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历史文化 >> 写作方法景物描写系列写好故事中的景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可见环境描写多么重要。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描写即我们通常说的景物描写。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早就开始就接触纯粹写景的作文。比如?泉城??庐山的云雾??黄山奇松?等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好故事中的景,也是尤其重要的。
写故事,为什么要写景?
1.故事开头写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比如?祖父的园子?一开始就描绘了园子的五彩缤纷,因为园子是作者萧红小时候和祖父劳动的地方,是她童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她童年最美的记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手乎,圆滚滚,就像-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再比如鲁迅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一开始是这样写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开头这段景物描写,天空,明月,海边,沙地,西瓜地,交代了主人公闰土的生活环境,突出了闰土是农村孩子的形象。
再比如,同学们在改写古诗?稚子弄冰?时,许多同学开头第一句是"一个冬天的早晨",而有的同学,不提冬天的早晨,只描绘冬天有代表性的景物,通过景物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要写的故事发生在冬天的早晨,这样的开头就是很新颖的,也很美,很吸引人。写好文章的开头就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请看这几位同学改写?稚子弄冰?的开头:
寒风吹过,晶莹剔透的雪花飘落下来,铺满了整个乡村,像仙女的白色衣裙。河水结成了冰,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微弱的光芒。树林里的鸟儿、树木、小草都变得没精神,鸟儿们不叫了,树木没有一片叶子,小草也不见了。屋檐下的水瞬间结成了冰溜溜,但只有孩子们喜出望外。(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张雅淇)
数九寒天,冰封千里。整个世界成了个大冰箱。山冷得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了。房屋下吊着一排晶莹透亮的冰溜子。(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邹淑涵)
寒冷的冬天来临,阳光也是冰冷的,大地成一块冷冰冰的钢板。大雪也随着寒冬来了。隐隐约约地看见窗上有一层薄冰构成的画;屋顶上,雪姑娘很大方地给它一床厚厚的白被子;屋檐下挂满了水晶般的小冰钉,给屋檐镶上了一道玲珑的花边,看上去迷人极了!(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刘本乐)
冬天的清晨,雪停了,农家小院里充满了寒意。屋檐下挂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溜溜。一阵寒风吹过,银装素裹的桃树打了个寒颤,抖下了不少的雪块儿。(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王诚明)
2.故事中间写景,衬托人物性格,渲染故事氛围。
三年级学的?三顾茅庐?,中间有一段描写景物的: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的景色描写就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为后面诸葛亮出山做铺垫。诸葛亮一直隐居隆中,就像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等待真正适合他的君主,最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这条卧龙终于出山。
3.故事结尾写景,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升华情感。
比如?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等有代表性的词语,描写了寺外的环境,这与寺内师徒紧张忙碌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深化了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回味空间。
你们看,故事中的景,不是为了写景,而是为了写好故事写好人物。
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从开头到中间到结尾,都有景物描写,从这些景物中,我们感受到了萧红自由快乐的童年,也感受到她对童年生活以及对祖父无限的怀念。
今后同学们写一件事,也可以模仿作家的写法,在故事中穿插景物描写,让故事更动人更更深刻更有意蕴。
最后展示三位同学的古诗改写:
《稚子弄冰》改写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邹淑涵
数九寒天,冰封千里。整个世界成了个大冰箱。山冷得颤抖,河冻得僵硬了,空气也似乎要凝固了。房屋下吊着一排晶莹透亮的冰溜子。
在一个农村的院子里,昊昊闭着眼睛,打着哈欠,搓着手,也许因为天太冷,身体打了个哆嗦,但明显可以从他脸上看出兴奋的神情。他想:今天这么冷,玩什么好呢?他左看看,右瞧瞧。突然他看见了昨晚放在金盆里的水,他迫不及特地跑过去一看,水早变成了冰。他把冰块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取出来,用芦苇管对着冰吹热气,一会就在冰上吹了个小洞。拿出准备好的彩丝,昊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把彩丝线给穿过去,但这线就是穿不过去,他急得两眼瞪得溜圆,最后他又把这洞弄大了些才穿进去,系上一个圆疙瘩,一个晶莹剔透的钲就做好了!昊昊开心地打开了院门,一边走着一边敲打着刚刚做好的钲,一点儿也不觉得冷了,小伙伴们被这清脆的声音吸引过来,纷纷模仿也做了几个,他们一边敲打着一边在田野奔跑着。
用冰做的钲,敲出来的声音如玉罄一样,如同珍珠滚落在玉盘里,又像春天的冰面突然裂开。清脆动听的声音穿过了树林,人们纷纷四下张望。忽然远来转来“啪”地一声,像玻璃摔碎的声音,人们好奇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淘气包”不小心把冰摔碎了,“哈哈哈哈!”同伴们的笑声在远处回荡着。
这群小孩是多么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啊!
