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陆影片禁参金马奖是华语电影之殇or幸
7月31日,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突然发布公告,于8月1日起暂停办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签证。
8月7日,中国国家电影局暂停中国大陆影片和人员参加年台北金马影展,也就是台湾电影金马奖。
一直喊着统一的我们,这次主动跟对岸割裂开来,从此,台湾的文旅业再赚不到高收入城市陆客们的钱,大陆动辄投资数十亿的电影也不再霸占金马奖的奖池。
听起来是件喜忧参半的事,没有大陆精品电影的竞争,更多台湾本土小成本的电影更加容易被金马加冕,影人们有了荣誉,就能赢得政府支持从而有更多资金拍摄高成本的精品影片。可旅游业肉眼可见的即将下滑或许将让台湾经济再次探底,蔡政府还有多少闲钱能够投入电影行业,也是个很容易解开的方程式。
可是啊,金马奖也不是一出现就是个影响亚洲的万国来朝的华语电影奖项,它本来就跟大陆没什么关系,甚至没有大陆影片参奖,原因特别简单,我们看一下金马奖的由来就会知道:
第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举办于年,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金马”二字,取自台海前线,台湾离岛。位于福建省的金门县和马祖地区(台称连江县)。初设奖项时,为纪念台海前线争斗,故以“金马”命名此奖项。百度百科
所以,金马奖原本就是一个对抗大陆的奖项。
年中国的电影都是哪些呢?
几乎除了戏曲电影,就是动画片了。
而大陆影片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金马奖的呢?有据可考的似乎是年《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第3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除此之外这部影片还包揽了当年的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音效等六个奖项。
可是中国电影却并不是到年才崛起,基本上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就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而扶摇直上,标志性影片是年公映的《庐山恋》,老百姓争先恐后地走进影院目睹张瑜和郭凯敏接吻的画面,只是亲脸而已,却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一吻”。
好多年过去了,台湾电影似乎保持着一贯的小清新风格,就像沉溺于小确幸的台湾人一样,认真生活,走心做事,不想赚大钱,也没钱做大事。这就造成了当中国电影年票房突破亿、亿,到年超过亿时,台湾年度电影票房冠军《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总票房2.4亿新台币,大概多万人民币。当然这对于一个省而言算是非常漂亮的天文数字了,而我必须强调的是,台湾普通2D电影票价每场差不多-新台币左右,相当于70-80人民币,3D或带有其他特殊技术的电影票价更高,所以算下来整体观影人数其实也比较尴尬。
但贫穷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艺术界不乏一些拥有财富之后再也找不到创作灵感的艺术家。大陆电影变得商业化之后,我们再也看不到《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质朴却犀利的电影,取而代之的都是以假乱真的特效、铺天盖地的大场面、流量演技都大牌的明星……
你有没有想过,当钱能解决一切的时候,你的心在哪里?
没钱的时候,想方设法要做出好作品,让观众喜欢、追随,但当电影越来越商业化,电影人的初心无法避免地会被利益干扰,一部电影开始变得复杂,太多利益纠缠捆绑着艺术家的心,加之各种管理规定越来越紧缩,艺术家的创作空间里塞满了人民币和各种规定,却再难讲出一个好故事,再难发挥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人民网曾评论:“金马奖不以票房作为入选考量,反而为华语文艺片提供了展示舞台。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这段话活生生地出现在金马奖百度百科的末尾,我也很震惊。。)
金马奖走过56年,即将在年迎来没有大陆商业片的金马奖,这或许是台湾本土电影的一次难得的小确幸,更多本土电影能够捧到小金马,庆功宴也不必与多金的陆客抢饭店,总的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为艺术鼓掌的历史时刻。(尽管今年的海报我真的觉得太像羊蝎子了……
据说在海峡另一端的厦门将同期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嗯,挺好的,中国电影票房一定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怀着一颗对党和人民的崇敬之心,期待着见证年度票房突破0亿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