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苏轼写了一首神奇的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

发布时间:2024/4/7 16:36:18   点击数:

前有唐朝诗人作诗无数,揽得后世之人纷纷膜拜,后有宋朝词人作词,美妙之处更是堪称一绝。而宋朝词人中较为出名者就是苏东坡,也叫苏轼。

他天生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爱好搞些小发明。

据说他的词不仅厉害,诗也写的特棒。当中有一诗被誉为“神奇之作”,如果顺着念,则会察觉是天亮了,倒着念则成为天黑了,大家可知道其中原因?

有一次苏东坡到庐山游玩,突然被其美景吸引,情到浓处不自禁的创作了知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见苏东坡的创作能力的非常脱俗的。

不过,他年轻时很爱和才华横溢的人较劲,其有一个知己好友在金山佛寺当和尚,人称佛印禅师。而苏东坡就经常去找对方,以各种方式比文采,誓要争个高低,然而出家人六根清净,虽有才华但从不与人争权斗势,故此这一点苏轼无法比拟。

可能是出于这种原因,苏轼对佛寺一直有着不少相处时间,最终他便触类旁通的创作了一首《题金山寺》。

诗词内容大体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此乃一首中国古风浓郁的七言诗,但有人说此诗不是苏轼写的,那出自谁之手坊间颇有争议,有人说是唐朝的徐寅所作,有的说真正作者是宋朝的周知微。

而唐朝的徐寅,是一位晚唐时期极负盛名的文学诗词人,出身福建莆田,自幼饱读圣贤书,喜好吟诗作赋。但是一本自己的写个人诗赋集就有首之多,那么我们先看一看徐寅的个人作品,究其风格到底是怎么样的。

晚唐徐寅《人生几何》:“叶落辞柯,人生几何。六国战而谩为流血,三神山而杳隔鲸波。任夸百斛之明珠,岂延遐寿。或有一卮之芳酒,且共高歌。岂不以天地为炉,日星为纪。虽有圣而有智,不无生而无死。生则浮萍,死则流水...”

且文风与上述的《题金山寺》颇有相近,故此也有可能是徐寅所作,但也有人猜测是苏东坡在拜读过徐寅的诗词后,受到启发,借鉴而作,毕竟苏轼也做过借用唐朝诗人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事情。

另外一个可能作者是和苏轼同一朝代的周知微,此人又称周明老,诗词画画均在行,特别是画画功力深厚,曾画有《双头白莲图》。有人极力佐证《题金山寺》可能就是周知微所创作,毕竟他当年创作过一首回文诗名字叫《题龟山》,可见其所用诗名和《题金山寺》接近,有点如出一辙的意思。

诸如明朝景泰年的进士邱仲深就曾写文指出《题龟山》乃宋朝周知微所创,诗中主题直奔江苏盱眙县的龟山,其山峰峻岭,景色秀丽,受当时古人所青睬,重点是是金山的位置也在江苏省境内。

所以《题龟山》与《题金山寺》貌离神合,颇受多方争议,而还没有明确定论。那么作者到底是苏轼?徐寅?还是周知微?此方说法,估计只有历史才知晓。

且看《题金山寺》一诗,为何说它顺着念是天亮了的意思,首先第一句“暗浪”和第二句“钓月明”的是铺垫天黑的意思,到了第五句,突然冒出“江天晓”,故此说明黑夜过去,江边逐渐迎来黎明,而红霞出现,就是代表天亮了之意。

此诗描绘出当时金山寺的绝妙的景色,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黎明的到来,还有日出的江景,包括把周围的花草树木、鸟兽在早晨的现状都一一呈现了出来。

有趣的是,作者把后半段的文字全部按照前段的诗句逐字倒着写,这也是非常唯秒的创作写法,犹如一部电影倒着放一样,但是能把电影倒放又能彰显出完美涵义的作品十分稀少,唯独这首《题金山寺》做到了。

大家细看该诗词的后半段:“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每一个字都丝毫无差的倒写了过来,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心构造与创作能力。那么此番操作结束后,本来描述黎明降至天亮了的情景,瞬间就时光倒转,变成了即将天黑了的节奏。

首先“倒放”第一句,刻画出鸿雁西归的画面,天水一色遥望无限,晴朗的天空已经浮现海霞,把天染的红彤彤,而之前的“江天晓”倒着变成了“晓天江”,之后就出现了“明月钓舟”,跟着水浪变暗随着潮渐远,其中的明月和浪暗,正是突出天黑了的关键词。

可见,诗人的创作天赋逆天,立意鲜明有趣,就算跨跃千年来到现代,也照样不老旧,使得让我们赞不绝口,皆奉为神奇之作。那么对于《题金山寺》真正的作者是谁,能辩证出来的话最好不过,毕竟如此鬼才之人是值得往后世人继续膜拜的,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dlhj/25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