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品读你不可不知的人生道理

发布时间:2020-10-12 13:31:16   点击数:
白癜风患者生命的灯塔 https://m-mip.39.net/pf/mipso_6188260.html

你不可不知的人生

文/刘墉

我们都知道:人性是一个矛盾体。我们总是身在庐山之中,却渴望他山的风景,获得了幸福却迫不及待地把它丢弃,得到了安宁又开始挑剔周遭的环境。永远不满足是人类的本性,它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总之,我们难以摆脱这与生俱来的天性,与其空纠结,不如学习如何控制、如何拿捏,别让你的人生掌握在“它”的手里。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亲,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有一首流行老歌《思念总在分手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两个人天天在一起,越来越觉得平淡,直到厌了、分了,才突然发觉“过去的深情”。

工作也一样。你会发现许多人有着令大家羡慕的工作,但是某一天,他居然辞了职。

最后,他另找工作,却再也找不到像过去那么好的。

你可以猜:那时候,他一定会偷偷后悔。

问题是——这是人性。

人天生就喜欢冒险、喜欢新奇、喜欢云霄飞车的感觉,也可以说人天生就不喜欢“过度的平静”。

所以,你处在一个隔音室里,四周一点点声音都没有,你不见得感觉宁静,你反而会听到一种近乎耳鸣的喧哗声从你身体里面发出。相反,如果你置身在森林,有竹韵、松涛、鸟啭、虫鸣、水流,你却觉得宁静极了。

人不能长处在平静之中,太平静、太没变化,会使人不安,甚至发疯。

于是聪明的医生,当你没病找病,去找他诉苦的时候,即使他一眼就看出你没毛病,也会细细地听听、打打、敲敲、压压,再神情严肃地开几味药(天知道!可能只是维生素、镇静剂),又叮嘱你“过两个星期再来”。

两个星期之后,你又去了,他再细细检查,笑说有进步,又开药,又要你隔周再来。

你又去了,他检查、再检查,拍拍你的肩:“恭喜你,病全好了。”你岂不是感激涕零,要谢谢他这位神医吗?

懂得经营大企业的老板,绝不提早发布“今年会发多少年终奖金”的消息,因为当你这么一说,就变成了“当然”,你当然得信守诺言,当然得“如数发给”。

于是,从你这么一说,你就欠员工的。

反而是,你可以先放空气,说今年的景气不好,怕发不出来,甚至有可能裁员。于是人心惶惶,员工非但不再指望发多少年终奖金,而是生怕自己被裁。

结果,当你不但不裁员,反而说“亏损由我吃下,员工福利不可少”,而再多多少少发了些奖金时,你得到的是掌声,是感谢,是坐云霄飞车,吓得半死之后终于到站的笑容。你很高明!对不对?

这就是人性!人性多么可悲啊,人居然像猴子,由“朝三暮四”,换成“朝四暮三”,换汤不换药,猴子就会高兴。

问题是,作为人,如果没点儿合理与不合理的变化,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性确实是可悲的,我们很难改变“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本性,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因此,我们才愈加赞颂古往今来的那些忠臣义士、戏曲舞台上的虞姬贵妃,他们从一而终、不改初心,得不到团圆善终,便不惜文死谏、武死战、殉情而去。这就是千百年来,让无数百姓感动不已的形象,之所以屡试不爽,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断地求新、求变,不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似乎一成不变已成了贬义之词,谁停下脚步、安于现状,就会输了似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zn/216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