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观展手册深读守望千年再现经典
「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
观展手册
全赏。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
导览。浙博辽博馆长亲声讲解
交通。浙博武林馆海陆空指南
深读。守望千年再现经典
浙江自古地杰人灵,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成就为江南文化首善之区。
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如唐人孙过庭、褚遂良、虞世南、宋人刘松年、李嵩、夏圭、元人赵孟頫、杨维桢、吴镇、王蒙、王渊等,均为浙江藉人氏。
南宋高宗定都杭州钱塘,改“行在”为临安,一百五十三年,拥有人才荟萃与自然资源富庶的独特条件,使杭州成为富甲天下的都城。
杭州又是皇帝亲自倡导的南宋画院所在地,画院汇集了南渡的北方艺术家与杭城本土艺术家,他们在京城临安与西湖湖山烟雨的浸润滋养中,共同缔造了南宋文化艺术的精粹,谱写了中华文明史上光辉璀璨的一页。
自汉魏以来,书法绘画便已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思想的艺术载体和精神寄托,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代表。
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唐宋元是一个由发端而大放异彩、至登峰造极又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阶段,涌现出一批足以令后世膜拜不已的艺术大家,他们的影响历经千年,至今不衰。
“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展示千年丹青翰墨艺术瑰宝,再现这一时期的煌煌大观。
宋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书法在太宗李世民的亲力推动下,二王书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唐以后出现了一批堪与二王比肩的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秉承魏晋以来墨迹与碑版的双重传统,逐渐突破王氏书法的萧散妍妙,转向法度森严的风格。
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和张旭、怀素的草书,尤其具有时代意义。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波澜起伏又秩序井然,虽属狂草,但狂而不怪,字字未离草书结构的基本法则。突破传统格式,变今草为狂草,对狂草书体的形成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局部)
宋代“以文治国”,文人士子以博学广闻,精晓文词为风尚,书法与绘画都受到帝王的奖励,使宋人书画成为中国书画艺术上的一座高峰。
太宗赵光义对书法兴趣浓厚,他藉由赏赐金帛及授官,广泛搜取南方各州古代名家的书迹和拓本,结合宫中收藏,命人摹刻成《淳化阁帖》,宣示了官方认定的二王正统。
因此,宋代皇帝多擅长书法,其中以徽宗赵佶、高宗赵构父子的成就最为突出,二王传统成为王室书风主导的典型。
宋徽宗在宋代皇帝中书画造诣最深,工真、行、草书,并创立“瘦金体”楷书。《草书千字文》是其草书精品,又为其传世草书孤本,从中既能追溯与怀素草书的渊源关系,又可以充分领略到书者的艺术才情。
高宗是宋代帝王中于书法用功最勤者,他自幼受微宗影响,酷好书法。
在其书法论著《翰墨志》中,开篇即谓:“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禊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足以证明高宗早年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的学书经历。又云:“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高宗日常以翰墨自误,沉浸于二王书法。
通过《草书洛神赋》可窥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引领和开创了南宋初期一代书法风尚。
宋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局部)
受到来自皇室的影响,文人士大夫中亦涌现出不少书家,如抗元名相文天祥《草书木鸡集序》,章法得力于王羲之,笔法取之怀素,收放自如,行笔流畅。
南宋以宋高宗为首,后继者如孝宗、宁宗、理宗等皇帝的身体力行,他们开创的文艺绍兴,不仅维持了一百五十三年的半壁江山,更让南宋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最为发达、文化崇尚雅致精微的时代。
严复提出“宋朝乃是中国人的生活样本”、陈寅恪有“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与之相呼应,宋人的生活情调已然成为中国汉族文人士子追求的精神寄托。
宋高宗迁都杭州,振兴宋室文化,经过数十年的经营,社会、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宋高宗雅好书画,重新恢复了画院。皇帝的倡导与参与,以及一大批富有才气的文人士子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南宋画院涌现出星光熠熠的壮丽景象。
书法与绘画都受到帝王的奖励,尤其是绘画成就之高,强化写生和诗画相结合的绘画形式,使艺术风格趋于多样化,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均创造了优于北宋宫廷艺术的全新境界,成为后世宫廷绘画的楷则。
南宋画院建制与北宋不同,高宗对画家奖掖力度大于徽宗的宣和画院,杭州温暖适宜的气候,烟雨空濛的西湖,环湖有青山环绕,寺院、楼阁星罗棋布,更有波澜壮阔的钱江怒潮,激发出大批南渡的院画家无穷的创作灵感,他们与画院内的本土画家共同发挥艺术才能,造就出绘画艺术的中兴。
