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景区 >> 微友投稿:再向庐山行
第一次上庐山,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还在读书。二十年后的夏天,我再次投入庐山的怀抱。那令人窒息的自然美,厚重的人文美,像醇绵的美酒,像浓酽的香茗,足够一生回味。
一场阵雨过后,天空如洗。车子在九曲逶迤的盘山公路上穿行,两旁的树木遮天蔽日,之前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霎时溶解在那沿途满目的苍翠之中,让人总想高歌一曲。行至半山腰,我们索性让司机关了空调,打开车窗,顿时,清风袭来,伴着雨后森林草木的淡淡清香,沁入心脾。来往的车辆呼啸而过,载着一颗颗或是期许或是满足的心。避暑也罢,揽胜也罢,感怀也罢,总之,二十年氤氲于心的匡庐情结,此刻加剧地发酵升腾,想到马上就要踏上这片土地,甚是激动。
庐山的景美,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领略。说起庐山瀑布,一千多年前的太白已经给她写下最好的广告词了。庐山瀑布虽没有黄河壶口瀑布粗犷雄浑之势,也没有黄果树瀑布响遏行云之声,然而就是那种如江南女子一般的灵动与柔美,让无数游人愿意不顾山高路险,攀过一座座山,于群峰之中去寻觅她的倩影。有道是: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石门涧景区就能一睹庐山瀑布的风貌,加之景区旖旎的山涧风光,就算回去后几天走不得路,也是值得的。进入景区不久就欣喜地遇到几座小型瀑布,瀑布落差只有几米,水花飞珠滚玉般落入潭中,角度合适还能有幸看到上方折射出的一道彩虹。潭中泉水清冽,鱼儿嬉戏其间,阳光透过树梢,斑驳细碎的日影洒在漾漾清波之上,泛着迷离的光。潭边苔藓青草勃勃生气,几块大青石被岁月磨洗得光滑而圆润。游客忍不住俯下身子掬一棒清泉洗把脸,沾沾这山中的灵气,抑或索性脱下鞋袜濯足一番,洗一洗这尘世间的浊气。
然而,要一览石门涧大瀑布的芳容,乘坐缆车之后还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整个石门涧景区,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花了四个多小时。不禁感慨,一千多年前,没有栈道没有缆车,徐霞客是怎样探到这样一个所在。一路上,绿阴不减,蝉鸣萦耳,鸟鸣啾啾,流水潺潺,偶尔还能听到蜥蜴类的小爬行动物窸窸窣窣穿行林间的声响。仿佛夏天都被挡在大山之外,但当看到那像利剑一样从树梢中射过的一缕缕刺眼的阳光时,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满足感便会油然而生。所以,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便成了一种享受。正当我们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海阔天空、思绪飘飞时,峰回路转之间,抬头一看,瀑布便出现了。她从对面的翠峰中顺着山势泻下来,宛若一条细长、弯曲、飘逸的白练飘落下来。在周围莽莽苍苍的绿色当中,格外显眼。我们在这边的山上行走,而瀑布在对面的山上引诱着我们,隔着密林若隐若现,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们绕过几个弯,来到瀑布脚下,以为可以看清她的真面目,可是仰头一望,瀑布被耀眼的日光遮挡,亦真亦幻,真有银河从九天落下之感,再无法目睹她的全貌了。原来,来时的路上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视角。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身处风景之中,却一心想着前方的景致,而忘了细细品味当下的风景。
不要以为,石门涧只是柔情似水的女子,其实,他更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过去,只是跟随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想象过天门山两山相峙而立的景象。没想到在庐山也能目睹冰川运动留下的雄奇景观,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绵亘蜿蜒的山峰被拦腰截断,中间隔着几十米宽的山涧,像门户一样遥相呼应,石门涧因此得名。断裂的横截面石头山体完全裸露在外,有的如刀削斧砍般平整,有的如犬牙般嶙峋。无论是远处眺望,还是从高处俯瞰,抑或从低处仰视,都给人惊心动魄之感。然而,就在这绝壁断崖之处,仍然有郁郁葱葱的生命存在,有些向阳的地方植被很多,白色的岩石只能隐隐约约看得见一些。斗转星移,几百万年前的那场山崩地裂的地壳运动谁也没看到过,但遍布涧中的那些几吨重的巨石和那断层上清晰的褶皱正在诉说着史前地球上发生过的那场翻天覆地般的动荡。
庐山上下雨是最平常的了,于是,山色空蒙,雾霭缭绕的景象便可等闲识得。夏天山上的雨并不大,而且有点像春雨,淅淅沥沥,但不会下个没完没了。于是,游人的热情丝毫不减,大道小径上仍然是穿梭的私家车和撑着雨伞或穿着透明雨衣的游人。庐山的天气似乎最善解人意,一到景点便停雨了。于是,便有幸一睹了庐山云雾的美。庐山的云雾像顽皮的孩子,不知不觉,它就从山腰升腾而起,感觉它浓得化不开,可当你正准备拿起相机多留几张影时,它又倏地像轻烟一样随风散开了,有时它就一丝丝从你的眼前、头顶掠过,你兴奋地想要抓住它,它却早没了踪影。有些云雾一直笼罩着山顶,薄薄的,淡淡的,黛绿的山峰时隐时现。有些云雾很浓很浓,眼前的景物都被云雾遮蔽了,云雾翻滚着,真像神话中的蓬莱仙岛,仿佛太上老君就要拿着拂尘从里走出来。
一个地方再美,若没有历史的浸染,它只是一处风景,绝对够不上遗产。文化就是庐山真正的魅力所在。自从周朝匡氏七兄弟结庐于此,庐山便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山外的人。郦道元、徐霞客游历于此,庐山从此更加名噪天下。文人墨客、将军政客,不远万里,不惜财力,修路建墅,踏遍青山人未老,让那些普通的景物烙上的文化的印。白居易贬谪于此,苏轼罢官游庐山,都是尝遍人世冷暖却胸有丘壑的豁达之人,否则哪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哪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欣喜?仙人洞,吕洞宾在那修仙炼道,成仙之后,衣袂蹁跹而去,毛泽东在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感慨“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仙人洞原本只是向外突出的一块大山石而已,却有了仙风道骨的味儿,又增添了一份峥嵘岁月的豪迈。美庐别墅里,曾先后居住过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别墅旁蒋中正临别时亲笔题写的“美庐”石刻,毛泽东入驻之后差点毁于卫兵之手,好在毛泽东即时制止,他说,历史是改变不了的。伟人已去,言犹在耳,足见伟人主宰沉浮的胸襟和霸气。字迹斑驳的石刻,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更迭。当年蒋介石煞费苦心修建的别墅,以为可以颐养天年,最后别墅易主,仓皇逃遁,令人唏嘘不已。走进别墅,欧式钢琴和厚厚的德法原著折射出女主人高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老式冰箱、带浴缸的盥洗室还在诉说着主人奢华高贵的生活,如今蒋公不在,美龄已殁。看着这一切,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又岂是成王败寇那么简单?
自然与人文共生,历史与传说辉映,这就是庐山,一座有高度有厚度的山。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是庐山客。
了解身边大事小事北京中科医院电话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lyjq/1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