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旅游景区 >> “余越唱古诗文”《望庐山瀑布》推出MV!
“余越唱古诗文”《望庐山瀑布》推出MV!
余越唱古诗文之《望庐山瀑布》推出MV!
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浑美;后两句用夸大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音频:
MV:
歌词:
余越唱唐诗《望庐山瀑布》
词:李白(唐)
曲:戎桦
唱:余越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
让人恍忽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引伸浏览: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2句:1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1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挺。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大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1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鉴赏:
诗中的”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外一番景象:1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采,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野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倾注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也包括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奇异伟力的赞美。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其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峻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但是,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1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加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述中已孕育了这1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当中,眺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1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平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大而又自然,新奇而又逼真,从而振起全篇,使得全部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雄奇绮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李白
(公元-)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现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时间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很是唐玄宗所欣赏。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年天宝3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取帝位失败牵累,放逐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怀为主,表现出鄙弃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风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酷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残暴的色采。李白是屈原以后最具个性特点、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到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他经历曲折,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3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安排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诗词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情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盈,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但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文体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
李白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怀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此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他喜欢采取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绝不掩盖、不加控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2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代成心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情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思想性情、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体结构也是构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缘由。善于凭仗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点。几近篇篇有想象,乃至有的通篇应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出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应,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奇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捉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大。他的夸大不但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大得那末自然不露痕迹,那末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大与鲜明的比较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善于的文体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取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常常省略过渡照顾,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5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犹如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当中。这和他自觉地寻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
更多“余越唱古诗文”的音乐作品请先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