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_庐山旅游

杨巨源挂念白居易,寄赠了一首七律,措辞委

发布时间:2025/2/25 11:54:10   点击数: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挫折和低谷,有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又很难走出困境,此时若能有人雪中送炭,必然令人感奋不已。

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他35岁进士及第,仕进之路虽然缓慢,却比较平顺。白居易在朝为官时,他们经常在一起诗书往来。虽然他比乐天大了十几岁,却非常钦佩这位青年才俊的文学造诣,白居易同样也对这位长者非常尊重,彼此很快就成了忘年交。

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心情郁闷,异乡又缺少知音,他甚至一度想皈依佛门。诗人非常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并相信他依然前途辉煌。下面分享杨巨源挂念白居易,寄赠了一首七律,措辞委婉,却充满了温馨。

寄江州白司马

唐代: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开篇以两个问句展开,颇有生趣。诗人首先询问乐天是否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关心他的身体健康,更牵挂他的安全。其实诗人一定知道了他的窘迫处境,所以次句才又追问,禅院是否能住得习惯。

“惠远”,本指东晋时庐山东林寺的高僧,这里引申为乐天经常与当地的僧侣相处,逐渐地淡泊名利,更有了归隐之心。

诗人担心乐天禁不住打击,又受到禅宗的影响,对宦途失去信心。于是接下来就抒写了自己的态度,“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湓江发源于江西的湓山,并在九江汇入长江,它曲折绵长,仿佛一条蜿蜒的衣带;庐山群峰耸立,其中香炉峰更是壮美秀丽。

“衣带”二字,化用典故,隋文帝曾对仆射高颖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诗人希望对方不要因为一心参禅,而忘记了自己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才子知道白居易博学多才,他一定能够领悟诗句里的隐含意思。

作者深知乐天身在异乡,一定非常思念长安和亲朋,于是又转而表达了自己的牵挂之情,“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岁末年关,乐天却归期不定,如同一只离群的大雁,音讯全无;更像生病的飞鹤,纵然经常眺望京城,却因为远隔千里,而不能看见长安的宫阙。

“离鸿、病鹤”,都形象地刻画出乐天处境之艰难,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忘年交的关心。其实诗人何尝不感到孤独,友人远离,自己也因为大事小情,而感到身心俱疲,时常想早点退休,却又身不由己。

不过诗人还是希望乐天不要灰心丧气,更不可沉迷于佛禅,而忘记了年少时的梦想。“莫谩拘牵雨花社”,这一句也化用典故,梁武帝时,曾有云光法师讲经于雨花社,并有幸获得天雨赐花。白乐天好佛,故此句劝其不要拘牵于浮图,从而消磨了锐气。

最后一句充满期待,诗人热心地开解对方,虽然身处困境,但前途远大,不可一日荒废。白居易若读到这首诗,也一定会感怀于这番深情。莫谩,不要的意思。拘牵,指被束缚和牵制的意思。

杨巨源的这首七律措辞委婉,字里行间表达了同情和关切之意。诗人欣赏白居易的不凡才华,也为其坎坷遭遇而感到不平。

可是诗人不愿看见他继续消沉,“青云依旧是前途”,这一句既是对乐天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全篇虽然没有滚烫的话语,却充满温馨,人生若能有这样的知己,夫复何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xhtty6677.com/jbxx/26271.html
------分隔线----------------------------