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景区 >> 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灿若星河中的一支文
茶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灿若星河中的一支,是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精品。纵观古诗词中,有大量有关茶的论述,即所谓的茶诗,在这些茶诗中与音乐形态相关联的不在少数。本文拟以古诗词中的茶文化和音乐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探究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
在归类整理出相当数量的茶诗与音乐相关联的古诗词基础上,要做进一步研究,探讨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首先要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意境作何解释?审美意境又是什么?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具体研究什么?什么是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审美是区别美与不美的一系列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等条件下形成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知识构建形成不同的评价准则,构成多样的认知美的层次。意境是客观事物或主观情感带给我们对事物环境产生的一种虚构的内心体验,是因事物或情感引起的一种心境共鸣。审美意境即用评判美与不美的准则来体验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产生的内心情境,以赏析的角度体会事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研究茶的历史、发展,以及器具、烹制、茶事等,并与音乐形态关联所形成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情趣。研究在古诗词的范围内,因此为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研究。
音乐词语在茶诗中的存在形态,有时是带有情境描写的,这些修饰词语恰当地描绘了诗词中音乐形象的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为我们保留了古诗词中的音乐意境体验。如李中《访山叟留题》中诗句“茶美睡心爽,琴清尘虑醒。”茶的美好使得本有睡意的心情变得神清气爽,琴音清丽赶走了尘世烦忧变得清醒起来。茶的芳香、清思、益神与琴声的清新、雅致相得益彰,体现了思绪清晰、乐音明朗的美好意境。归纳起来,茶诗中出现形容音乐形象的词语有雅、素、孤、欢、繁、清、迟、淡等,形容茶的词语有香、美、新、旧、爽、好等。这些词语相互间构成了品茶饮茶与赏乐奏乐的不同意境。
茶与音乐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一个是品饮之事,一个是听觉之物,但在一定的环境下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茶经过生长、采摘、制茶、茶饼茶砖或散茶,最终以水煎成,经过了几道工序。在烹点茶的环节上,又有焙茶、煎茶、点茶等工序。其中,焙茶时产生的烟熏,煎茶时水汽的蒸腾,点茶时搅拌出的泡沫,以及茶叶在杯中舒展、翻滚、游荡的形态,都与音乐流动、无形飘渺等特质存在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朦胧、飘逸、无形、飘渺的形态。茶是固态,水是液态,音乐是时间的流逝……
从感官上来体会,茶醇厚、甘甜、青涩、芳香,与音乐的柔和、清新、悠扬、余音迟缓相得益彰。如郑谷诗句“茶香紫笋露,洲迥白蘋风。歌缓眉低翠,杯明蜡翦红”中,“茶香”对应“歌缓”。
茶丰富的颜色绿、黄、红、黑、褐等,又可以与不同音色演奏的清新、淡雅、欢快、悲凉、神秘相对应。如钱起《过张成侍御宅》中诗句“怀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作者以“紫”茶对应琴中“绿”水(《渌水》),是茶色中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了。
茶的清逸、清爽,给人以理智、清晰的头脑和精神,与音乐的深邃、沉稳、富含哲理,有着相同的功能。如李中《访山叟留题》中诗句“茶美睡心爽,琴清尘虑醒。”
茶诗中与音乐相关联的古诗词,大致有以下几种意境,或清新雅致、悠然自得,或欢快愉悦,或伤感离愁,以这些风格为评判美的标准,构成了古诗词中音乐审美的不同意境。
李中《寄庐山白大师》中诗句“泉美茶香异,堂深磬韵迟。”名泉好水沏出的茶特别的香气,远处厅堂里传出钟磬和谐悦耳迟缓的声音。诗句用“深”“韵”“迟”描述了钟磬声响的风格特点,似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钟磬悠远、缓慢、醇厚的声音色彩,好泉沏出的茶在这样动听的钟磬声中品尝,别有一番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