改写《稚子弄冰》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张雅淇
寒风吹过,晶莹剔透的雪花飘落下来,铺满了整个乡村,像仙女的白色衣裙。河水结成了冰,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微弱的光芒。树林里的鸟儿、树木、小草都变得没精神,鸟儿们不叫了,树木没有一片叶子,小草也不见了。屋檐下的水瞬间结成了冰溜溜,但只有孩子们喜出望外。
刚睡醒的孩子惊喜的从温暖的被窝爬出来,顶着蓬蓬的头发,打着哈欠,闭着眼睛,像还没睡醒的样子,突然他发现窗外结满了冰溜溜,他高兴极了,急忙去看金盆里的水有没有结冰。“哇!”他非常惊讶,盆内完全成了光滑而平整的冰坨。
孩子非常聪明,心灵手巧,找来一根空心竹管和一块铁片。用铁片的尖端小心翼翼在周围划上一圈,再把竹管立在冰的中间,用热水浇进空洞里。冰坨神奇的形成了一个圆洞。孩童找来一根彩丝穿进洞里,就完成了一个“银钲”。如果是大人,一定再拿一个盆,倒满热水,把冰连着盆一起放进热水里,边缘会融化,最后把盆拿出一扣,冰就出来了。但孩子们更有想象力,做成了“钲”,不仅可以巧妙地取出,还可以变出歌声。
孩子提着彩丝敲着钲,那声音像玉磬一样美妙动听,穿越了整片树林,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树木“沙沙”地响,小鸟“叽叽”地叫着,仿佛在给孩子们做伴奏。孩子哪里会考虑冰会碎,只顾尽兴地敲呀,敲呀。“嚓!”冰裂了一道缝,孩子并没有注意,陶醉在音乐里。
突然“啪”的一声冰碎成了两半。孩子望着地下的冰,伤心极了。树木、鸟儿都停止了奏响。一切又睡去了,孩子的念头也烟消云散了。
改写《稚子弄冰》南京市竹山小学五(6)班王诚明
冬天的清晨,雪停了,农家小院里充满了寒意。屋檐下挂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溜溜。一阵寒风吹过,银装素裹的桃树打了个寒颤,抖下了不少的雪块儿。
房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一个裹得严实、头发蓬乱的男孩。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打了个哈欠,关上门,就蹲在了门外。原来他昨天晚上就在门口放了一脸盆满满的水,现在已经结成了厚厚的冰。他很兴奋,立刻打起了精神。
他搓了搓手,把金属盆倒扣过来,随手从旁边的柴火堆里抽出一根粗点的木柴,沿着盆边轻轻地敲了几圈,又敲了敲盆底,拿起盆,冰还没掉下来。于是他又反复敲了几遍,冰终于从盆里脱了出来。
他笑了笑,从兜里掏出一根芦苇管,对着冰盘边缘轻轻戳了一下,用两只手把芦苇管固定在冰上,用嘴对准另一头使劲吹气。呼出的热气让冰慢慢融化了,出现了一个小坑。他擦了擦鼻涕。继续努力,直到脸颊都酸痛了,才把冰盘吹穿了个洞。
他喘了几口气,揉了揉脸,又掏出了一根彩绳。他找了一根细棍,把彩绳的一头慢慢捅进了冰盘的小洞里。接着,把冰盘抬起一些,让彩绳完全穿过冰盘。然后把彩绳的两端对齐,打了个绳结。把冰盘拎起来试了试,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木棒,把冰盘上上下下敲了一遍,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好似敲击玉磬的声响,十分好听。他兴高采烈地叫起来:“终于做好了!”拎着做好的冰锣,一边敲,一边跑出了院子。
一阵穿林而过的响声,在村里回荡,村民都在窗口张望,引出了几个好奇的孩子。他们争相要玩,你敲几下,我敲几下,好一阵热闹。忽然,冰锣掉地,发出了玻璃碎地的声音。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做冰锣的男孩虽然很惋惜,但还是大方地说:“没事,我教你们做,明天就可以一起玩了。”大家放松地笑了。
相关文章
[读书方法]怎样做读书摘记,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心理学研究:孩子宅出来网瘾,家长千万别这样做......
积极教育
Grit,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
积极教育
换个角度,坎坷变风景
积极教育
疫情之下,那些"聪明人"
积极教育
与"毅"同行,让"疫"无处容身
居家学习指导策略
语文学习内容指导
教你写作
?稚子弄冰?古诗改写
教你写作
如何写好读后感
教你写作
如何写下雪
教你写作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兴趣
教孩子这样读书,你做到了吗?(1)
教孩子这样读书,你做到了吗?(2)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善待孩子的谎言
孩子喜欢看漫画书,不看名著,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