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苏轼庐山石刻璧佩琳琅看山不是山,看

发布时间:2024/4/5 14:33:02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 http://ask.bdfyy999.com/

苏轼,名贯古今。之于庐山,其三篇名作道出人生三境,其在庐山白鹤观“璧玉琳琅”石刻则是具体体现。

想实地目睹“璧玉琳琅”始于年初。而知晓该石刻的存在已不知始于何时何处,大概率应该来源于书籍,可能性最大是《庐山志》。石刻位于观音桥景区附近的白鹤观遗址,其字面意义我解读为璧玉般的景色和清响。这该是怎样一方天地?值得苏大学士如此形容!脑海中曾多次构想:一泓清泉蜿蜒而下,平整的石块上,四个套红的大字异常醒目,题款苏轼大名赫然在列。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时近年末,终至所归。有人说,山总在那里,随时可往。其实,说这话的语境恰是有所羁绊。12月18日下午,周日,冬日暖阳,亦是疫情“阳”溢之时(大V胡锡进形容为感染海啸),山里空气清新,人员稀少,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微弱。上午与朋友相约,下午两家到观音桥走走,心思届时抽空去找找“璧佩琳琅”。

如约成行,先走进观音桥。景区的升级工程仍在进行中,中正行宫还未开始布展;蒋介石和宋美龄亲植的夫妻树高耸,挺拔,苍翠欲滴,如沐春风,丝毫感觉不到冬天的样子。当时在想,哪一棵属蒋公,哪一棵属蒋夫人?只是斯人已逝,绿树常青。不知走过多少趟的千年拱桥及桥下金井,每每仍要驻足观看。只是此次的逗留,却在桥头发生了无人机“坠机”事故,难道蒋公的安全防范措施与时俱进,草木皆兵,不放过影响安全的蛛丝马迹?就如年6月针对他的那一次太乙村暗杀行动,暗杀大王王亚樵无功而返。当下乌克兰战场,经常传来无人机攻击的消息……想多了,其实就是操控不当撞击了树枝而已!

朋友一家先行回家,我则在经过马头镇时将车头左拐,去白鹤观遗址寻找苏轼石刻。妻提出了反对意见,要早归收拾晒在阳台的棉被。当时太阳仍在高照,我以不耽误为由,用导航辅助前行。岔路口较多,左拐右拐,进得一个村庄。车停祠堂前,门顶上刻“汝南世第”,应是梅氏。旁遇一村民,说明来意。他也知有石刻这事,却不知位置。告之应在溪涧边,他非常热情,为我带路至溪边。路遇年8月庐山市所立“星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凌霄石刻群(白鹤观、木瓜洞、白石、芝山)”石碑,在简介中出现了“壁佩琳琅(苏轼题)”(注:“壁”应为“璧”,这错字主管部门会不会改过来?),吃了定心丸。

谢过村民,电话求助驴头伍青云,请他电话导航。桥左边下坡,得一米宽水泥小道,沿溪涧上行,穿芭茅,便见一马尾小瀑蜿蜒而下,泉流潺潺,清脆入耳。一路小跑,越石块,得小潭,瀑水如奔雪泻入碧潭,有五老(峰)为伴,泉声为乐,鸟鸣为歌,金色阳光暖暖晒在山崖,好一清静之地。眼睛开始扫描崖壁,那“璧佩**”撞入眼帘的那一刻,小兴奋欣然而至!虽与想像中的有些不一样,比如“琳琅”两字几不可见,题款更是漶漫不清,也没有套红。但“璧佩”两字清晰可辨,不枉此一行。心中默念“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我想,东坡写这首《赠东林总长老》时的心境与欣赏此景并题刻“璧玉琳琅”心境是一样的,富于联想,善于引申,恰是“看山不是山”的人生体验!

回程于溪边遇一青年父亲手持直播架,带着一对儿女迎面走来。想当然认为象我一样为寻字而来,便开心地向其介绍不远处有东坡石刻。岂知,那位父亲回道“小时候经常去那玩!”虽说现学现卖成了班门弄斧,却在他的指引下,于溪边又发现了“仙池”“仙田”两处石刻,未见题款,但与白鹤观倒是应景。

有人说苏东坡关于庐山的三首诗《题西林壁》《赠东林总长老》《观潮》反映了人生三境界或说参禅三重境界,即分别对应于:第一重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重参禅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第三重参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还有人说:“小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对此你是否也若有所思,心有所感?从“璧佩琳琅”你是否会构建自己的一方山水,还是学习苏大学士,将山水清音解读为“璧佩琳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yj/252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