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轻松ldquo背诵全
说起我们的求学经历,什么最让你感到恐惧?是做不完的作业?是周期性的大型考试?还是看上去很凶的班主任?
要我说,我会选“背诵全文”。
无论是动辄几百字的文言文,还是抒情的现代文,只要看到文末带着这四个字,就都能化身为磨人的小妖精。
这个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呢?一字不差地背几遍甚至十几遍?还是边抄边记?
实不相瞒,很多伙伴也是这样做的,背不下来就抄,直到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当然,这个过程会花费很高的时间成本,十分不划算。
所以,现在要推荐一个能让我们更高效背诵课文的工具,那就是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我们可分成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制图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并提取段落关键词。
接下来,依次从文中选择一些句子里的下级关键词(提示性关键词),将内容补充完整,完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
第二步:复述课文刚开始时,可使用带有文字的思维导图,以便熟悉文字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尽快进入左、右脑并用的状态。
在对这种图文对应关系比较熟悉后,再根据不标注文字的纯思维导图复述。
也可在纯思维导图上添加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或者修改这个图标或图形(例如改变线条或图标的颜色),使之更符合你的思维习惯。
如果你能够比较流畅地进行复述了,那么恭喜你,因为这已接近于完全背诵了。
第三步:记忆图经过若干次复述后,思维导图的脉络走向就比较清楚和熟悉了。此时,即可记忆图了。
首先,从整幅图中剥离出图像的框架,即图形的关键图符及其位置和大概关系,在脑海中浮现这个框架并逐渐细化,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图形。
然后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没有曲线,这个图会怎么样;如果只有关键图符,这个图又怎么样;加入文字后又怎么样。
当你闭上眼睛时能比较清晰地浮现出这幅图像时,记忆图就完成了。
第四步:背诵课文一边回想图像,一边发出声音来背诵课文,背不下来时可以看看图形。当背得一字不差时,便大功告成了!
但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尾难”,而在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这件事情上,“制图”一步是相对难度更大一些的。
所以接下来,就以我们曾经分享过的《庐山的云雾》一文为例,一起重温一下制图的全过程:
庐山的云雾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首先,我们需要对全文进行分析。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其中,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第三自然段作者则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取出恰当的句子关键词,完成整幅导图↓↓↓
▲学科思维导图张校语(张维)
思维导图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按照上文提到“复述课文-记忆图-背诵课文”三步进行了。
经验告诉我们,短课文一般经过几个来回就能背诵下来。对于特别长的课文,要遵循“总体把握,局部突破”的原则。到最后看着思维导图或不带文字的纯思维导图,能流利地复述课文就可以了。
经过多次复述课文,对思维导图较为熟悉后,记忆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各个局部先背下来,然后贯通背诵。
综上,“背诵全文”也不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掌握了思维导图技能,就能更快地完成这一项学习任务了。
—End—
尚忆思维导图
网络直播金牌训练营
21世纪,在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占领各个领域的今天,如果你或者孩子,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理念、思维的牢笼之中,在今日的激烈竞争中,可能很难脱颖而出。
如果,你想升级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大脑思维,欢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跟着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布赞亲自颁证的英国官方思维导图注册讲师张维,一起来升级自己的大脑思维,开创一片美好的未来!
戳原文,跟张维老师学思维导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