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武连生庐山真性情

发布时间:2021-10-7 18:01:08   点击数:

庐山真性情

作者

武连生

今年仲春,有幸到庐山。因历代文人多在庐山留墨,我虽不爱附庸风雅,这次却不揣浅陋,产生了拿起笔的冲动,也来说说游历庐山的感受。四月末的庐山,还稍有凉意,游人稀疏,却也多了些宁静。刚上庐山,想到的自然是历代的名人墨客。许多诗人关于庐山的名句时常蹦出来。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是天下名山,其实我对庐山早已心向往之。她的美丽自不必说,光是类似匡庐的传说和那些并不遥远的往事就令我神往。还有那成群的洋人别墅、美庐等景点。真到了庐山,我却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心里急着想去寻找庐山的美,探访隐藏在云雾深处的那些“秘密”。翌日清晨,与友人早早往山里去。顺着湿漉漉的小路走了喝杯茶的功夫,就到了含鄱口。果然名不虚传,庐山在这里已显出她的美来了。二十四日的早晨,正赶上有雾,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美景顿时呈现在眼前。两边的山峰苍翠挺拔,两山的中间是一片云海。就连山腰上也缭绕着云雾:秀丽、神奇。我终于开始惊叹庐山的美了!左边的五老峰就像端坐着五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右边的汉阳峰高耸入云,而鄱阳湖就像一个罩着神密面纱的妙龄女子,害羞地低下了头。站在含鄱口远眺,庐山的真面目便清晰可见了。她北依长江,东靠鄱阳湖,南面是南昌市,离南京、上海都不远。古往今来庐山为什么名气如此之大?原来庐山的地理位置太独特了。长江沿线的城市每年夏天都酷暑难当,而长江南岸突然有处凉爽宜人、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当然难得了。那些洋人和历代权贵的成群别墅不正说明了这一点?离开含鄱口,沿小路下行,进入一条幽谷。小路很窄,铺了石板。凌晨洒了小雨,石板湿漉漉的。空气极清新,极湿润。两边高耸的水杉,笔直峭拔,偶尔能望见一小块蓝白相间的天空。我本喜欢幽静,激动得了不得。索性在石阶上坐下来,体验那一刻的清幽快意,细细品尝那空气的清香。这也是我最向往的幸福之一了。流连之后,便看到有名的庐山植物园。庐山的植物园确实名不虚传,珍稀树种数不胜数,名花异草争奇斗艳,让我这个北方人真正开了回眼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种花是杜鹃花和山茶花。据说这里的杜鹃五月中旬才能全部盛开,这时只有数株提早开放。这里的杜鹃花太美了。她的美是一种有灵性的美,活生生的美。就像一个娇俏伶俐的美女,而又雅致有教养。山茶花先前只有所耳闻,未曾谋面。此次目睹她椭圆形的长叶和盛开的粉色花朵,竟然一见钟情。又像久违的朋友见面,分外亲切。植物园中正值大片桃花盛开。桃花本是花中普同一族,庐山上的桃花却因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大林寺桃花》诗而名扬天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据说白居易曾在四月间游历庐山,因为庐山上天气凉爽,季节较之山下为晚,诗人来时桃花始自开放。诗人喜出望外,留下这首桃花名诗。白居易的诗平淡中见情趣,确实脍炙人口。正是:景因诗而有名,诗因景而更美!游人在此深深地体会到情景交融的畅快。这也算得上是游庐山的一大情趣吧。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在此留下名句,命名这条赏桃花的小路为“花径”,很好听的名字。穿过花径,顺山间小路蜿蜒上行,两边依然是高耸的水杉和不知名的花草。小路异常幽静,路边是一条山间小溪。潺潺流水敲击巨石,发出音乐般的叮咚声。空气清新润泽,让人有种欲仙的感觉。不禁想到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陶渊明曾经做过县令的彭泽就在庐山脚下。我想先生是不是也曾在庐山自由放任灵魂,从而受到这庐山的启示呢?常诧异有亿万富翁抛却家产,投入深山,去过隐居的日子。现在我理解了,人生真正应该珍惜的其实未必是财富。清心寡欲,内心安宁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我独自神游,竟把友人甩在了后面。自己径直沿山路向上攀援。正在这时,雾却来了。好大的雾,世界顷刻之间变得混纯,我眼前的庐山整个被大雾吞没了。我们就漂浮在这漫山的细雾中,如入仙境。毛泽东曾说庐山有“仙人洞”,我想如此如梦如幻的去处,即便有仙人也不足为奇了。庐山上的景点据说有五老峰和三叠泉是必须去看的。我还没有到这两个美丽去处就已经陶醉在大自然的神奇之中了。其实我所陶醉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一种惬意,是一种寄托。古时文人常常寄情山水,流连忘返,赋诗作文。我想山水固然是美的,但山水对于人来说,其意义远不止于自然之美。忘情山水,体会到的是自由的可贵;显露出来的是人的真性情!我们每天为利益奔波,总以为在追逐幸福。其实名缰利锁恰恰遮住了我们追求幸福的慧眼,以牺牲自由和真性情为代价来换取金钱和地位,就如同被关在笼子里换取食物的鸟一样可怜。可惜普通人为了追求生活之必需,甚至以被关起来而得宠为荣耀了。久而久之,人也就忘记了自己生存的真正目的了。是的,自然不仅是美,自然也是一种宗教,她能使我们扭曲的灵魂重新熨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更依恋大自然了,我不是用挑剔或看客目光去索求她的美,而是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求。渴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的大美中去找回自己的灵魂。从而把自己还原回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在匡庐的奇花异卉之中,我们有幸邂逅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夫妇之墓。直到走到他墓前的这一刻我都不知道陈寅恪先生就长眠于庐山的苍松翠柏之中。这可以说是我这次庐山之行的一个意外收获。我立在先生墓前,默默地祭拜了一回,心中不禁思绪杂陈。先生与夫人的墓碑旁,赫然立着一块大石,上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笔力苍劲而酣畅,不知出自哪位书法名家之手。在当下能看到这样有力的字,实在令我颇受鼓舞,激动万分。庐山在我心中也更加有分量了。

作者简介:武连生,男,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曾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数十篇。现居呼和浩特。

更多精彩文章:

■余华: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王蒙:我喜欢善良

■王安忆:我终究不忍把顾城想得太坏

■余秋雨:一个窝囊的中年抵达不到一个欢快的老年

■苏童:我为什么写《妻妾成群》?

来稿须知

本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欢迎文字爱好者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评论、诗歌必须在字以上,注明“作家部落”投稿,内容按“题目+作者+内容”格式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中,用附件形式发送指定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yj/234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