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地理环境 >> 历史专栏经商艺术古今谈读史记
一般地说,现代人的经商艺术比古人要高明得多。但现代商人中也有不善于经商或根本不懂经商的艺术和道德的,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而古人经商的许多原则和方法,却历久常新,值得今人借鉴。
《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的《食货志》、《货殖传》,除分析各地物产、民俗特点和工商活动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之外,还记载了许多精通经营管理的富商巨贾的故事。其中有善于经国理财、促成国强民富的政治领袖,也有急流勇退、弃政从商并获得成功的文人雅士,有以财富支持学术事业的孔门弟子,也有出身贫贱、白手起家而富比王侯的平民百姓,甚至有善守家业、竟至与皇帝分庭抗礼而名扬天下的寡妇。在其所记众多成功的商人中,尤以春秋时代越国的大夫范蠡和其师计然,战国时代的周人白圭、齐人刁间,秦汉之际的巴蜀卓氏、宣曲任氏,堪称当时第一流的商界巨子。概括地说,他们的经商艺术有下列特色:
一是有战略眼光,善于预测市场需求。如计然说:“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意即预知战争将到就提前修理备战之具,能因势利导、适时满足需要才算懂得市场行情;气候干旱时就预备好水行的船,水灾泛滥时却准备好陆行的车,以适应未来情况变化的需要。这是要有战略眼光的。计然不愧是越国的头号谋士!
二是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调整物价。计然认为,物价往往是“贵极则贱,贱极则贵”,因此要注意商品“有余不足”的行情,及时调整物价。白圭认为进货出货要“乐观时变”,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样才能赚大钱。
三是重视经营环境的选择和开辟。如范蠡弃官后,乘扁舟浮于江湖,先至齐,后到陶,认为陶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经商的好地方,即在此定居下来,结果“三致千金”,世称“陶朱公”,甚至把他当作商界始祖。四川卓氏本是河北富翁,因事被迫南迁,同行的人纷纷就近定居,卓氏却自求远迁,选择到临邛经营冶铁,结果富甲滇、蜀,财比帝王。
四是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古代富商虽然僮仆成群,家资千万,却很崇尚勤俭节约、以身作则的精神。如白圭就很注意“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任氏不但亲自参加生产,而且立下家约:不是自家的不消费,公事没做完不准吃肉。这简直就是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所讲的禁欲致富的“秘诀”了。
五是智、仁、勇、强,四德皆备。《货殖列传》特别记载了周人白圭的一段“生意经”,大意是说:我的经营原则,要求象伊尹、吕尚治国那样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象孙武、吴起用兵那样有军事家的刚强果断,象商鞅执法那样有政治家的权变智巧;那些“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的人,虽然想学我的本领,我却不会教他。这是一个成功商人的道德观,可谓深得要领。
《货殖列传》还讲述了其他许多商业原则和道德,如注重信用、知人善任、真诚专一等等,可见要当个好商人并不容易。而《史记》作者所特别推崇的,是以“富国”为根本目标、深知爱惜民力的战略家、政治家和富而好德、勤俭节约的富商廉贾。太史公将“富”分为三种,认为“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上则富国,下则富家”。所谓“本富”,一是指那些善于经国理财从而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战略家、政治家,如太公望、管仲、计然等人,二是指那些德才兼备、富而好德的君子,如范蠡之类,即所谓“君子富,好行其德”者。所谓“末富”,是指那些因时察变、勤俭积累并通过巧妙的商业活动而发家致富的富商大贾,如子贡、白圭之流。所谓“奸富”,则指那些社会地位低微、从事行贾卖艺、贩脂卖浆之类“下贱”行业甚至从事盗墓赌博等违法勾当但却真诚专一从而获得成功者。因此,太史公感慨系之,评论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就是说,致富并没有固定的行业,货物也没有不变的主人。有才能的人能够聚集大量财富,好吃懒做的人则会倾家荡产。家资千金者可以富比诸侯,有亿万家财者就可享受帝王般的豪华生活,这不就是人们所谓的“素封”之家呀!
在我看来,即便是进入了21世纪、市场经济遍及全球的当今社会,上述古人的经商艺术和商业道德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当发扬光大。作为一名有进取心的商人或企业家,应当是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捕捉商机的大才,应当是“智、仁、勇、强”四德皆备的贤才,应当是勤俭节约、以身作则的典范,还应当是富而好德、诚信为本的君子。然而,放眼当今的中国商界与企业界,能具备上述品格的商家、企业家实在是为数太少,却往往是奸商多有、欺诈横行,这不仅有违中国商业文化的传统美德,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人为本”的精神格格不入。但愿我们这篇谈论古今经商艺术的小文,能启迪人们的商业“良知”于万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