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游记 >> 五一回乡记录,从上海到江西老家,从一线城
五一放假回家,从工作地上海到江西农村老家。
从上海到南昌,从南昌到九江,从九江到老家县城,再从县城回农村的家。一路上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遇见不同的人,感受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从上海到南昌的火车,睡了一觉,醒来,便只剩一站了。坐在车窗看看风景,听邻座的一位大哥打电话口音和家乡有点像,便攀谈起来。没想到邻座的人正是相邻县的,更巧的是他是跑船的,已经是大副级别了,正在上海海事大学准备船长考试,而我的工作也和航运有关。
聊了很多关于跑船和船舶检查的事情,船舶该如何应对港口国检查。也聊了很多个人发展的事。他告诉我,他在南昌买了两套房,最可惜的是以前没在上海买套房子。已经有上海的户口,正想把孩子的户口转过去。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工作、关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话题。虽然我们是老乡,似乎我们都忘记提及相同故乡的事。看着那位大哥,富态的装束,自信满满的神情,我想他已经从那个小的县城走出来了。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能生活的游刃有余。
下了火车,望着南昌火车站,依然是多年前见到的样子,杂乱、脏污,乱七八糟的道路,站前广场搭建的各式棚子、广告牌,老旧昏暗的建筑物楼墙,让人瞬间有了种恶心的反感。
在候车厅等车,大概是快五一的缘故,满满的都是人。大多数是年轻人,却大多面色苍黄的农民工装扮,女孩子们穿着比较素雅,容貌却很一般,不像上海那样潮,很大众普通的感觉。
等车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令人气愤的事,8:20从南昌始发的城际高铁,却到了8:15才开始检票,到8:30才发车。期间也没有任何一点解释和道歉。对中等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态度有了些不满。
南昌到九江的车上,和一个带着两个小孙子的老阿姨聊天。老阿姨坐车去庐山,然后再转车去武汉,把两个小孙子送到他们叔叔那里过五一。小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他们的父母在省会南昌工作。
小孩子很调皮,老阿姨一直诉说带小孩子有不容易,却似乎因此觉得很自豪。想起最近放开非单独二胎的政策,我问了阿姨计生罚款的事,被告知第二个孩子出生时罚了一万多块钱。还是很吃惊,国家逐渐放开计生政策,但计生罚款不仅要罚,而且还要罚那么多。
到了九江,有山有水,工业并不发达的城市,空气质量却也不像外面传言的那么好。虽然没有太多的工业污染,但近些年的规模空前的房地产热,大兴土木让空气中漂浮着黄色的泥土灰尘。
从九江到县城是坐汽车,车子上年轻人很少,绝大多数是老年人。我座位旁是个精神矍硕的老人,一上车就在啃玉米。吃完了就把玉米棒从窗户碰到了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同车的很多中年人,都露出一脸鄙夷。是看不惯这一行为。
相对来说越年轻的人素质略微越要高些。无论是上车抢座,扔垃圾,还是吐痰大声讲话这些不文明现象。在年轻人中越见得少了。推行十多年的义务教育,大学高校不断的扩招,新兴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逐渐教育、不断的影响现在的中国人。只有少数农村年纪大的人没有被太大改变,相比于以前,整个中国人的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年轻人当中越发明显。
觉得教育,更关键的不是教了多少知识,而是传播了一种道德规范,使人们产生一种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环境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道德文明行为的推广,宣传教化慢慢产生作用。从前的积习积弊慢慢改变了。
到了县城,不像过年时的繁忙,除了几条较忙碌的街道,大多数地方都比较凋敝。虽然房地产的建设也在这样的小县城进行,但是除了几栋新建的高楼,其他略微高的房子都是政府办公楼。到处都显示着一种凋敝的感觉,很多地方的广告仍然是过年时的广告。没有发达的工业支撑,小县城只是以一种缓慢的而又单调枯燥的生活逐渐重复。
到农村的家的路上,看到的都是田野、低矮的丘陵,正是初夏时节,植物繁茂,到处是绿油油的。房子被掩映在树木里,到有了一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回到家,被告知家里的水稻田已经不再耕种了。由于大多数人外出务工和种植水稻的不经济性,整个村子都没有人种稻子了,其他的油菜、棉花也很少种植了。路上见到的很多田野,其实很多长满的都是野草。虽然国家粮食已经十年增,但是大量抛荒的情况,却让人对谁来种粮、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了一些担忧。
在家的几天,在村子里只看到了几家人,大多数人房门都是锁上的。村子里只看到几个老人带着小孩。
在农村或者不甚发达的城镇,大多数年轻劳动力都去了外面的城市谋求经济收入,而城市的有限教育资源,不完善的福利保障使得农村的老人和孩子不得不留守,这大概都变成了一种很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多数农村家庭都会是如此。
一些有能力有本事的农村人,通过自我的奋斗,逐渐走出了从前的农村环境,在大城市安家立业过的很好,像遇到的那个大副老乡,已经看不出多少农村的痕迹了。
另外一些,可能生活在大城市,也可以在小县城,正在努力的赚钱养家。虽然家还在农村,但是生活在城市,不断的被城市影响改变,逐渐的融入城市的生活。
还有一些是真正的“遗老遗少”,留守农村的老人与小孩。那些在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的人,以旁观者的身份面对着这种巨大的社会改变。
从上海到农村,一路上看到不同的层次农村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县城、农村,环境从整洁到脏乱,服务管理态度逐渐变差,市民文明程度逐渐降低。文化程度也逐渐降低,我那些考上大学的农村同学除了极少数回乡当老师、公务员外,绝大多数都在外面的城市工作。优质人才、资源在大城市的积聚,使得小城市愈发难以得到较好发展的机会。
我想这一路所看到的大概不是特例,而是中国社会现在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不仅是城乡二元化,特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与小县城,县城与农村,在方方面面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仿佛是不同的世界。
如果中国通过改革,能改变绑定在户籍上的社会保障和教育资源。通过不断的城镇化,能够实现教育资源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能保障所有进城务工的人员子女教育需求。城市的社会保障也能保障那些在城市里工作农民工的父母的医疗和养老,不知道这个社会会更好些。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能治好不白癜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