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孔子说学诗有七大好处

发布时间:2020-10-20 8:32:07   点击数:

中国的诗既是文学更是哲学,同时也包括现代所说的文艺,所以学诗可以同时培养多方面的素养。学诗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来看孔子是怎么说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第十七》   这是孔子对青年学生讲的话。孔子说,你们年青人不如多学诗啊,学诗有很多好处。有哪些好处呢??第一,可以兴。所谓兴,就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第二,可以观。诗是表达心志的文辞,通过诗可以体察诗人的心境,观察当时的社会。所以读诗可以受到启发,明白很多事理。第三,可以群。学了诗,涵养了心性,提升了自身素质,就更懂得也更善于与人相处,因为可以用诗的学问和知识与朋友切磋,所谓以文会友。第四,可以怨。学了诗可以发牢骚,因为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不平,疏导情绪。《诗经》中表达忧怨的诗有不少,如《伐檀》、《硕鼠》等篇就是。后世这样的诗词就更多,像大家熟悉的岳飞,受奸臣排挤,报国之志得不到施展之时,就用诗词来排遣胸中的愤慨,如他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接下来说,“迩之事父”,往近处说,可以孝养父母。因为有艺术的修养,有乐观的态度,更懂得如何侍奉双亲。“远之事君”,往大处说,可以出来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因为懂了为政的学问。所以一个人有了基本的个人素养之后,不管做什么都无往不利。“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所包括的知识面非常广,其中所提到的飞鸟、走兽、花草、树木有很多,在了解诗意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动物学、植物学的知识,还可以学到天文、地理的知识,因为《诗经》对这些方面都有涉略。魏晋时期的学者陆机著有《毛诗草木虫鱼疏》,就是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共记载动植物一百七十五种,对每种生物不仅记其名称,而且描述其形状、生态和使用价值。上面我们分析的是孔子所说学诗的好处,当然要真正产生这种作用,必须要我们自己下功夫。学诗一定要身临其境,用心感受古人的心境和当时的客观环境,同时配合自己的生活,反省自己的人生,久之必有“神交古人”的快乐。诗歌,除了能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它还有着更多更深刻的作用。学习诗歌,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让我们对美的感知更敏锐、细腻,陶醉于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真切感受美好的情感、美丽的大自然;可以带给我们感动和慰藉,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情操……

(作者:王尧可摘自网络)

今年暑假,若虹妈妈做了一次尝试,选取了若虹妈妈编著的《给孩子们说古诗》中一些内容,让孩子们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把古诗当剧本,把自己放在诗的情境中,以对话的方式感受古诗,学习古诗……

今天我们分享的古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下面请听来自南京的朱朱小妹妹发给我们的录音,她是一位四年级的同学,她把若虹妈妈说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优雅散淡而隽永,我们一起来听……

 听完是不是觉得特别的美~小编姐姐都陶醉了……

  是的,优雅可以传递,亲情在这里延续,这样与家人一起看书学古诗,谁不爱呢!

您听完后是不是也会印象深刻呢?学习古诗就是这样简单,若虹妈妈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氛围,在这个诗歌的氛围中学习,应该就会事半功倍吧……

朱朱小妹妹的录音文字如下

渭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shè)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的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很有名,可你们知道这里指的渭城在哪里吗?为什么在这个地方送别友人呢?   

  话说在多年前,中国的唐朝政府为了统辖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就在那里设立了一个军事机关:安西都护府,它的府城位于现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那时从都城长安出发要走半年呢,“安西”就是它的简称。有位官员“元二”奉命前往安西,他是王维的朋友,姓“元”,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叫“元二”。

  王维一路送好友到渭城,渭城也就是现在的咸阳,送君四十里,王维和元二终于要分别了,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因为这首诗开头两字为“渭城”,所以这首诗又称《渭城曲》。   接下来我们看看字词,第一句中的“朝”是早晨的意思,所以应该读成zhāo,早晨的太阳叫朝阳,早晨的云霞叫“朝霞”,这里的“朝雨”应该就是早晨的雨了。“浥”(yì)的意思是湿润、沾湿。诗中的“客舍”指的是旅店,“舍”作名词时要读成“shè”。“君”是你的意思,表示对人尊敬的称呼,“更”是再,“尽”是完的意思。“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王维劝元二再喝完最后一杯美酒,因为往西出了阳关这道关,就没有老朋友陪他喝酒了。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一切尽在杯酒之中了……   

  要知道阳关就在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郊外,当时是少有人到的地方,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的确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维的诗总是看似朴素平淡的诗歌,如果一层层细致分析,就会获取非常多的信息。现在看看我们能不能从这首诗的题目和诗文中还原当时的送别场景。先从诗的名字《送元二使安西》开始找起,人物除了作者王维,还有谁?元二。他们俩在干什么呢?王维送别元二。元二要到哪里去?安西。到安西做什么事情去呢?像我们一样出去旅游吗?不,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下面我们再来还原当时诗中的场景。

王维在哪里为元二送行?渭城的一家客舍。什么时间呢?早晨。怎么知道是早晨的呢?从“朝雨”的“朝”这个字知道的。天气情况如何?下雨了。此时两人是怎样的场景?王维为元二饯行,举杯送别。

好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点事件,我们全都一目了然。从这短短的诗歌中找到了大量的信息,学古诗真的是妙趣无穷啊……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花絮呢:因为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浓厚真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特别适合于送别宴会时演唱,所以唐代的人就把这首诗配上音乐进行演唱,并广为流传,成为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而且最后一句“叠唱”也就是“重唱”多次,还有“阳关”两个字,所以又叫《阳关三叠》或《阳关曲》。那么,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古曲《阳关三叠》,在音乐中回味这首诗的韵味。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shè)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投票决定若虹妈妈最先到哪个城市!!

孩子在年幼时就接触诗歌、爱上诗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若虹妈妈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和关于古诗教育经验。如果您想参加,请投票告诉我们吧,我们将会从投票最多的城市开始,若虹妈妈将与您面对面地交流,共同享受古诗给我带来的温暖……

  

让孩子们在年幼时就接触诗歌、爱上诗歌,是若虹妈妈编写这套书的初衷。为了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若虹妈妈对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一、所选篇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代表性作品,尽量涵盖各种体裁、各个朝代和各类题材。同时,入选的诗歌都通俗易懂,易于孩子们理解。

“若虹妈妈说古诗”系列一套三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编写《踏歌声》是第一本,《少年游》是第二本,《思无涯》为第三本,书名分别选自每本书里的诗,踏歌声取自李白的诗《赠汪伦》,少年游取自王维的《少年行》这首古诗,有鼓励孩子在诗海遨游的意思,思无涯,即学了首古诗,学到了知识也有所思考,学无止境,层层有递进,与若虹妈妈说古诗的内容相契合。

二、除了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注音、注释,还以孩子们熟悉的视角,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对诗歌进行介绍和解析。这样,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又让孩子们更轻松地领略古诗之美。

若虹妈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兴趣点、思维方式总结出完整的教育方法,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的表达,孩子看这本书就像与若虹妈妈对话交流,既有趣又有益,再加上每首古诗都有若虹妈妈的配乐讲解,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学古诗。

三、这套书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听。通过扫描每首诗对应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217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