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隐居庐山,寄情山水,挥洒笔墨诗仙李白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隐居庐山,寄情山水,挥洒笔墨---诗仙李白构思奇妙,极富想象
日光照在香炉山峰之上,换换升起玄幻而又神秘的紫色烟雾,我远远地看见有一条长长的瀑布挂在山前。这条瀑布从高高的山上泄下来,好像有几千尺那么长,就像是天上的银河飞落下来。这首诗极具想象力,充分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的巧妙构思。让人羡慕又佩服,羡慕的是作者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佩服的是诗人的文采非常好,把这么壮阔的景象完整的重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诗人在庐山隐居是,偶然间看到的画面,兴之所至,于是就写出了这首名诗。而且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犹如重新再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首诗将大自然的美丽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热爱之情。第一句中的“香炉”,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香炉,而是一座山峰,只是长得像香炉而已。可能是因为瀑布落下的过程由于水分蒸发,所以才产生了一些烟雾。而诗人用了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话都给写活了。就像这种烟雾是有情的,并不是因为自然现象。这并没有给人一种生硬的、冷冰冰的感觉。而是给人一种温暖的友情的感觉。而且在我看来这个紫烟也给人以神秘、浪漫的感觉。本句话为下文写瀑布的壮大景象奠定了基础,烘托了气氛。第二句,一个“挂”字,就把原来静的、死的、不动的景象给写动了,写活了。而本句中“遥看瀑布”四个字也和诗的题目相互应。而本句也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比喻,诗人将瀑布写成一条白练挂在山上,从这也可以看出瀑布水的洁净和纯净。
第三句,一个“飞”字,写出了瀑布的速度之快,形象的让我们体会到水的流速。“直下”一次既让我们体会到了水流之快,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山的陡峭与平整,山坡就像一个直直的平面一样,所以瀑布才会直下。第四句,作者还是接着上一句来写,用了比喻的手法,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瀑布的直长以及那景象的壮阔。诗人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一幅山前瀑布的美丽图画,那瀑布就像是从天上飞落。诗人由前两句写景,转向写动,动静结合,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山前瀑布的大美景象。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大自然景象的美丽与奇妙。
本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再加上诗人独有的奇特想象力,不得不说是写景诗文的典范。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的构思,如果这种景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可能我们只会说“哇,好美啊。”我们没有诗人的文采,也没有诗人的那种奇特的想象力,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感受,而不能讲这种感受说给他人,让他人能感同身受。但是诗人就可以,诗人通过短短的四句,短短的28个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让我们读了犹如亲身处于那个情景,亲身看见了那条瀑布和那做冒烟的山。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啊。顾不得他是以为浪漫主义诗人,挂不得他是诗仙。那不是徒有虚名的。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的这种功力,把他的想象力称作是一种天赋应该也不为过吧。
诗人一生作诗无数,成就也很大,但他的盛名不是考别人吹嘘出来的,他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光看这首诗就知道诗人的功力如何。他是盛唐的诗人,他是不拘小节的文豪,他也是一个爱喝酒的平凡老头。他在诗方面的成就是后人不能企及的,也可以说那是他专有的一种天赋。这首诗中的景象就是我们平常出去游玩可能遇见的景象,但是我们没有人会写出这样一首诗,没有人会运用这么巧妙的字眼,没有人会有这种奇特的比喻。诗人就是诗人,诗仙之所以为诗仙,定是他和常人有极大的差别。这首诗以短短的四句就给我们描绘出来了这么盛大的景象,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中不只是写景也在抒情,不只是写了庐山瀑布,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这首诗是诗人在五十多岁时所作,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诗人的那种旷达的心境。读了这首诗,了解了背景,我仿佛看到老当益壮的诗人站在山前,衣袖一挥,大声吟出这四句话。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遥望远方,畅快地抒发自己的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