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每日一诗26春夜喜雨为孩子集齐必背
点击音频,欣赏皇家唱诗班《春夜喜雨》
◆读古诗◆长知识◆学历史◆做测试◆每日一诗,陪伴成长诗●26诗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诗为“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5篇”第26首识成都是一座多花的城市,杜甫是一位爱花的诗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固然体现了诗人的仁人爱物之心,“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又何尝不是对春雨润物的赞美呢?绵绵夜雨中,诗人的思绪早已遥遥飞去,尽情想象拂晓的美景:春雨过后,锦城清新洁净,处处盛开的红花被雨水浸润,每片花瓣都湿漉漉、沉甸甸的,娇柔慵懒地低垂着,如梦如幻的幽香浮荡在、萦绕在重重色彩斑斓的锦绣上。“红”而言“湿”,“花”而曰“重”,是新奇的组合,但是唯有如此,方能呈现那种至柔至美的意境。“红湿”与“花重”这一富于奇特想象力的场面,衬着“锦官城”的阔大背景,形成一幅色调浓重艳丽、充满盎然生机的画面,而这一切,都是“知时”、“润物”的“好雨”带给人间的恩泽。从这两句诗中,读者似乎能够触到娇柔的花朵,嗅到花木的清香,感受到锦城的诗情画意,也体会到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倾心恋慕。杜甫一生清贫寒苦,许多诗句却写得华美浓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即是如此,这大概是诗人内心世界绚烂色彩的外化吧。◎来源:杨春俏《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人文社史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最华贵美丽、精巧复杂的品种,代表着丝绸织造的最高技术水平,历史上曾有“寸锦寸金”的说法,“锦绣”也一直作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而沿用至今。一座城能被“锦”字形容,可以想见该是何等绚丽多彩。这座城就是成都。自秦时设置蜀郡,以成都为治所,管辖成都平原及附近地区。在此后两千余年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蜀地适合种桑养蚕,丝织业非常发达,蜀锦在东汉已负盛名。据说古人利用流经成都的江流濯(zhuó)锦,色泽异常鲜艳亮丽;又因濯锦者沿江不绝,致使江水变得五彩缤纷,艳丽似锦,故称“锦城”。三国蜀汉时,在成都设置锦官,管理织绵事务,故而又有“锦官城”之称。唐宋时期,成都广种芙蓉,更为这座城市“锦上添花”。据宋代文献记载: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chǎng)在成都尽种芙蓉,每年九月,方圆四十里的城市繁花似锦,高高低低,相互映照。孟昶得意地对左右侍从说:“自古以来,都把蜀地称作锦城,今天看来,真是锦城啊!”◎来源:杨春俏《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人文社试欲知答案,请往后翻◎题目编制:杨春俏图片:李金远《浣花溪畔》部分资料摘自《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5篇)》杨春俏、徐德琳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未经授权,谢绝转载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栏目主持兼本版策划杨春俏文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人社部考试录用专家说诗文用正确的方式打开诗文,让阅读不再艰涩用当代的视角审视诗文,让距离不再遥远用专业的眼光鉴赏诗文,让学习不再隔膜为孩子集齐必背古诗词25绝句
24别董大
23望天门山
22早发白帝城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赠汪伦
19望庐山瀑布
18古朗月行
17静夜思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送元二使安西
14鹿柴
13芙蓉楼送辛渐
12出塞
11凉州词
10春晓
09登鹳雀楼
08凉州词
07回乡偶书
06咏柳
05风
04咏鹅
03敕勒歌
02长歌行
01江南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