如擅长山水、佛像、人物画的马和之,列居于“御前画院”十人之首,曾为高宗抄录的《毛诗三百篇》一一绘成插图,为院画家中身份重要的画师。历任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的李嵩,善画人物、界画,受到皇帝优厚的礼遇。
山水画家中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后人誉为“南宋四家”,名垂青史。高宗书、马和之绘的《毛诗唐风图》,诗画结合,显示了南宋诗意画的勃兴。马远《松寿图》、马麟《荷香清夏图》、朱惟德《江亭揽胜图》,带给观者纯洁而淡泊宁静的视觉画面,无疑提供了南宋文人重视闲居清雅生活的真实记录。
宋马麟荷香清夏图卷(局部)
由北宋中期艺坛开始酝酿的一场由士大夫阶层所主导的艺术变革,影响深远。
朱熹《行书二帖》、陆游《自书诗》、张即之《行书汪氏报本庵记》、杨维桢、张适《楷书周文英墓志铭并诗传》,可以看到“书为心画”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书法的发展逐渐摆脱二王的书法传统以及贵族气质的表现,转而追求个人的独特风格与文人气息的结合。
宋代书法产生变革的同时,文人画的发展也臻于成熟。绘画由再现自然转向抒写情感,追求个人的内在真实。山水画的丰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进一步把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变化结合起来。
李成本为长安唐代宗室,五代之际辗转流落到了营丘(今山东临淄)。李成《茂林远岫图》以水墨画营丘夏日景致,峰峦叠翠,叶茂林森,山林清旷。我们或许从中得窥作者以自然山川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继而纵情诗酒、寄兴于画的心路历程。
张激《白莲社图》描写东晋高僧慧远,邀集僧人居士于庐山东林寺建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故事。因莲社故实而成佳话,北宋以降成为热门诗、画题材,李公麟、巨然、仇英、文征明、石涛等大家都画过莲社图,而以李公麟的白描最为传神。张激是李公麟外甥,精心师法于舅舅,称得上是李氏白描人物画的一位重要传人。此图正是他成功地传承李氏画风的精品,画家通过对主题人物形象刻画,表现论经者所述内容的深奥。
宋张激白莲社图卷(局部)
元代绘画在延续唐、五代、二宋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文人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元代易帜,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使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理想破灭,失意的文人只能遁入山林,藉以道释的理念独善其身,在诗文书画中修身养性。于是,山水在他们的笔下,更多地成为怡情遣兴的手段。
王蒙《太白山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融为一体,此种诗书画“三绝”的结合,成为以后文人画遵循的典范。
赵孟頫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书画大家,无论是他的艺术创作还是对于后世的影响,均堪称里程碑式的领军人物。
赵孟頫才华出众,诗文清远,书画双绝。书法举凡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一时,而尤以真、行为当时第一。针对近代宋人书风的种种流弊,主张“借古开今”,以王羲之、王献之为楷则。他浸淫魏晋书风精深,手摹心追晋人法帖,脱去南宋陋习。王世贞称他“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其作品流传天下,遂成一代宗师,影响远及明清二代,无人能及。
本展齐聚一堂的4件赵氏行书《吴兴赋》、《心经》、《归去来辞》、《秋声赋》皆为其成熟时期书风的代表作品,实属机会难得,来之不易。
元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局部)
作为元代画坛核心人物,赵孟頫的成就更令人瞩目,其绘画创作范围广泛,涉及人马、山水、花鸟、竹石诸门画科,又兼重彩青绿、浅色写意或者纯水墨技法。
针对南宋以来画坛流行的浓艳、纤巧之风,赵孟頫提出著名的“古意”论:“作画贵有古意,虽工无益”。他希望从魏晋以来的古画中,吸取传统精神,并细心体察自然,参以己法,大胆创新,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鞍马画是赵孟頫绘画创作的题材之一,样式较多,有古意,有创新,有工笔,也有白描,是其绘画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饮马图》在摹古的同时又有创新,画面结构简拙清润,人马线描古朴遒劲,使形象与质感形成高度统一,成为赵孟頫独特的鞍马画风格。也正是由于这些风格的形成,才使他成为“世人但解比龙眠,那知已出曹韩上”的鞍马画大家。
古代书画在千年历史演变中,朝代更迭、兵燹破坏,转徙散失,流传至今实属不易。有的名作遭受首尾分离,甚至有好事者为图利,人为割裂、挪移作品中的名款,张冠李戴,给后人留下无穷后患。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提高,人们对一些原有名款、流传有绪的古代书画名作,重新进行鉴定。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名作的定名可能在古代就存有误区,需要我们后人对其加以新的认识鉴别。
如展览中原来一直以为是李公麟所绘《莲社图》、《九歌图》、赵伯驹《莲舟新月图》,经过后人反复研究、考证,发现它们其实并不是二人的作品。按照现代书画鉴定的标准,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遂将其作者改成佚名。
南宋时期还出现了大量佚名书画如纨扇、册页,它们形制小巧,温婉可人,被后人统称为小品书画。纨扇、册页小品的出现,与南宋时期颇为流行的一种书画艺术形式纨扇画相关。
宋朱惟德江亭揽胜图页
南宋京城繁华,《都城纪胜序》:“自高宗皇帝驻跸于杭,而杭山水明秀,民物康阜,视京师其过十倍矣”。宋宁宗生辰圣节时,邀请八方来宾相贺,金朝使节对杭城临安的繁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回头看,城内、山上,人家层层叠叠,观宇楼台参差,如花落仙宫……争说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
