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指南 >> 难忘好去处一红石岗揽胜
难忘好去处——红石岗揽胜
文/老琳丰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我站在蛮王寨广场的边上,思绪被诗人毛泽东《登庐山》里的诗句所牵引。眼前的红石岗村,和我想象中的桃花源氤氲着重合:安详、富庶、怡美、恬静。
红石岗村地处山城南部,其东南方位是地质公园——灯台架的山山水水,西南紧邻祥龙谷的川流沟壑。北向可望盘古山的气势磅礴,南面是山嶂起伏的“海涛怒浪鼓”,从文友独行客的镜头集锦中看来,红石岗村域酷像周遭环山围起的聚宝盆。行政村的楼房瓦舍,散落在绿树青竹花草之间,悠闲觅食的鸡儿,小河里戏水的鹅鸭,林中的鸟鸣,带崽的牛羊,尤其山麓处处外溢泉水,似乎都在述说红石岗的天佑裕隆。
四十六年前的秋季,我来这里放映电影。晚饭是老乡特意为我们蒸的白米饭,筋道、醇香、甜润。那顿饭成了我一生的美好存念。以后的岁月里但凡吃到米饭,总是要和红石岗的米饭作以鉴别比对,记忆中仿佛还没有哪儿的米能超越红石岗的那顿米饭。有老乡的口头语佐证:一家煮米满村香。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这样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其实这“仙”何谓?让我理解,这仙是山水,是山林,是山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鸣。南北走向的凤凰岭和狮子峰,被巧夺天工的绿色植被包裹得锦上添花,心安理得的竹园沟和槐树沟隔岭遥望。
“青竹临照水,槐荫远撑云。”那里的美丽传说沉吟着历史深处的印痕,彰显着老百姓对真善美的希冀。比如老槐仙在饥馑荒年,用花用叶用体肤拯救饥民;竹仙子施药救人;榆树庙的香火以及行不义丧天良者的暴死……这些故事多得俯仰皆是。
游览过葡萄采摘园,便会憧憬玛瑙珠儿的晶莹。走过圆池方塘,映日的荷花,翠绿的莲蓬,犹如电影镜头在叠加……据当地文友介绍:村里正在重修水库,以后多种稻米,建起稻香村农家饭菜馆,可以让远方客人歇脚住宿游玩,想亲自动手展示厨艺的,也可以下厨操刀……采风回来,便急不可待地把手机拍摄的图片发给我的朋友和孩子们,让他们分享。心里一直在盘算:下一次去的时候,选在什么季节?都带谁?春季吧,又舍不得秋后可口的米香韵味,想想,再想想,决定春夏秋冬各去一次,最后想:还是有空就去,那里还有大望天小望天通天峰尚未涉足呢。
本文参考文友独行客美篇中的精美摄图和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