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少人都在讨论庐山居民搬迁的话题,坐在花圃上的一位老人拉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连连摆手,“庐山居民搬迁,从2006年就开始说起,一直说到现在,年年都有风声,我们不愿意搬”
“牯岭”一词来源于英文“cooling”一词,是1895年英国人李德立为这个山顶小镇命名的,意为“凉爽”
“仰天坪能建那么多别墅,我们怎么就不能住在自己呆了一辈子的地方?”提到居民下迁的事,老张情绪激动,把要出的牌扔出了好远,险些掉到桌子下面他说,自己从1955年就在庐山工作,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把一生都献给庐山了,怎么可以说让自己下山就下山
一桌的麻友,有的是老张并庐山旅游攻略自驾肩工作过的同事,有的是老张的邻居他们都是在庐山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对庐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谁都不愿下山
对于这套房子,他只有居住权,并且每月要交一部分租金“虽然租金不多,但是住了一辈子的房子,仍然是别人的房子,自己只是一个租户”魏兴文说,按“有房才有家”的观念看,他感觉自己和自己的一家,都是个无“家”的人
游客与收入数字均有大幅增长,但与庐山提出的目标仍然存在着差距在今年4月全国网络媒体庐山行的记者会上,庐山管理局表示,2012年景区接待人次力争达到800万,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70亿元时间过半,目标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庐山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庐山游客数量继续上扬,保持稳定发展势头,来山人数达到258.07万人次,同比增长34.上海到庐山旅游攻略2%;旅游收入21.05亿元,同比增长33.6%
庐山上五六百栋别墅,是庐山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收入点,但其中一部分别墅长期被机关单位的员工居住着,无法带来明显收益
像卢根水一样愿意搬迁的庐山居民并不多,更多的人,哪怕条件艰苦一些,也愿意住在山上事实上,不少庐山人,都在山下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不愿交出公房,就是希望自己在山上避暑,或者租出去,赚取一笔不菲的收入
庐山人的纠结
“这棵树我们来的时候,还只有碗口这么粗,几十年来看着它长大,现在变成了参天大树,散开的树叶可以为上百个人遮阳避日”老张说,对于山上的一草一木,他都不忍舍弃
庐山发展旅游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打造庐山旅游上市上市目标1992年就提出了,至今已经有20年2004年,庐山管理局成立庐山庐山恋2010版电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2008年,国旅集团向庐山旅游股份注资1.25亿元,此后,庐山旅游又通过增资扩股先后引进了上海新理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省投资集团等多家战略投资者,力争尽快上市
卢根水的居住条件比魏兴文家还要差,人口更多,居住面积更小,房子破旧,并且不能重新翻修
陈忠国提到的“搬迁下山”指的是庐山管理局在2006就提出的一项规划方案当年,庐山管理局提出,为了让位景区开发,庐山上1.2万余居民,将被逐步搬离他们世代生活了100多年的小城,迁至庐山新城
庐山上的房子由于没有房改,到现在为止都是公房,没有私有产权的房子,即使是当地菜农自己盖的房子,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并无实质行动的搬迁计划,渐渐地被庐山人淡忘
另一方面,为下迁居民庐山旅游攻略建设的“庐山新城”,目前第一期1000套住房主体建设已经基本完工,新城内的绿化、道路等配套都已经做完
“最早听说居民要搬下山,政府会安置好住房,我第一个赞成支持,总算可以住到冬天不漏风漏雨的房子了”卢根水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庐山的环境好,夏天住得舒服,但是,如果能改善家庭的居住环境,他愿意放弃山上的环境
和游客纵情山水的心情不同,此刻庐山上的居民,心里想的更多的是,自己还能在庐山上待多久
1.2万余人的迁徒计划
“别墅”掀起波澜
庐山的长远目标为是,力争三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景区接待人次达到1200万;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五年进入世界山岳型景区前列