千个扇面,《梦梁录》、《武林旧事》记载:今杭州清河坊和清泰街之间有一条扇子巷,南宋时成为自产自销的扇铺集中地。名气较大的店铺有“周家折叠扇舖”、“陈家画团扇舖”。
团扇因其精致典雅,不仅是当时广为流传并别具特色的南宋书画形式,而且时至今日,存世的南宋作品,扇面册页之作,仍然可以数百或近千件计之。
宋代流行册页小品画,可能与纨扇画的流行有关。因其书写绘制于纨扇上,故称作纨扇画。它们尺幅不大,题材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从现存少量作品中,有高宗、吴皇后、理宗为扇面画题写诗句,或许表明它们曾用来作为小巧体面的礼物,赠送给宗室、达官和有德行的大臣;它们也有可能被用来作为回赠宫廷的贡品。因其轻便精致,便于携带,艺术品质上乘,受到上至皇帝贵胄、下及平民百姓的普遍喜爱,其中不乏画院画工之手。
众多不能在宫廷画院获得职位的画家,他们活跃于民间,临摹、复制画院画家的作品,极大的满足了社会需求。
这些扇面书画,也许原来就没有署作者名款,如《玉楼春思图》、《江亭晚眺图》、《仙山楼阁图》、《楼阁图》。
纨扇画广受时人追捧,受利益驱使,原先可能是屏风上的装饰画,或者是残损的卷轴画,被人收集、装裱成独立的扇页,或集成册页。这些册页书法、绘画作品大部分均无作者署款,但依据画风等相关因素,仍然能够判断其创作时代。它们题材多样,丰富多彩,这些精美的画幅小中见大,其描绘的内容不亚于立轴或手卷。这些佚名的古代书画作品在美术史上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宋佚名楼阁图页
“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由浙江省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钱江晚报联袂推出。
辽宁省博物馆前身是年7月建立的“东北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质量精湛,是国内馆藏晋唐宋元明清书画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博物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清代宫廷旧藏,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
此展参展作品绝大部分来自于辽宁省博物馆,多是国宝级的历代名作,其中南宋书画占半壁江山。今天,它们暂时离别北国辽海,重返南宋故都暨南宋画院所在地杭州,使望穿秋水的浙江人得以近距离欣赏稀世名家珍品、极品与孤品。
此次两馆参展作品以唐代“草圣”张旭《草书古诗四帖》领衔,共计36件(组),我们在策划展陈内容的分类上根据每件展品作者身份,划分出“帝王、名臣翰墨风华”、“名家画工遗泽流芳”、“文人书画旷世情怀”、“承上启下赵孟頫”、“佚名高手丹青留痕”五个单元,展示艺术品的外观,又能发掘它们的深刻内涵,拓展欣赏视野,再现中国唐宋元时期书画艺术的精湛技艺,藉由作品传递书画之外的历史故实,以较为完整地呈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
充分整合文物资源,扩大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当今文博界已经形成共识的办展理念。
浙江省博物所庋藏的先贤遗珍屈指可数,正因为此,我们与辽宁省博物馆、钱江晚报携手举办如此规模的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使浙江的观众在家门口近距离的欣赏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名品巨作,感受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收入于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宋孟元老等著:含??《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中国商业出版社,年;?
于安澜:画史从书(第四册):含《益州名画录》、《吴郡丹青志》、《海虞画苑录》、《越画见闻》、《南宋院画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元汤垕:《古今画鉴》,收入于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宋邓椿《画继》,收入于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收入于安澜编《画史丛书》本,上海,;
元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西湖文献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观:北宋书画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绍兴文艺:南宋艺术与文化》,《书画卷》,台北,故宫博物院,年;
李慧漱:《壶中天地:西湖与南宋都城临安的艺术与文化》,收入于《绍兴文艺:南宋艺术与文化》,《书画卷》,台北,故宫博物院,年;
高居翰:《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年;
徐书城:《宋代绘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陈野:《南宋绘画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深圳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石渠宝笈旷代风华: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北京,文物出版社,年。
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王小红
?ART一点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编辑/制作:林梢青付玉婷??
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治白癜风沈阳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