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每日一诗31游子吟为孩子集齐必背古

发布时间:2017-4-2 4:56:04   点击数:
点击“桃李国学堂”,邂逅一份美丽

欣赏《游子吟》(谷建芬监制《新学堂歌》)

◆读古诗◆长知识◆学历史◆做测试◆每日一诗,陪伴成长诗●31诗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为“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5篇”第31首识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计六句三十字,截取母亲为游子缝衣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家庭生活场景,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慈祥的母亲手拿针线,在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孩子临行之际,母亲的针针线线全都缝得格外细密,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如果衣服破了,离家在外,没人缝补,所以才要把预先缝得更结实一些。母亲不仅用手中的针线,为孩子缝制了天底下最结实的衣衫,也缝进了天底下最深挚的疼爱、最深切的牵挂。诗人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慈母临行为他密密缝衣的场景,是令他最甜蜜、也是最痛苦的回忆。他体贴老母亲的一片深笃之情,不由迸发出真挚的感叹:谁说小小萱草花的那一点点孝心,能够报答春天的阳光对它的养育之恩啊!母亲的爱,是孩子永生难报的啊!孟郊穷愁终身,对母亲深怀感激,却很少有孝顺她的机会。他45岁时才做了溧阳县尉,官职虽然微末,毕竟能够安定下来,赶紧把老母亲接来同住,并且写下这首小诗,抒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首小诗真挚亲切,千百年来拨动着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来源:杨春俏《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人文社史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中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就是萱(xuān)草花。萱草又名谖草,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中说:“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两句诗意思说:哪里可以得到忘忧的萱草?我要把它种在北堂阶下。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萱草意象酝酿出丰厚的象征意蕴:一是忘忧,二是宜男,三是代指母亲。唐代诗人主要还是取萱草忘忧之意,如“茶能散闷为功浅,萱纵忘忧得力迟”(白居易《镜换杯》)、“一咏琼瑶百忧散,何劳更树北堂萱”(刘禹锡《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但是孟郊在另一首《游子诗》中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他是在责备自己甚至连能使母亲忘记思念游子之忧的萱草花都未能种下。由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寸草”,据推测有可能指的也是萱草。宋代诗词中,以萱草指代母亲的情况较为普遍,母亲的居室也称为“萱堂”,甚至直接以“萱”作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而且衍生出萱辰(母亲的生日)、萱亲(母亲的别称)等与母亲相关的词汇。比如:“五湖烟景虽然好,萱砌难忘白发亲”(释行海《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阡茂新栽柏,堂余旧树萱”(陆游《汪给事太夫人程氏挽辞太恭人谕氏挽辞》)、“萱堂遥忆侍慈颜,感时双泪滴潺潺”(洪皓《浣溪沙》)、“萱昼堂前惟有母,槐阴庭下岂无儿”(文天祥《赠桂岩杨相士》等。◎来源:杨春俏《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人文社试欲知答案,请往后翻◎题目:杨春俏图:尹沧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部分资料摘自《小学优秀古诗背诵推荐篇目(75篇)》杨春俏、徐德琳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年未经授权,谢绝转载部分图片和音频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栏目主持兼本版作者杨春俏文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人社部考试录用专家责编炖斋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导师李山教授美编袁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说诗文用正确的方式打开诗文,让阅读不再艰涩用当代的视角审视诗文,让距离不再遥远用专业的眼光鉴赏诗文,让学习不再隔膜为孩子集齐必背古诗词

01江南

02长歌行

03敕勒歌

04咏鹅

05风

06咏柳

07回乡偶书

08凉州词

09登鹳雀楼

10春晓

11凉州词

12出塞

13芙蓉楼送辛渐

14鹿柴

15送元二使安西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静夜思

18古朗月行

19望庐山瀑布

20赠汪伦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早发白帝城

23望天门山

24别董大

25绝句

26春夜喜雨

27绝句

28江畔独步寻花

29枫桥夜泊

30滁州西涧

taoliguoxuetang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局部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163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