相比之下,庐山的年轻人们则要谨慎得多在庐山事业单望庐山瀑布古诗位工作的小袁说,针对庐山上的居民搬迁而修建的 “庐山新城”已经在开工建设,并且第一期都已经快要建成“花了这么大的成本,肯定是要搬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庐山管理局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社会上的这种说法不准确,庐山并不是要将穷人赶下山,打造富人山“在发展过程中,庐山环境的压力已经超负荷了,将一部分人搬迁下山,是为了减轻庐山的环境压力”
在庐山当局看来,将机关员工及居民下迁,不仅可以减轻庐山的承载压力,亦可以接纳更多的游客,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事实上,庐山新城并不是无偿提供给山上的居民居住的,要收取成本价新城的建设持续的时间越长,成本将越高据庐山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新城的价格大约庐山景区豪华别墅在2000元/平方米此时,同一地段的商品房价格已经达到了4000元/平方米
“你看现在的牯岭街上,到处是汽车,连人行道上都停满了汽车,游客行走非常不便”庐山规划局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山上的汽车有将近两千辆,如果把庐山管理局的机关工作人员及部分居民下迁,可以大大减少山上的汽车数量“无论是减少占道还是减轻环境污染,都是有好处的”
魏兴文是庐山供销社的退休职工,一家五口,至今仍然居住在单位提供的50多平方米的公房两个小房间,一个厨房,他和老伴一个房间,儿子儿媳孙子住一个房间厨房里的过道也只能容一个人转身,做完饭后,一家人就坐在魏兴文的房间里吃饭
由此,有声音称庐山的这种规划是让“穷人下山,富人上山”,对此,庐山管理局的官庐山景区豪华别墅员表示这是一种误读
《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25)》(以下简称规划)在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章节中提出,大量居民的生产、生活给庐山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规划原则上减少山体居民数量,对山体和周边居民点和居民数量进行控制新规划显示,下迁人口包括:工作人员约2000人,工作人员家属约1000人,其他剩余人员约1500人,合计下迁4500余人,以及暂住人员下迁1000人
是选择离开庐山住舒适宽敞并拥有产权的房子,还是选择留在庐山住破旧且拥挤的公房?这或许是庐山人最为纠结的地方
庐山管理局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让位景区开发、居民下迁的规划在当时的 《庐山风景名胜区2004-2020年总体规划大纲》中就提出,庐山风景名胜区从2004年开始,便逐步要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
“一下一上”
与牯岭主街平行的一条人行道上,巨树成荫,树荫下的石桌椅上,坐着当地的中老年人,他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讨论着居民下迁的话题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关于“庐山景区内建违规大宅”的报道刊出后,随着各级政府部门介入调查,“景区违建”也逐渐成了庐山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8月的庐山,凉风习习,每天都有数万游客到此避暑,让仅有两平方公里的牯岭小镇上显得拥挤不堪
为了充分发掘庐山的内在价值,庐山管理局提出了 “一下一上”的发展规划“下”是指将居民下迁至山下;“上”是指庐山旅游上市
“庐山上建多少别墅与我没有关系,只要不让我们搬迁下山就行”长年在庐山上以拉客为生的面的司机陈忠国表示在他庐山天气的眼里,庐山的开发与保护,是庐山管理者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底限,不能把他赶下山,断了他谋生之路
一面规划大规模居民下迁,一面允许山上建豪华别墅是不是在送穷人下山,迎富人上山?
魏兴文一家的居住条件,是庐山所有职工住房环境的缩影
即使是这个价格,对于不少庐山上的居民来说,也显得偏高肖小燕告诉记者,她的退休工资每个月才1000多元,只够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根本无力购买新城的房子
庐山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8月正是庐山旅游的旺季,山上游人如织,逢周末时更是一店难求“以现有的接待能力,要实现年接待1200万游客显然做不到,只有增加宾馆、饭店等接待场所”
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