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观点薛法根怎样设计阶梯式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8-28 11:30:51   点击数:

常见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活动,基本上属于教学的流程记录。比如“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个教学活动,设计成:

1.自由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2.指名朗读,点拨感情朗读方法;

3.分角色读,加深人物情感的体会;

4.齐读。

乍一看,这个朗读练习活动内容丰富、步骤清晰,很有操作性。但这仅仅是一个朗读练习活动的“流程”,有朗读活动而无朗读教学的实质性内容。试问:感情从何而来?喜悦的感情如何朗读?语气语调有何变化?如有读不出感情的,有何具体方法?出现唱读如何矫正?这些才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点,没有这些活动要点的设计,就不可能达成朗读教学的目标。

要使“流程”设计变成“过程”阶梯,需要判定教学的起点与终点,并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找到几个教学的落点,即教学活动台阶。教学的起点就是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与水平状态,教学的终点就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的教学目标,两者的落差就是教学活动设计的空间,也是学生学习的发展空间,可以设置若干个教学活动板块,呈现逐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这些台阶式的教学板块要遵循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规律,设计连续性的学习步骤,具体展开教与学的过程,可操作可观测便教利学。以《庐山的云雾》为例,我们进行了阶梯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起点:1.学生具有阅读景物类记叙文的基本经验,能领会事物的特点“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但对于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手法缺少自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yj/232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