可以假设他们不存在,除非你愿意当他们的实验样本。
因此,管理者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那些问题自己可以解决,那些问题必须请人帮助解决,那些问题是自己和他人(比如咨询公司)谁都解决不了的。
杰克·韦尔奇号称超级管理天才,世界第一CEO,职业经理人的典范。如果杰克果然神奇厉害,所向披靡,那么,连杰克都玩不转的业务,别人再玩,能玩出什么花样呢?问杰克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杰克是上帝,他会给出答案。杰克没有。因为杰克不是上帝。
如果杰克是研究者,他会寻求答案。杰克没有。因为杰克早就把那桩业务卖掉了。
如果杰克是个好医生,他应该只看他会看并能看好的病。杰克这样做了。他是一个出色的医生。
杰克主政GE的时候,要求GE的每个战略业务单元都在其行业中属一属二。疑难杂症医院和那些在实际上,或者那些自认为,比杰克更能解决这些疑难杂症的CEO们了。所以要问杰克,还是问杰克拿手的本事,比如如何选择和考察管理团队等,而不是问那些杰克已经拒绝诊治的疑难杂症。
现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应该向GE(或其它标杆)学习,而是怎样向GE学习;不是应不应该请教杰克,而是要弄清楚应该向杰克请教什么。道理很简单,学大寨没有错,但学大寨的核心不是造梯田,而是学习大寨人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曾经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六次问鼎NBA决赛总冠军的教练菲尔·杰克逊卸任芝加哥后,再度出山时,选择去执教的球队是人材济济,夺冠呼声甚高的洛杉矶湖人队。杰克逊率湖人队又获三次冠军。也就是说,杰克逊选择与之为伍的球队是事前就有冠军潜力的队伍。他并没有去找一个“失足青年成堆”的、“富于挑战的”球队去“重整河山”。他所希望的和所熟悉的是与最好的球队打交道。如果杰克逊访华,
我想我们的记者大概会忍不住要问“请问杰克逊先生,中国男蓝如何才能在年奥运会上闯入三甲?”这类的问题。我想及早提醒热心的记者们:您得先看看中国队在他的雷达上出现过没有。否则回答必定不疼不痒。
外国人对中国的事情未必了解。中国的事情,外国的业界高手也未必见过。而我们很多国人似乎认为外国人都非常了解中国,或者非常在意这种了解。
年柏林爱乐的年度森林音乐会上,中国钢琴家郎朗担任独奏与该团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主持人刘芳菲女士在中场休息时采访了指挥赛蒙·瑞透爵士。主持人提问:“您为什么选择一个中国钢琴家担任今天的独奏?”赛蒙爵士回答说:“我选择的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而他碰巧是个中国人。”
说来也怪,行文至此,我眼前老是闪烁着这么一幅臆想的画面:已退休的歌剧巨星男高音帕瓦罗蒂在首次访华二十年后再度来到北京。有记者问:“帕瓦罗蒂先生,您认为振兴京剧关键在于什么?”
有些问题,不问也罢。
这是年的文字。转眼间,老帕已然闭幕快10年了。斯人既逝,其音长存。这不,睡前听的是老帕的《unballoinmaschera》。
赞赏
人赞赏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广西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