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追梦人
电影《新喜剧之王》中,女主名叫如梦,在影片结尾处,王宝强宣布获奖得主时,说了句:人生如梦。
也许这里的人生如梦,是一个出身普通市民家庭的龙套群演,与最终成为国际女明星、女艺术家之间的身份差距,大到一切都好像梦一样。
星爷的电影总是能聚焦底层人的生活。人生如梦,是小人物用自己直到宇宙毁灭都不放弃的执着与热忱,一步步艰苦奋斗来的。将梦想变为现实,追梦人的生命何其精彩,何其真实。人生并不如梦。
1.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唐人的诗歌是用生命谱写的,宋人的诗歌则处处彰显理趣。
今天我们就通过苏轼的一首词,来看看他给我们讲述:人生的存在与空幻。
废话不多说,上词。
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先来大致了解一下诗词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七年()十月,距离作者的恩师去世已经十二年了(欧阳修故于年9月)。
此时苏轼正从黄州移汝州。湖北黄州到河南汝州怎么会经过江苏扬州呢?
苏轼在黄州谪居4年多,神宗想起用苏轼的念头已久。
便写了一个手札说,苏轼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思想越发成熟老练了,你们看看能给他安排个什么职位?
这些新党的人,怎么会让当年他们绞尽脑汁要整死的人回朝呢?这不是给自己添堵么。他们害怕苏轼回来打击报复,即使不报复,他们想起苏轼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戏谑中饱含着犀利地讽刺,看不惯还说不过,气不气?心中只有大写的两个字:神烦。
就这样,最后只是从黄州移汝州,离京城(汴梁)更近了。官职没变,依旧是团练副使,但是罪官的名声已然抹除。
得知此消息后,苏轼心中窃喜:官不官的无所谓,别冤枉老夫就行。他还写了首打油词: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于是上书说:臣在黄州这几年过得苦呀,经济压力山大,没钱自费从陆路去汝州,只好坐着官家免费的船,绕水路去汝州,但是一大家20几口人,离开黄州吃饭都是问题,臣在常州还买了几亩薄田,去常州勉强能糊口。
苏轼的实际路线是从黄州走水路去常州的家,顺便一路上游山玩水。第一站就去了江西庐山,写了《题西林壁》,顺便夸了下李白,骂几句徐凝。古来惟有谪仙词...不与徐凝洗恶诗。(徐凝真是哭晕在厕所,作者以为徐凝写庐山瀑布的诗还行)
过金陵,与当时罢相在家的王执拗同学(王安石)厮混了半月余。说是在文学上两人心心相惜,即便政见不合,也完全不妨碍去蹭吃蹭喝。(开玩笑)之后顺着长江就来到了,恩师当年为官的扬州。
2.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这是苏轼第三次来到扬州的平山堂,如今他已经47岁了,多半身入土。十多年不见恩师了,但是墙壁上依然留着仙翁的书字。唱着那首杨柳词,来凭吊已故的恩师,不要说人死后一切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犹如大梦一场啊。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以上两首,都是这几年在黄州写的。看似苏轼又在烧剩饭了。实则不然,这首词在尾句总说人生空幻时,却在词的整体中隐含了一种存在。
恩师驾鹤仙逝,但是他一手建造的平山堂还在,人们依旧还能欣赏他的书法,传唱他的歌词,品读他的文章,纵然人已死,却活在作者和万万千千的人民心中。这是不死的,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借用臧克家先生几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一句,让人心凉似水、如梦方醒,也让人感受到了万念俱灰,有着十分消极的意味。不,这不是那个人人可亲的苏大大,他可是乐天派、老顽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才对。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别急,既然说人生空幻如梦,那么在苏轼心中有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这还真有。例如:
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行香子·过七里濑》
世事、功名、荣辱皆是黄粱一梦,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关于这一话题,苏轼在《前赤壁赋》作了详细论述。
人生空幻,自然永恒,那一辈子游山玩水即可,何必做官、著文、为师?不,苏轼的意思是:人需要达到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心境,忘怀得失,超然物外。并没有鼓励你游戏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不是说人生空幻就是你放纵的理由,恰恰是以人生空幻为前提,让你放弃那些干扰你的念头:得失、功名、荣辱等等,好好地做个行人,不枉世上走一遭。
