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庐山_庐山旅游 >> 基本信息 >> 杨凤池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反移情
前些年,央视《心理访谈》特邀专家杨凤池教授应深圳市华康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邀请前来深圳讲授《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第一阶课程。
杨凤池在课程中讲到,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对于咨询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咨询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正确处理移情和反移情现象。咨询师对于移情已有一定了解,那么,什么是反移情呢?
反移情是什么?
反移情是什么?就是咨询师对咨客的那种心理反应的固定的反应倾向。而反移情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咨客的早年的人际关系,早年的客体关系,在咨询室里的重现。
反移情有两种。比如,一个来访者,把我当成他父亲,我看这来访者就真像我儿子,这叫互补的反移情。另比如,一个来访者,把我当成他父亲,我看这来访者也像我父亲,这叫一致的反移情。如果一个来访者和咨询师在咨询室里打起来了,吵起来了。也就是我觉得你是我以往生活关系中压制、迫害、打击我的人,你把我也当成压制你、打击你的人,咨询师和病人吵起来,这就是一致的反移情。
如何处理反移情?
当咨询中出现反移情时,咨询师需要保持立场。也就是要做到:你说我好,我不为所动,你攻击我,我也不为所动。因为我知道你攻击的是你自己生活关系里的人,如果我跟着生气,那咨询师和来访者一样,都变成了病人。来访者正好刺激了咨询师潜意识里疼的东西,所以两个人会吵起来。
同时,咨询师要学会观察到当前出现的移情和反移情现象,意识到这一关系是来访者早年生活当中人际关系里头的某种模式在咨询室里的重现。通过成功的移情分析,治疗家可以为治疗者提供早年感情经验的线索,有助于患者对自身问题形成正确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对自身问题的领悟。
因此,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具备第三只眼。这里讲的“第三只眼”是指:在咨询室中,咨询师不仅需要用心去看来访者的的情感体验,还要有意识地从当下与来访者的心灵交流的场中跳出来去体验及观察咨询室内自己与来访者的情感交流发生事情。这里的咨询师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处在于来访者沟通的环境中,另一个就像魂魄一样漂浮在咨询室的上空,观察着咨访双方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有了第三只眼,咨询师将会从“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变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状态。也就可以更好的利用咨询过程中的移情和反移情分析来访者问题,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反移情问题一般来说讨论起来是非常困难,因为这因人而异。一部分人会对某一类问题敏感,而另一部分人敏感于另一类问题,所以我觉得,在一个分析师的一生中,其对此的认识以及所发生的,都是变化的。你对某位来访者的攻击敏感,你意识到你被他影响了。然后你逐渐或多或少地控制了你的即刻感受。但也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来访者的负面感受不敏感。我认为这比反移情反应更糟糕,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比反向反应更糟糕,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在作为一个分析师对自己的长时间观察中,我自己已经感觉到,患者对分析师的分析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当然,这可能是被患者用来作为防御,而且也确实经常是这样。但当患者能对自己的心灵有越来越多的了解掌握的时候,我想他们对分析师的反应和评论有时候是具有分析洞察力的,分析师应该能够看到这个并从中学习。毫无疑问我已经从我和来访者相处过程的体验中学到了很多。认识到,我对一些材料不理解,甚至当我试图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者时,即使有时候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会有一些迹象在告诉你不知为什么总有些东西在你心里干扰着你。
现在,我知道会有一些督导者会让被督导者为他们的错误感到内疚。我经常发现这个方法没有多大帮助。首先,你们知道,这是些患者会有的陈旧偏见:只有疼痛才会起作用,只有苦药才会有效。我听说有一种新的漱口水在做广告。他们有意说它非常苦,推测可能是只有苦的才是有效的。也许一些人也是类似的思维,但他们在对待其他人时。一些分析师推崇这个想法:只有当你真的打败患者和被督导者身上的困难,你才是真正有效的。照我看来,你们无需如此也依然可以有效。往往是一些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同时也有一些恶的倾向;他们的患者最终也好了。你作为一个督导者会学到很多。我并不认为恶是必须的;而是尽管有恶存在,但事情依然可以解决。但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患者在生气什么?我将在一个最表面的互动水平、在一个超出移情的水平来谈一下,因为我们可以后面再继续。在最表面的水平,我想,他们的生气是因为他们的自恋受到了伤害。他们是脆弱的因为他们在暴露自己。一旦你真心明白,然后每件事都将非常容易了。尤其是你能等待。
我们转到一些其他我经常会遇到的方面,也许是因为我的位置,也许是因为我的人格,我不知道。我们总是认为患者身上的广泛自恋脆弱来自于早年自恋领域中的剥夺。我指的是一个古老客体的剥夺:他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jbxx/2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