在现实人生这一块,苏轼还是蛮积极的,而且经常劝别人想开点。人生虽然过程艰难困苦,但总体还是美好的,虽然空幻,并不影响还有很多是永恒的,除了大自然,还有人的境界与精神。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在苏轼众多的劝解对象中,常客就是他的弟弟苏辙。例如: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孤馆灯青》
大致是说,一时的不得意,切莫着急,勿要消沉,不妨韬光养晦,以待他日之机。但是苏轼常常不明说,喜欢开玩笑,或者说的模棱两可,让你自己悟。
人生的空幻与存在,苏轼在开导弟弟时,还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值得一提,《和子由渑池怀旧》。
这是兄弟俩得中进士后,初入仕途在赴任的路上相互的唱和。先来看看弟弟是怎么说的。
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不具体翻译了,可以去看百科。诗中体现了苏辙对前途的迷茫,以及对未来仕途坎坷的担忧。
苏轼一看这不行,得写一首好好劝慰一下乖弟弟。(作为哲学大师、解惑达人,苏轼对他的弟弟、朋友、学生们的思想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开导人是他的专长,一生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导师,即使到现在也是。
他回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的前两联就构建一个存在与空幻的悬念。
白雪茫茫的大地上,偶然间落下了几只大雁,不一会儿它们又飞走了,雪地上只留下了浅浅的脚印。不知他们从何处飞来,又不知他们将飞往哪去?雪依然在下,渐渐地埋没了脚印。好似没有什么东西来过一样。
正如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的那句: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可见在苏轼的骨子里也有一种热忱的浪漫主义情怀。康震老师、郦波老师,皆评其为:浪漫的实干家。不偏不倚,中庸,阴阳和谐。
第三联,开始说人事的变幻。当年给我们讲经的老和尚已不在了,只留下一座藏骨灰的新塔,原来的墙壁已经坏了,我们一起唱和写在上面的诗,也看不见了。
最后一联。你还记得当初我们一起进京赶考那崎岖的道路吗?人困驴乏。那小毛驴的叫声,我至今记忆尤新。
这首最难懂的就是最后一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首先苏轼肯定了弟弟的担忧,前途的坎坷是必然,也是躲避不了的,但是在人事的变化中,这些艰难困苦,反倒成了你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就好像说:军人身上的每一道伤疤都是他们最耀眼的“荣誉勋章”。
年轻人,别怕。即使人生空幻、仕途艰难,你应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踏平坎坷成大道,从人生的坎坷中吸取教训,汲取力量,把他们变成你耀眼的勋章。是它们丰富你的人生经历,提升了你的人生境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崎岖,才是人生最好的砥砺。
5.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元符三年四月(年),朝廷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从海南儋州归来,他已踏平了人生中的三座大山,得了大道。
年五月,他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看到墙上挂着一张自己的画像,画像中依然是那个初入仕途的少年。于是题诗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该年8月,苏轼病逝。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所谓的黄州惠州儋州,不就是苏轼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吗?他偏偏却说是平生功业所在。往日崎岖还记否?苏轼一直没忘,这也是他劝弟弟的核心所在。
回到开头那首词。休言万事转头空,黄州惠州儋州。这句词这么配也是可以的。转头,不仅是死亡的意思,更代表着一种开悟与觉醒。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觉悟之后,你才能在空幻的人生中发现什么是永恒的存在。
那便是在人生苦难中,至死不休的精神。恩师的精神传给苏轼,苏轼的精神照耀千古,成了千千万万,尤其是处在人生逆境中那些失意者的精神食粮、黑夜明灯。
ps:以上图片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